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926篇 |
免费 | 4332篇 |
国内免费 | 274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72篇 |
儿科学 | 557篇 |
妇产科学 | 214篇 |
基础医学 | 2726篇 |
口腔科学 | 733篇 |
临床医学 | 4956篇 |
内科学 | 3680篇 |
皮肤病学 | 521篇 |
神经病学 | 737篇 |
特种医学 | 1645篇 |
外科学 | 3754篇 |
综合类 | 12020篇 |
现状与发展 | 17篇 |
预防医学 | 5451篇 |
眼科学 | 624篇 |
药学 | 5431篇 |
76篇 | |
中国医学 | 5054篇 |
肿瘤学 | 14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6篇 |
2023年 | 673篇 |
2022年 | 1573篇 |
2021年 | 1860篇 |
2020年 | 1685篇 |
2019年 | 900篇 |
2018年 | 946篇 |
2017年 | 1256篇 |
2016年 | 983篇 |
2015年 | 1732篇 |
2014年 | 2171篇 |
2013年 | 2774篇 |
2012年 | 4002篇 |
2011年 | 4200篇 |
2010年 | 3780篇 |
2009年 | 3406篇 |
2008年 | 3421篇 |
2007年 | 3378篇 |
2006年 | 2858篇 |
2005年 | 2222篇 |
2004年 | 1587篇 |
2003年 | 1209篇 |
2002年 | 965篇 |
2001年 | 874篇 |
2000年 | 698篇 |
1999年 | 244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5篇 |
1982年 | 8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小鼠体内泻心汤中黄芩苷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中黄酮类成分在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规律。方法:小鼠灌胃给予泻心汤4.5、9、18g/kg后,用HPLC方法分析血浆中黄酮类成分、测定血浆中黄芩苷浓度经时变化,浓度-时间数据用DAS药代动力学软件进行分析,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小鼠灌服泻心汤后血浆中检测到黄芩苷、汉黄芩苷和另一黄酮类成分,其中黄芩苷含量最高。泻心汤灌胃给予4.5、9、18g/kg后,黄芩苷主要药代学参数分别为:T1/2=2.77、5.69、6.20h,AUC0-∞=9.09、23.49、39.57μg·h/mL,CL=12.52、6.962、11.50L·h/kg,Vd=50.11、79.56、102.95L/kg,Cmax1=1.89、3.32、4.79μg/mL(Tp1=0.08h),Cmax2=1.46、2.57、4.16μg/mL(Tp2=3h)。结论:泻心汤中黄酮类成分可以吸收进入体内,其中以黄芩苷为主。 相似文献
72.
均匀设计法优选祛斑凝胶剂基质处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祛斑凝胶剂基质处方。方法:采用U6(62×3)均匀设计法,以凝胶剂的流变学参数(在室温下的黏度和屈服值、在体表温度下的黏度和屈服值、触变性)为指标,优化凝胶剂成型处方。结果:祛斑凝胶剂基质最佳处方为卡波姆9 401.0 g,甘油5 mL,pH 5~6。结论:通过建立凝胶基质质量与凝胶流体学参数回归模型,能直接反应各因素影响作用,为凝胶基质处方的筛选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采用该方法制备的祛斑凝胶剂均匀细腻,黏度适中,触变性良好。 相似文献
73.
74.
75.
腹腔镜治疗儿童先天性食管裂孔旁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和研究腹腔镜下治疗儿童先天性食管裂孔旁疝的经验.方法 2005年至2010年诊治10例食管裂孔旁疝的患儿,其中5例为混合性食管裂孔疝.年龄8个月~10岁,平均年龄5.2岁,男6例,5例表现为贫血,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3例反复呕吐伴营养不良,术前通过胃肠钡餐检查(GI)及胸部CT检查,均发现右侧胸腔占位及胃泡影,其中2例胸腔被腹腔内容物占据.采用改良Thal方法,腹腔镜下修补食管裂孔旁疝,切除疝囊,关闭裂孔,并作抗反流.结果 全部病例在腹腔镜下行改良Thal法治疗,手术时间90~150 min,术中发现疝孔大小3.0~5.5cm,大部分胃组织疝入后纵隔,其中3例患儿伴有结肠疝入,同时合并有4例胃扭转,患儿均有巨大的疝囊组织.术后行GI检查,无反流,胃泡位置正常,胃肠功能恢复好,术后3~5 d出院,随访6个月,贫血及术前症状均消失,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先天性食管裂孔旁疝通常伴有其他并发症,需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如果缺损较大伴有食管贲门交界处疝入后纵隔,需要在修补裂孔的基础上做抗反流手术,腹腔镜下改良Thal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our experience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paraesophageal hiatal hernia(PEHH). Methods Between 2005 and 2010, the records of 10 patients with PEHH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Five patients had a combination of sliding and paraesophageal hernia. The age ranged from 8 month to 10 year. Average age was 5. 2 year.Five case presented with anemia,2 cases with 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 3 cases with vomiting and failure to thrive. Diagnosis was confirmed by upper gastro-intestinal constrast study and chest CT scans. All patients present with right paracardiac opacity and gas bubbles in the right lower thorax. In two cases, the opacity occupied the right thorax. We carried out modified Thal procedure to repair the paraesophageal hiatal hernia. Results Thal procedure wa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in all patients. The.operation time ranged from 90 minutes to 150 minutes. The diameter of these hernia ranged from 3 to 5. 5 cm with most of stomach displaced into the thorax. Three pateints had transverse colon herniated into the thorax. In four patients, the gastric volvulus was encountered. Post-operatively,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in 3 to 5 days. Symptoms subsided and the growth of the children was normal. Conclusions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congenital paraesophageal hiatal hernia is recommended. Large defect is associated with displace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into the thorax. Additional antireflux procedure to is recommended. The modified Thal procedure is an effective way of repairing PEHH.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分析及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保守治疗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对1996~2005年所收治采用保守治疗方法的34例(35只眼)Rb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保守治疗成功组初诊年龄、保守治疗时间以及瘤体直径分别为(16.33±16.28)月、(1055±554)d及(6.92±2.99)mm,失败组分别为(21.90±12.18)月、(878±76)d及(9.54±3.1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成功组瘤体厚度为(3.06±1.00)mm,失败组为(6.11±2.48)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b肿瘤位于后极部保守治疗失败率为86%,周边部为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守治疗效果与眼内肿瘤大小以及位置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肿物越小、位置越靠近周边部保守成功率越高;肿瘤较大、位置靠后是保守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7.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无牙颌患者数量的增加,种植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正确评估患者的剩余骨量和咬合状态十分重要。上颌通常需要6~8颗种植体,而下颌需要4~6颗种植体以完成种植固定修复,而对于牙槽骨萎缩严重的患者,可以采取“All-on-4/6”的治疗方案、短种植体、穿颧穿翼种植体等以避免复杂的植骨手术,以上外科经验要求较高的术式需要谨慎尝试。上部结构按修复方式可以分为整体式修复和分段式修复,整体式修复种植体植入数目少、位置灵活、应力分布合理但后期维护成本大;分段式修复易获得被动就位,方便清洁和后期的维护,但种植体需要数量多,对牙槽骨要求高。咬合设计推荐使用相互保护,尤其在即刻负重时应尽量避免悬臂设计。 相似文献
78.
甲巯咪唑诱导新生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甲巯咪唑(MMI)对新生大鼠视网膜血管发育的影响,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浓度与正常血管发育和异常血管形成的关系。 方法 实验组(MMI组)新生Sprague Dawley大鼠75只,孕鼠分娩后第1天即饮用含0.1%MMI的自来水。对照组50只新生鼠的母鼠饮用普通自来水。两组新生鼠又分别分为4 d和10 d两个亚组,每组取右眼进行视网膜铺片和二磷酸腺苷(ADP) 酶染色,左眼行石蜡切片后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细胞核数目,对视网膜血管进行评估;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IGF-I的测定。同时观察各组新生鼠体重的变化。 结果 10 d MMI组鼠新生血管发生率为27%,4 d组及对照组未见新生血管形成。4 d MMI组血清IGF-I水平(73.07ng/ml) 同4 d对照组(168.73 ng/ml)相比明显下降。10 d MMI组(175.13 ng/ml)也明显低于10 d对照组(306.38 ng/ml) (P=0.00)。MMI组新生鼠同对照组相比,可见明显的生长发育迟缓。 结论 MMI可抑制正常的视网膜血管发育,引起新生血管,可能与最初血清IGF-I水平的下降有关。血清IGF-I水平的时程变化同未成熟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198-201)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在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11月确诊GERC者73例,将其中焦虑、抑郁患者分为A、B组,无焦虑抑郁患者,定为C组,A组28例,B组24例,C组21例。B组、C组患者进行常规抗反流治疗,A组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治疗12周后评估患者GERD-Q量表及咳嗽症状积分变化。结果 3组治疗第4、8、12周后GERD-Q积分、咳嗽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1,P<0.05);治疗第4、8、12周后GERD-Q量表评分、咳嗽症状积分降低程度A、C组均高于B组(P<0.01,P<0.05),A、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A、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GERC患者,具有价格低廉、疗效确切、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0.
基于化学指纹图谱-生物热活性图谱关联检测的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针质量控制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建立包括生物热活性检测在内的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方法, 本文以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针为模式药, 建立HPLC-ELSD特征图谱, 进行相似度评价; 采用微量量热法, 建立生物热活性图谱, 并提取相关生物热动力学参数 (达峰时间 T2m , Tj和抑制率I%), 以相关系数法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表明, HPLC-ELSD特征图谱不易区分不同贮藏条件下样品之间的微小差异, 特别是对生物污染样品基本无法辨识; 生物热活性图谱可以区别高温处理样品及污染变质样品, 并可以全面反映模型生物的热生物学信息, 提供了专属性较强的二维信息, 可作为化学特征图谱的有益补充。本文从质量均一性出发, 通过HPLC-ELSD特征图谱和生物热活性图谱关联检测对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针进行质量控制, 为实现对中药注射剂质量变化的早期快速筛查, 预警其不良反应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