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768篇 |
免费 | 1907篇 |
国内免费 | 83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0篇 |
儿科学 | 339篇 |
妇产科学 | 107篇 |
基础医学 | 1201篇 |
口腔科学 | 241篇 |
临床医学 | 2119篇 |
内科学 | 1341篇 |
皮肤病学 | 211篇 |
神经病学 | 265篇 |
特种医学 | 583篇 |
外科学 | 1570篇 |
综合类 | 4765篇 |
现状与发展 | 12篇 |
预防医学 | 2007篇 |
眼科学 | 135篇 |
药学 | 2106篇 |
28篇 | |
中国医学 | 1710篇 |
肿瘤学 | 65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20篇 |
2023年 | 254篇 |
2022年 | 555篇 |
2021年 | 699篇 |
2020年 | 633篇 |
2019年 | 323篇 |
2018年 | 359篇 |
2017年 | 493篇 |
2016年 | 348篇 |
2015年 | 718篇 |
2014年 | 865篇 |
2013年 | 1060篇 |
2012年 | 1390篇 |
2011年 | 1598篇 |
2010年 | 1476篇 |
2009年 | 1357篇 |
2008年 | 1329篇 |
2007年 | 1274篇 |
2006年 | 1221篇 |
2005年 | 926篇 |
2004年 | 661篇 |
2003年 | 550篇 |
2002年 | 373篇 |
2001年 | 349篇 |
2000年 | 252篇 |
1999年 | 82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骨髓干细胞向肝系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脏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传统治疗对终末期肝病的疗效是有限的,原位肝移植虽然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因为供肝短缺,技术复杂而难以普遍推广。所以,迫切地需要其它可选择的治疗方法。目前,干细胞的研究为解决这个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按照其来源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成体干细胞(somatic/adult stem cells)是分布在已分化的特定组织中的未分化的细胞,其来源包括骨髓、血液、角膜、视网膜、牙髓、肝脏、皮肤、胃肠道和胰腺等。研究发现,成体干细胞不仅能生成它来源组织的…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评价具有促进TNF-αmRNA降解的免疫调节剂沙利度胺在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中的作用。方法建立ERCP术后胰腺炎模型,治疗组术前8天起沙利度胺灌胃,并设立假手术组、无治疗组和赋形物对照组。24h后比较血清淀粉酶水平、胰腺水肿程度以及组织学炎症评分,并比较胰腺组织TNF-αmRNA表达情况。结果沙利度胺显著降低血清淀粉酶、减轻胰腺水肿及组织学炎症评分,并显著降低胰腺组织中TNF-αmRNA的表达。结论TNF-α可能在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预防性使用沙利度胺能有效减轻ERCP术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93.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律失常十分常见,几乎没有一个人在一生中没有得过这种或那种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可以发生在健康人群,更常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有的心律失常可以无症状、无害,不需治疗,而另一些心律失常尤其持续的室上性和室性快速心律失常,产生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甚或引起死亡。大部分心脏性猝死是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所引起的。美国的心脏性猝死发生率逐年有所降低,但目前,每年仍有30万例之多。我国冠心病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人口总数更大,缺乏精确的统计数字,估计心脏性猝死发生率的数字不小,至少不低于美国。 相似文献
994.
心肌梗死后合并室壁瘤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后室壁瘤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5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左心室造影证实有室壁瘤者为室壁瘤组,其余为非室壁瘤组。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间的病史特点、症状和冠脉造影结果。结果:513例MI患者合并室壁瘤形成62例,发生率为12.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年龄、心绞痛病史、心肌梗死病史、前壁心肌梗死、非有效的溶栓或介入治疗、三支病变、无侧支循环、主要血管的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性病变方面,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壁心肌梗死、侧支循环、非有效的溶栓或介入治疗、主要血管的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性病变等因素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前壁心肌梗死、非有效的溶栓或介入治疗、主要血管的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性病变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Fas/FasL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肝组织中Fas/FasL的表达,并对照经吡喹酮、已酮可可碱治疗前后其表达的变化,分析其意义。 结果Fas以肝细胞浆表达为主,FasL主要在浸润淋巴细胞浆、肝细胞核表达。经吡喹酮及高剂量已酮可可碱治疗后其肝组织Fas/FasL表达明显减少(P<0.01)。 结论 血吸虫感染可诱导肝细胞Fas/FasL的表达,增强Fas/FasL途径介导的肝细胞凋亡,这一机制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吡喹酮及高剂量已酮可可碱可明显下调Fas/FasL的表达,抑制肝细胞凋亡,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996.
早期强化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两组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的近期心血管事件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15 2例ACS患者随机分成 3组。A组常规治疗 ;B组 :辛伐他汀 2 0mg/d ;C组 :辛伐他汀 4 0mg/d ,随访观察 3组患者首次入院后 1个月和 1年的终点事件发生率 (死亡、再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再入院率 )以及血脂水平、肝肾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 :B组、C组初始 1个月及 1年内的病死率、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及再住院率均较A组明显降低 (均P <0 .0 5 )。B组 1个月、1年病死率下降分别为 3.92 %、7.84 % ,C组 1个月、1年病死率下降分别为 3.76 %、7.6 0 % ;C组与B组比较 ,初始 1个月内心绞痛、心肌梗死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但对 1年内病死率及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5 )。 2、6、12个月血脂监测显示B组、C组均能有效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B组 2例、C组 3例出现恶心、纳差等消化道症状 ;B组 1例、C组 2例出现转氨酶增高 1~ 3倍。结论 :辛伐他汀 2 0、4 0mg用于ACS早期治疗均安全有效 ,均能有效降低近期冠心病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 ,且提示疗效与剂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间羟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压、心率和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病情相近、病因相同、年龄相仿的原则收集1995年以来在我科ICU接受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70例。所有患者在休克发生后,均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间羟胺用量,以维持血压稳定。然后根据临床使用间羟胺剂量的大小,将患者分成3组:小剂量组[A组,n=23,最大泵速为0.5~5μg/(kg.min)]、中剂量组[B组,n=23,最大泵速为6~10μg/(kg.min)]、大剂量组[C组,n=24,最大泵速为>11μg/(kg.min)]。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APACHEIII评分,记录其血压、心率变化及尿量、BUN(血尿素氮)、CRE(肌酐)、尿ALB(白蛋白)和β2-MG(β2-微球蛋白)定量等肾功指标变化。结果抗休克治疗前,B组患者的APACHEIII评分显著高于A组,但低于C组(P<0.01),说明3组患者的病情依次加重;所有患者BUN、CRE、尿ALB和β2-MG定量均异常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休克治疗开始后,患者尿量、BUN、CRE及尿ALB和β2-MG定量也逐步恢复(与治疗前相比,均P<0.01),但组间各指标随时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间羟胺用于感染性休克时,患者肾功的恢复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相关,而与间羟胺剂量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998.
胸压对三尖瓣反流速度和肺动脉压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平静呼吸情况下胸压对三尖瓣反流速度的影响及规律,为超声心动图准确测定肺动脉压和验证呼吸影响心功能机制新假说提供依据.方法 对50例三尖瓣反流患者,利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记录不同呼吸时相三尖瓣反流速度和跨瓣压,观察不同呼吸时相时三尖瓣反流速度的变化规律.结果 呼吸对三尖瓣反流速度有确定影响,反流速度与呼吸时相关系表现有三种类型:第一种为吸气相速度增加,呼气相速度减小;第二种表现与第一种相反;第三种为速度变化表现为随机性.结论 呼吸性胸压变化对三尖瓣反流速度有明确影响,提示用多普勒法无创测定肺动脉压时需要将呼吸停止在呼吸时相的中期,并保持测定过程中胸压稳定,以提高测定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通过观察加贝酯对胰腺细胞凋亡及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加贝酯预防大鼠胰管注射法诱导的急性胰腺炎(AP)的相关机制.方法 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4只)、AP组和加贝酯治疗组(各6只).以50 mmHg(1 mmHg = 0.133 kPa)的恒压向胰胆管内注入30%泛影葡胺诱导SD大鼠AP模型,制模前15 ~ 20 min加贝酯(4 mg·h-1·kg-1体重)静脉持续滴注60 min进行预防.组织病理检查观察胰腺炎症程度,应用TUNEL染色、免疫组化检测胰腺细胞凋亡和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 加贝酯治疗组的胰腺组织病理改变较AP组减轻(P < 0.05).治疗组凋亡指数(AI)、Bax和Bcl-2表达值分别为8.00 ± 1.80,10.12 ± 1.52和1.83 ± 0.39,前两者较AP组显著增高,而Bcl-2蛋白无显著差别.治疗组AI、Bax表达与胰腺的炎症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加贝酯静脉滴注对大鼠胰管注射法诱导的AP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凋亡和Bax蛋白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构建人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细胞外区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初步探讨可溶性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sTGFβRⅡ)对结直肠癌LoVo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构建sTGFβRⅡ的表达载体pcDNA3.1( )/sTGFpRⅡ,用脂质体转染技术转染人结直肠癌LoVo细胞,以RT-PCR、Western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分别检测目的基因及蛋白表达;Matrigel~(TM)侵袭试剂盒检测sTGFβRⅡ对LoVo细胞侵袭能力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RT-PCR检测sTGFβRⅡ对LoVo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sTGFβRⅡ在LoVo细胞中获得表达,转染sTGFβRⅡ基因的LoVo细胞侵袭能力(穿膜细胞数为111.0±10.1)明显低于空载体转染组(171.3±3.2)和对照组(177.0±2.7,F=100.1,P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