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18篇
  免费   1658篇
  国内免费   1081篇
耳鼻咽喉   142篇
儿科学   236篇
妇产科学   138篇
基础医学   1163篇
口腔科学   320篇
临床医学   2493篇
内科学   1239篇
皮肤病学   137篇
神经病学   336篇
特种医学   663篇
外科学   1191篇
综合类   4881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467篇
眼科学   353篇
药学   2223篇
  21篇
中国医学   1691篇
肿瘤学   762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462篇
  2021年   563篇
  2020年   526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430篇
  2016年   366篇
  2015年   690篇
  2014年   870篇
  2013年   1107篇
  2012年   1877篇
  2011年   1949篇
  2010年   1732篇
  2009年   1484篇
  2008年   1516篇
  2007年   1518篇
  2006年   1279篇
  2005年   1025篇
  2004年   668篇
  2003年   496篇
  2002年   346篇
  2001年   306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GSTA1基因多态性与接受CTX类药物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采用CTX类药物为主的方案进行辅助化疗的137例确诊乳腺癌患者(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24例,浸润性小叶癌患者5例,其他类型癌症患者8例),用PCR-LDR检测其GSTA1基因多态性,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比较不同基因型组间生存差异,并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137例乳腺癌患者中,GSTA1*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7.2%(92/137)、31.4%(43/137)和1.5%(2/137).乳腺癌患者的GSTA1基因型频率在按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雌、孕激素受体状态等临床病理特征分组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722、1.967、3.303、0.226、0.709,P均>0.05);经Fisher精确概率分析,肿瘤大小、病理组织类型、病理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携带GSTA1-A/*A基因型和*A/*B或*B/-B基因型的乳腺癌患者复发率分别为47.8%(44/92)和31.1%(14/45),死亡率分别为22.8%(21/92)和17.8%(8/4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分析显示,携带GSTA1*A/*B+*B/*B基因型乳腺癌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高于携带GSTA1*A/*A基因型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8.723、7.352,P均<0.01).经Cox多因素分析,GSTA1基因多态性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OR=0.222,95%CI:0.108~0.458,P<0.01]和总生存[OR=0.362,95%CI:0.145~0.902,P<0.05]的独立因素.结论 GSTA1基因多态性是乳腺癌患者CTX药物辅助化疗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的预测标志.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genetic polymorphisms in GSTA1 and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cyclophosphamide-based adjuvant chemotherapy. Methods A total of 137 breast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cyclophosphamide-based adjuvant chemotherapy were recruited ( 124 cases with infiltrative ductal carcinoma, 5 cases with infiltrative lobular carcinoma and 8 cases with other histological types). PCR-LDR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genotypes of GSTA1. Survival curves were generated by the Kaplan-Meier method, and verified by the log-rank test.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prognostic factors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137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he genotypic frequencies of the GSTA1 * A/* A,* A/* B and * B/* B were 67.2% ( 92/137 ), 31.4% ( 43/137 ) and 1.5% ( 2/137 ), respectivel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genotypic frequencies and groups categorization according to age, stage, lymph node metastasis, ER or PR status (x2 = 0. 722,1. 967, 3. 303, 0. 226 and 0. 709, all P >0. 05 ) ;through Fisher exact test, also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genotypic frequencies and group categorization according to tumor size, histological types and grading ( all P > 0. 05 ) . The recurrence rates in patients with GSTA1 * A/* A and * A/* B or * B/* B genotypes were 47. 8% (44/92) and 31.1% ( 14/45 ), respectively, and the mortality rates were 22. 8% ( 21/92 ) and 17. 8% ( 8/45 ),respectively. Patients with GSTA1 * A/* B and * B/* B genotype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hazard of relapse (x2 =18.723, P<0. 01)and mortality (x2 =7.352, P<0.01), compared to cases with the common * A/* A genotypes, according to Kaplan-Meier survival analysis and log-rank test. Moreover,Cox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GSTA1 polymorphisms appeared to be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 OR =0. 222, 95% CI:0. 108-0. 458, P <0. 01 ) and overall survival ( OR =0. 362,95% CI:0. 145-0. 902, P < 0. 05 ). Conclusion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GSTA1 polymorphism may be a potential prognostic factor for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and overall survival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cyclophosphamide-based adjuvant chemotherapy.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对比观察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与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评价乳腺结构扭曲(AD)病变的优势,探讨DBT与超声鉴别乳腺良恶性AD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经DBT检出AD病变患者的DBT、FFDM及超声资料,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DBT与FFDM评价乳腺AD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析DBT与超声鉴别乳腺良恶性AD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绘制DBT与超声鉴别乳腺良恶性AD的ROC曲线,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 所有病例均接受FFDM,41例接受超声检查。对于DBT检出的58例乳腺AD,FFDM仅发现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03,P<0.05)。DBT评估致密型乳腺内AD的敏感度[80.65%(25/31)]及准确率[78.00%(39/50)]高于FFDM[35.48%(11/31)、48.00%(24/50),χ2=12.98、9.65,P均<0.05),而特异度[73.68%(14/19)]与FFDM[68.42%(13/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DBT及超声鉴别乳腺AD良恶性的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5、0.71,P均<0.05)。DBT及超声鉴别良恶性AD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30%(21/23)、72.22%(13/18)及82.61%(19/23)、88.89%(16/18),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5,P>0.05)。结论 DBT评估乳腺AD的敏感度及准确率均高于FFDM;DBT鉴别乳腺AD良恶性的效能与超声相当。DBT检出AD的恶性程度较高,建议及时行活检确诊。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儿童乳牙龋病活性与口腔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s.mutans、s.sobrinus)数更精确的量化关系,尝试建立新的可行的基于唾液s.mutans、s.sobrinus定量值的儿童龋病Logistic预测模型。方法:建立s.mutans、s.sobrinus的定量检测方法-FQ PCR法,对203名3~5岁儿童进行龋病调查,同时采用FQ PCR方法检测其口腔唾液s.mutans、s.sobrinus数量。6个月后回访检查,根据调查结果建立儿童龋病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儿童龋病危险性进行评估分析。结果:3~5岁儿童患龋率和s.mutans、s.sobrinus检出率都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龋病组和龋活跃组唾液s.mutans、s.sobrinus检出率、数量明显高于健康组和龋不活跃组;本实验选择相关性最好的3个指标(唾液s.mutans、s.sobrinus计数对数值、龋失补牙面数)建立的儿童龋病Logistic回归模型的特异性为92.78%,灵敏性为81.52%,总体正确率达89.24%,显示了很好的预测效果。结论:基于FQ PCR构建的儿童龋病预测模型,预测准确率、特异性、灵敏性均优于其它预测模型,显示了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4.
分析口腔执业医师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实施牙周病学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即把牙周病学中较难理解的理论教学内容搬到实验室边讲授理论边进行临床操作的教学模式。以2008级为实验组,2007级为对照组,对比教学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合格率为96.08%,对照组为73.08%,实验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牙周病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临床实践的需要,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学生进人临床实习和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考试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5.
甲状腺肿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分析螺旋CT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价值。以得出甲状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甲状肿瘤的CT资料,并将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符合率对比分析。结果 52例甲状腺肿瘤中,甲状腺腺瘤占比例最大(90.35%),甲状腺癌诊断准确率为83.3%。甲状腺腺瘤钙化比较多,可以发生出血,甲状腺囊腺瘤增强后周边强化明显,甲状腺癌肿瘤无明显边界,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螺旋CT检查在显示甲状腺内肿块以及对肿瘤定性诊断方面有非常大的优越。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调控因子FAS、FASL、FADD和caspase-8基因在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黏膜中FAS、FASL、FADD和caspase-8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食管黏膜中FADDmRNA和caspase-8mRNA的表达。结果从食管正常黏膜组织到不典型增生和食管癌组织,FAS蛋白表达率呈逐渐下降趋势,FASL蛋白表达率呈逐渐上升趋势,食管癌与正常组织之间差异明显(P<0·05)。高、中分化鳞癌中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鳞癌(P<0·05)。从食管正常黏膜组织到不典型增生和食管癌组织,FADD和caspase-8蛋白及RNA阳性表达率呈逐渐下降趋势,食管癌与正常黏膜组织之间差异明显(P<0·01);caspase-8蛋白和mRNA在高、中分化鳞癌中的表达率高于低分化鳞癌(P<0·05)。结论FAS与FASL的表达失衡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并与食管癌的分化和免疫逃避有关。FADD与caspase-8基因表达异常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TUSC3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2例行肝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HCC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及其临床病理资料,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USC3在HCC组织及相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TUSC3的表达情况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0对冷冻HCC及癌旁组织中TUSC3 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92例石蜡组织标本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6例(60.9%)HCC组织中TUSC3表达下调,癌旁组织中33例(35.9%)TUSC3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USC3在HCC组织中的低表达与肿瘤Edmondson分级(P=0.008)、TNM分期(P=0.031)、肿瘤直径有关(P=0.0 2 0)。20对新鲜标本的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TUSC3的mRNA[(0.99±1.46)vs.(1.96±2.18)]与蛋白[(0.49±0.35)vs.(1.04±0.43)]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均P0.05)。结论:TUSC3基因在HCC中的表达下调,其低表达可能与HCC的恶性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8.
柏明军  李星  邢艳芳  黄明声 《新医学》2014,(11):750-753
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辅助的清宫术治疗38例瘢痕子宫妊娠(CSP)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进一步分析预防性手术和挽救性手术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因CSP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辅助清宫术治疗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预防性手术32例(预防组)、挽救性手术6例(挽救组),以是否进行子宫部分切除术为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比较子宫动脉栓塞术前2组CSP患者的基线特征,分析预防性手术与挽救性手术对避免子宫切除术的价值。结果子宫栓塞术前,2组CSP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但挽救性子宫动脉栓塞组患者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血红蛋白水平较低(P〈0.05)。预防性子宫动脉栓塞组患者均安全完成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无一例发生大出血或进行子宫部分切除;挽救性子宫动脉栓塞组有3例因无法止血而进行了子宫部分切除术。两组行子宫部分切除术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动脉栓塞术安全性良好,未进行子宫切除的患者约于术后2个月恢复月经。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辅助清宫术应用于CSP患者可以预防清宫术后大出血,且预防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对避免子宫切除的疗效明显优于挽救性子宫动脉栓塞术。  相似文献   
999.
背景:研究表明,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学表型、细胞周期、分化潜能等均未发生明显改变。目的:进一步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抗CD34、抗CD1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选第3代细胞进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超薄切片后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以未经绿色荧光蛋白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对照。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105,不表达CD34。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质发出绿色荧光,绿色荧光主要集中于细胞核周围的胞浆内,远离细胞核的胞浆内荧光强度逐渐减弱。相对于未标记的骨髓间充质细胞,经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后细胞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较多,而线粒体相对较少;另外,脂滴和空泡样结构也多一些。结果证实绿色荧光蛋白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性状的影响较为局限,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细胞标记示踪剂。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诱导剂正铁血红素和抑制剂锌原卟啉对糖尿病大鼠肝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SD大鼠模型,大鼠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正铁血红素组和锌原卟啉组.应用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肝组织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肝脏组织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血清AST、ALT、肝组织MDA、IL-1、TNF-α mRNA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或<0.05),分别是(91.59±12.38) U/L vs (50.19±12.65)U/L、(45.64±9.68) U/L vs (15.55±7.79) U/L,(0.81±0.22) nmol/mg vs (0.50±0.08) nmol/mg、12.32±3.51vs 7.02±1.99、22.24±4.48 vs 10.54±2.36;TAOC下降(P<0.05);与糖尿病组大鼠比较,正铁血红素组大鼠ALT、TNF-α表达水平明显下降,TAOC增高(P<0.05或<0.01);锌原卟啉组大鼠较糖尿病组大鼠FFA、ALT、AST、MDA均有明显上升(P<0.05或<0.01),而TAOC下降(P<0.05).结论 HO-1诱导剂正铁血红素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肝损伤,而其抑制剂则加重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