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39篇
  免费   4335篇
  国内免费   2749篇
耳鼻咽喉   372篇
儿科学   560篇
妇产科学   214篇
基础医学   2731篇
口腔科学   733篇
临床医学   4995篇
内科学   3692篇
皮肤病学   521篇
神经病学   737篇
特种医学   1651篇
外科学   3757篇
综合类   12061篇
现状与发展   17篇
预防医学   5459篇
眼科学   624篇
药学   5432篇
  76篇
中国医学   5058篇
肿瘤学   1433篇
  2024年   246篇
  2023年   673篇
  2022年   1573篇
  2021年   1863篇
  2020年   1686篇
  2019年   900篇
  2018年   946篇
  2017年   1258篇
  2016年   985篇
  2015年   1735篇
  2014年   2170篇
  2013年   2777篇
  2012年   4005篇
  2011年   4218篇
  2010年   3788篇
  2009年   3409篇
  2008年   3430篇
  2007年   3394篇
  2006年   2877篇
  2005年   2234篇
  2004年   1594篇
  2003年   1215篇
  2002年   968篇
  2001年   876篇
  2000年   700篇
  1999年   244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8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胃食管反流病与喉癌之间的关系。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CBM和CNKI数据库,文献检索起至时间从建库到2015年5月止,收集公开发表的所有关于胃食管反流病与喉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应用RevMan 5.3和Stata13.1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模型并合并效应量OR值,并评价发表偏倚和敏感性分析。 结果 共纳入13个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喉癌组胃食管反流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2.68, 95%CI(1.94,3.70),P<0.000 01]。 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可能是喉癌发生的一种危险因素。但是,考虑到研究间的异质性,还需设计更好的研究来进一步证明本Meta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各种喉部分切除术1年以后对患者吞咽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吞咽相关生存质量量表(Swallowing 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SWAL-QOL)香港中文版,对96例喉部分切除术后1年以上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按照手术方式分为4组: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环舌骨吻合术(supracricoid partial laryngectomy-cricohyoidopexy,SCPL-CHP,以下简称CHP)、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环舌骨会厌吻合术(supracricoid partial laryngectomy-cricohyoidoepiglottopexy,SCPL-CHEP,以下简称CHEP)、声门上喉水平部分切除术、喉垂直部分切除术.结果 采用多元方差分析,可见喉癌术式对生存质量各维度的总体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5,P<0.01);除外疲倦和睡眠2个维度,另外9个维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Bonferroni法两两比较4种术式在这9个维度得分的差异:除了言语交流维度,喉垂直部分切除术组均是近满分表现,CHP、CHEP、喉水平部分切除术组在多个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喉垂直部分切除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HP组在多个维度均为4组中的最低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喉水平部分切除术和CHEP组在除外言语频率的其他维度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误咽患者在社会功能等维度得分偏低.结论 喉癌术式对患者术后吞咽相关的长期生存质量有显著影响,CHP对吞咽相关生存质量影响最大,喉垂直部分切除术患者吞咽相关生存质量最好.长期误咽对患者的影响是多维的,可导致患者的社会功能退化.  相似文献   
103.
当归芍药散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近年来的文献资料,对当归芍药散在妇科、内科、外科、皮肤科、五官科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加以总结。认为当归芍药散的临床应用范围日趋广泛,充分体现了中医学“谨守病机,异病同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4.
2种海藻溴酚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种海藻溴酚化合物对3株肿瘤细胞Hela,MGC,BGC-823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溴酚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术分析2种化合物对3种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和非整倍体的诱导作用.结果:2种海藻溴酚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Hela细胞的抑制活性最强.2种海藻溴酚化合物均不能引起细胞凋亡,但能使肿瘤细胞的倍性改变,产生非整倍体,并使细胞周期受到影响.对Hela细胞和MGC细胞,低浓度能引起亚倍性的产生,较高浓度则引起G1期抑制.对BCC-823细胞,不同浓度处理均能引起G1期抑制,其抑制程度具有剂量效应.结论:海藻溴酚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具有不同的生长抑制活性,其作用机制与诱导产生非整倍体和细胞周期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5.
益母草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优芍 《中医药导报》2010,16(5):109-110
目的:通过对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筛选出益母草最佳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超声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方法对益母草进行提取,以益母草中总生物碱的提取率为指标,对各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以0.1%盐酸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用回流提取法进行提取时,益母草总生物碱的提取率最高,远高于传统提取方法--水提法,同时该方法的得膏率较低,有利于下一步的精制.结论:可采用酸性乙醇回流提取法来替代传统的水提法对益母草进行提取.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筛选制备大黄酚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包封率和栽药量为指标筛选最佳工艺条件,采用HPLC法测定其含量.结果 大黄酚与β-环糊精的比例为1:4,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为30 min,搅拌速度为200 r·min-1时包封率最高.结论 大黄酚包合物制备工艺简单、方便,体外释放速度快.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评价铺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疗效的优越性、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从2000年到2012年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F)中收录的有关铺灸疗法为主治疗AS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文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用ReviewManager5.1软件进行荟萃分析(Meta分析)。结果:总共纳入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17篇,涉及患者共1700名。Meta分析结果显示铺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总体有效率优于口服西药疗法和单纯针刺疗法。与口服西药疗法比较,合并后效应指标RR=I.24,95%(ConfidenceInterval,CI)为(1.14,1.35);与针刺疗法比较,合并后效应指标RR=I.27,95%CI(1.05,1.53)。结论:此次纳入研究丈献质量普遍偏低:全部为单中心RCT研究,无多中心研究。其次,随机分组方法不够准确,多数文献未描述随访、脱落、远期疗效情况,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指标种类繁多,未能采取国际公认的标准。与口服西药疗法比较,铺灸疗法的总体有效率远高于12服西药疗法,疗效优越且复发率较低,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和针刺疗法比较,虽然药物铺灸疗法总体有效率较高,由于纳入研究数目较少,总病例数亦少,无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对比,其结果有待于大样本、多中心、方法科学的高质量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8.
 吗啡是临床上常用的强效镇痛药,然而长期应用会导致其镇痛效能降低,发生吗啡耐受。以往对吗啡耐受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脊髓神经元敏化等中枢神经元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神经胶质细胞,特别是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在吗啡耐受形成中的作用。本文简要综述了神经胶质细胞参与吗啡耐受的作用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为解决临床上中重度疼痛治疗中的难点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109.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调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报告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调查结果。该家系共5代34名成员,其中患病者15例(男8例,女7例),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证者,女性,18岁。于1岁左右双踝部出现数个水疱,双胫前皮肤在外伤、搔抓后形成圆形或卵圆形丘疹、结节,似米粒至花生米大,暗红色,质地较硬,部分皮损表面有痂壳。双足多个趾甲增厚或脱失。皮损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多处表皮下裂隙形成,真皮内散在较多的表皮样囊肿,并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该家系中其他患者的皮损与先证者类似。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骨肉瘤患者Ⅰ型胶原α1(COL1A1)基因多态性,探讨骨肉瘤与COL1A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骨肉瘤以及正常患者外周血样本,应用焦磷酸测序方法(Pyrosequencing)对54例骨肉瘤患者与126例健康对照者COL1A1基因rs1061970位点进行分析。结果 54例骨肉瘤患者COL1A1rs1061970位点基因型频率中,TT(13.0%)和CT(48.1%)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T基因型频率11.9%及CT等位基因频率30.2%(P<0.05),骨肉瘤患者组中T等位基因的频率为37.0%,高于对照组的27.0%,OR为1.59,95%CI 0.99~2.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骨肉瘤的发病风险仍呈上升趋势。结论 COL1A1基因多态性与骨肉瘤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携带COL1A基因T等位基因的发生骨肉瘤的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