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11篇
  免费   4432篇
  国内免费   2712篇
耳鼻咽喉   373篇
儿科学   559篇
妇产科学   214篇
基础医学   2754篇
口腔科学   746篇
临床医学   4996篇
内科学   3729篇
皮肤病学   520篇
神经病学   744篇
特种医学   1654篇
外科学   3808篇
综合类   12142篇
现状与发展   17篇
预防医学   5253篇
眼科学   627篇
药学   5448篇
  76篇
中国医学   5047篇
肿瘤学   1448篇
  2024年   208篇
  2023年   658篇
  2022年   1553篇
  2021年   1839篇
  2020年   1654篇
  2019年   843篇
  2018年   928篇
  2017年   1251篇
  2016年   959篇
  2015年   1727篇
  2014年   2180篇
  2013年   2808篇
  2012年   4044篇
  2011年   4255篇
  2010年   3820篇
  2009年   3447篇
  2008年   3461篇
  2007年   3410篇
  2006年   2898篇
  2005年   2243篇
  2004年   1602篇
  2003年   1221篇
  2002年   961篇
  2001年   878篇
  2000年   704篇
  1999年   244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8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1 0 3Pd支架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的量效关系及其机制。方法 5 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普通支架组和各剂量的核素支架组 (8只 组 )。支架置入术后 8周行腹主动脉血管内超声和造影检查、行免疫组化染色并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在核素支架组 ,随剂量增加 ,支架段最小内径和支架内管腔面积均增大而狭窄程度减小。核素支架各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率均显著小于普通支架组 ,而凋亡指数除 5Gy组外均显著大于普通支架组。结论 1 0 3 Pd支架可抑制支架内血管内膜的增生 ,减少支架内狭窄的程度 ,显示出量效关系。1 0 3Pd支架既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生也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92.
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DR,n=65)和不伴视网膜病(non-DR,n=41)的研究显示,DR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8·9±15·9μg/min)明显高于non-DR组(6·0±1·8μg/min)(P<0·05)。DR病变越严重,则UAER越高。随着DR和UAER进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逐渐升高。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VEGF可以预言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3.
观察不同碘摄入量对大鼠甲状腺钠碘转运体(NIS)mRNA、血清甲状腺激素、尿碘水平以及甲状腺组织碘含量的影响。低碘组NIS mRNA表达明显增强,而血清甲状腺激素、尿碘、甲状腺组织碘含量显著下降。高碘组NIS mRNA表达受到抑制,甲状腺激素有下降趋势。提示NIS是甲状腺自身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碘、低碘均可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994.
重庆市居民蛔虫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重庆市人群蛔虫感染情况和影响蛔虫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全国第一次寄生虫病分布调查点为主层,在全市范围内抽取7个区县,每区县3个点,每个点检查500人,每人采集一份大便标本,采用KatoKatz厚涂片法计数检查蛔虫卵。结果共调查7个县21个点,检查10575人,蛔虫感染率在1.13%~50.33%之间,平均为20.91%;与第一次分布调查比较感染率下降幅度在41.75%~97.34%之间,平均下降了69.29%;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P>0.05);年龄以30岁以下3个组感染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但此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60岁组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P<0.01);文化程度以学龄前儿童与初中、小学学历感染率最高。蛔虫感染因素分析,有6个变量的回归系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危险因素强度排序依次为生吃蔬菜(X10)、喝生水(X11)、未服驱虫药(X13)、低年龄组(X14)、不良厕所类型(X6)、饭前不洗手(X8)。结论蛔虫感染率较20世纪90年代大幅度下降,感染度亦相应减轻,蛔虫感染的主要方式是经口吞入感染期虫卵。生吃蔬菜、人畜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和饭前不洗手是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5.
右室心尖部起搏产生异常心室电活动,导致心室不同步收缩、腔内分流和二尖瓣反流,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增加.目前一些研究提示右室选择性部位起搏有较右室心尖更好的电生理稳定性和心室同步性,同时有较好的临床可行性.但最终结果还有待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96.
高血脂小鼠Th1/Th2细胞因子的检测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血脂动物模型,探讨高血脂相关免疫损伤和炎症反应机制。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高脂组和对照组,观察脂质代谢变化,同时采用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检测Th1/Th2细胞因子变化。结果高脂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5、肿瘤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γ水平分别为3.75±0.07、6.16±0.55、18.70±4.61、57.97±6.57及6.17±0.76ng/L。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白细胞介素5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介素5与肿瘤坏死因子α呈正相关(r=0.79,P<0.05)。结论免疫损伤、炎症反应机制在高血脂动脉硬化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和高血脂协同致病。  相似文献   
997.
ARB与ACEI联合用药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ARB与ACEI联合应用和单用ACEI或ARB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比较。方法67例临床确诊的2-DM肾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用ACEI治疗27例,B组用ARB治疗12例。C组用ARB联合ACEI治疗28例。观察2个月后血压,血BUN、Cr、24h尿蛋白定量、电解质的变化。结果3组的血压及24h尿蛋白均明显下降,尤其是C组,以上作用更为显著。结论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联合应用ACEI和ARB具有更好的肾脏保护作用。对延缓DM的发展,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8.
抑癌基因PTEN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王沁  严祥 《临床内科杂志》2004,21(3):183-185
目的 研究食管癌中第 10号染色体丢失的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脂酶基因 (PTEN基因 )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68例食管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食管癌中PTEN蛋白表达率为 70 .6% ,而癌旁正常组织为 10 0 % ,PTEN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 (P <0 .0 5 )。PTEN蛋白在高中低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90 .17%、66.67%和 5 0 %。单变量分析PTEN蛋白阳性表达组 3、5年生存率分别为 70 .3 %和 5 4.6% ,高于阴性表达组的 40 .2 5 %和 16.1%。经long rank时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 =0 .0 2 5 8) ,Cox回归模型多变量分析显示 ,PTEN是一个独立预后指标 (P =0 .0 12 )。结论 从蛋白水平证明PTEN基因表达缺失或降低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PTEN蛋白表达的检测可能成为判断食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部分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汉族人中蛋白酪氨酸磷脂酶 1B(PTP 1B)基因Pro387Leu变异与2型糖尿病 (T2DM)的相关性。 方法 随机选取无亲缘关系的广州地区汉族人 5 6 7例 ,其中T2DM患者 32 9例 ,正常对照 2 38例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进行Pro387Leu变异的检测。 结果 正常对照组PTP 1BLeu 387携带者及Leu 387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 0 8%、0 4 % ,T2DM组相应为 0 6 %、0 3%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PTP 1B基因Pro387Leu变异与汉族人T2DM的发生不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非职业针刺伤及意外伤害HIV暴露后预防现状及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了解艾滋病病毒(HIV)非职业针刺及意外伤害暴露及暴露后预防的现状,以及暴露后预防的影响因素,探讨HIV非职业针刺伤及意外伤害暴露后预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对北京地坛医院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2 637例HIV非职业暴露者,实施或未实施暴露后预防(PEP)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全部非职业暴露者均提出了实施PEP的要求,但根据危险性评估,两年里共对52人实施了PEP.其中仅19人(36.54%)完成了28天的疗程,33例(63.46%)因副作用等而中止治疗.心理干预可以降低PEP的实施率.对实施或未实施PEP的1 486非职业暴露者于暴露后1个月,948例于暴露后3个月,689例于暴露后6个月,检测HIV抗体,均未发现阳性者.影响非职业暴露PEP完成的因素是:暴露源情况不明,HIV感染的危险性低及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副作用.结论HIV非职业意外伤害暴露感染的危险性极低.提示PEP对于那些暴露源HIV情况不明,HIV感染的危险性小,而又有明显的副作用时应该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