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757篇 |
免费 | 1622篇 |
国内免费 | 108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2篇 |
儿科学 | 236篇 |
妇产科学 | 138篇 |
基础医学 | 1163篇 |
口腔科学 | 320篇 |
临床医学 | 2493篇 |
内科学 | 1238篇 |
皮肤病学 | 137篇 |
神经病学 | 336篇 |
特种医学 | 663篇 |
外科学 | 1191篇 |
综合类 | 4881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2468篇 |
眼科学 | 353篇 |
药学 | 2223篇 |
21篇 | |
中国医学 | 1696篇 |
肿瘤学 | 7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6篇 |
2023年 | 152篇 |
2022年 | 462篇 |
2021年 | 563篇 |
2020年 | 526篇 |
2019年 | 298篇 |
2018年 | 327篇 |
2017年 | 430篇 |
2016年 | 366篇 |
2015年 | 690篇 |
2014年 | 870篇 |
2013年 | 1107篇 |
2012年 | 1877篇 |
2011年 | 1949篇 |
2010年 | 1732篇 |
2009年 | 1484篇 |
2008年 | 1516篇 |
2007年 | 1518篇 |
2006年 | 1279篇 |
2005年 | 1025篇 |
2004年 | 668篇 |
2003年 | 496篇 |
2002年 | 346篇 |
2001年 | 306篇 |
2000年 | 240篇 |
1999年 | 65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眶脂肪保留和眼轮匝肌瓣悬吊法整复睑袋畸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预防睑袋整复术后出现下睑凹陷和巩膜过多显露等并发症。方法术中沿眶下缘松解眶隔,释放出眶脂肪,将其充填眶下缘凹陷,并设计下睑眼轮匝肌瓣,用以缩紧悬吊松弛下垂的下睑肌肉与皮肤。结果从1996年9月至1997年5月,共以此法整复睑袋畸形30例。26例得到3~8个月随访,除1例因一侧眼轮匝肌瓣固定不牢致下睑轻度外翻外,其余均获满意效果。结论此法既可有效地矫正睑袋畸形,又可避免术后出现下睑凹陷和巩膜过多显露状况,同时具有颊提升效果,可使全中面部变得年轻化。 相似文献
83.
大鼠睾丸发育过程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研究选取1、3 和8(成年)周龄等不同发育阶段大鼠,应用睾丸组织树脂包埋形态学观察与m RNA 差异显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differentialdisplay RT-PCR,DDRT-PCR)相结合,探讨大鼠睾丸发育过程中,精子发生过程睾丸特异基因的表达。结果:对不同周龄大鼠睾丸m RNA 进行差异比较,共得到 82 个cDNA 差异片段。又分别标记不同周龄大鼠睾丸全部 m RNA 为探针,对其中 40 个cDNA差异片段进行斑点杂交,得到12 个初步鉴定的特异或表达增加的cDNA 差异片段,片段范围250~500 bp,其中2 个在1 周龄睾丸组获得,4 个在3 周龄睾丸组获得,在8 周龄组获得 5 个,一个为1 周和3 周龄共有而8 周龄大鼠缺乏的cDNA 片段。通过形态学观察与m RNA 差异显示的结果对应分析,初步认为2 个1 周龄的特异基因片段属于睾丸二倍染色体生精细胞表达基因,4 个3 周龄睾丸特异基因片段也属二倍或四倍体生精细胞表达基因,其中B型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的表达基因占主要成分;而成年动物的5 个特异基因片段是属单倍体的精子细胞以及减数分裂过程的精母细胞表达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84.
近几十年,在分子肿瘤的研究中发现一些能够促进肿瘤生长、存活的分子,为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最早发现的对抑制肿瘤具有重要意义的分子之一,大约50%的三阴性乳腺癌和炎性乳腺癌都过度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下游通路可以促进上皮问质转化、肿瘤细胞迁移以及肿瘤浸润.此外,由于凋亡信号转导的发生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治疗可以提高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化疗的敏感性.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可能对三阴性乳腺癌和炎性乳腺癌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5.
几丁糖对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医用几丁糖 (以下简称几丁糖 )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作用。方法 以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 ,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为对照 ,用组织块法进行不同标本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分别观测不同浓度的几丁糖作用后 ,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吸光度A、形态结构、合成及分泌胶原的量以及细胞因子TGF β1 、b FGF、IL 8等的变化。结果 几丁糖对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TGF β1 、b FGF、等的分泌均呈剂量依赖性抑制 ,对IL 8则促进 ;且对各组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几丁糖可以抑制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合成及分泌胶原功能 ,有望在病理性瘢痕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 探讨骨间后动脉血管变异时前臂背侧皮瓣的切取方法.方法 以骨间后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时,遇到血管变异共9例,采取以骨间后动脉桡侧支为蒂切取逆行岛状前臂背侧皮瓣、以骨间后动脉近端为蒂切取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以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切取游离前臂背侧穿支皮瓣等方法,进行皮瓣转移或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结果 9例皮瓣中有8例顺利存活;1例术后2 d皮瓣远端出现肿胀、青紫、小水泡,及时对症处理,5 d后部分皮缘形成干痂,皮瓣颜色恢复正常,脱痂后存活.9例随访3个月至2年,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外形满意.结论 以桡骨间后动脉侧支为蒂的前臂背侧皮瓣逆行转移,以骨间后动脉近端或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的前臂背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是解决骨间后动脉血管变异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腰骶管其他疾病的漏诊和误诊原因,提出合理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1996年3月至2001年10月1571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发现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并发有腰骶管其他疾病,其中漏诊2例,误诊1例。结果6例患者均以腰椎间盘突出收入院,其中合并神经根脓肿者1例,合并神经鞘瘤者2例,合并骶管囊肿者3例。均经CT和MRI检查得以确诊(1例例外)。6例患者均在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的同时或以后,处理了并发的其他疾病。结论CT及MRI检查是正确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并发腰骶管其他疾病的有力手段;同时处理突出的髓核和并发的其他疾病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9.
为观察运脾颗粒对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小鼠肠道传输功能及结肠组织中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探讨运脾颗粒治疗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的药效与机制,为该药治疗便秘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复合造模法建立小鼠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麻仁对照组(c组)、运脾颗粒大剂量组(D组)、运脾颗粒中剂量组(E组)、运脾颗粒小剂量组(F组),分别灌服相应药物,末次灌胃后测量肠道墨汁推进率;按放射免疫试剂盒方法分别测出结肠组织匀浆中SP、VIP的含量。结果显示,运脾颗粒能明显提高小鼠肠道传输功能,D组效果优于C组(P〈0.05)。运脾颗粒可明显增加便秘模型小鼠结肠组织中SP及VIP的含量,D、E、F组均优于c组(P〈O.05),D组最明显(P〈0.01)。结果表明,运脾颗粒能明显提高小鼠肠道传输功能,且各项指标均优于C组(P〈0.05),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结肠中SP及VIP的含量来提高肠道传输功能。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一个半心室修补术在双心室修补术后急性右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2年6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5例先天性心脏病行双心室修补术后出现急性右心功能不全,急诊在非体外循环下加做双向Glenn手术(即转换手术方式为一个半心室修补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7~18个月;体重6~13 kg。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1例,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狭窄2例,法洛四联症合并三尖瓣狭窄2例。术后加强心肺功能维护,重点控制肺动脉压。结果急诊双向Glenn手术后72 h平均肺动脉压12~18 mm Hg。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3~182 h,ICU滞留时间2~13 d。住院期间死于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4例患者出院时静息不吸氧状态下经皮血氧饱和度为93%~99%,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地提高。随访4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3例,Ⅱ级1例。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通畅,无血栓形成。结论一个半心室修补术可作为双心室修补术后发生急性右心功能不全的补救手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