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46篇
  免费   957篇
  国内免费   840篇
耳鼻咽喉   71篇
儿科学   143篇
妇产科学   61篇
基础医学   647篇
口腔科学   301篇
临床医学   1441篇
内科学   1100篇
皮肤病学   88篇
神经病学   242篇
特种医学   487篇
外科学   1278篇
综合类   3191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240篇
眼科学   141篇
药学   1466篇
  10篇
中国医学   1058篇
肿瘤学   47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296篇
  2020年   311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424篇
  2014年   573篇
  2013年   754篇
  2012年   1270篇
  2011年   1420篇
  2010年   1110篇
  2009年   985篇
  2008年   1024篇
  2007年   978篇
  2006年   923篇
  2005年   672篇
  2004年   456篇
  2003年   331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辛莉  冯焕村  姜琳瑞  许锐佳  张群 《西部医学》2023,35(8):1239-1244
基于FAERS数据库挖掘安全警戒信号,分析评估地舒单抗潜在不良反应信号,为其临床使用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Openvigil 2.1访问 FAERS 数据库,将地舒单抗作为主要药物,检索自该药首次上市时间(2010年5月—2021年9月)的数据,获得与地舒单抗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记录。使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贝叶斯置信度递进神经网络法(BCPNN)筛选地舒单抗安全警戒信号,挖掘潜在的不良反应,并通过工具BioPortal对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结果进行系统分类,通过判断信号间置信区间的变化,发现与药物不良事件关联性较大的信号。结果 从FAERS数据库中收集到270503份不良反应事件(ADE)报告,根据ROR法和BCPNN法共得到343个不良事件信号,通过信号间同义合并、剔除与药物无关的信号后,得到316个不良事件信号。地舒单抗的不良事件系统分类主要为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医学检查、胃肠道疾病。FAERS数据库的信号挖掘结果发现,高风险且说明书中未收录的安全警戒信号包括颞下颌关节综合征、下颌脓肿、雌激素缺乏症、血液甲状旁腺激素增加,计算高风险信号的置信区间显示颞下关节综合征较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不良反应;另外,也发现种植体周围炎为具有临床意义的可疑警戒信号,但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结论 基于FAERS数据库的信号挖掘结果提示临床应规范使用地舒单抗,治疗期间需警惕患者是否出现颞下颌关节综合征、下颌脓肿、雌激素缺乏症、血液甲状旁腺激素增加等不良反应事件,以便尽早发现尽早处理,从而有效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62.
氧化苦参碱对胆碱酯酶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氧化苦参碱 (OM)治疗病毒性肝炎过程中 ,胆碱酯酶 (ChE)的动态变化及与同期白蛋白 (ALB)、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及其他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9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成 4组 ;A组 31例 (静脉注射OM) ,B组 30例 (口服OM) ,C组 7例 (肌内注射OM) ,D组 30例 (一般护肝药物 ,不用OM)。定期检测血清ChE、ALB、PTA、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血清补体 1型受体 (sCR1)、红细胞黏附功能 (EIIAF)指标。结果 A、B、C 3组在治疗中ChE明显下降 ,治疗前中后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值分别为 <0 0 0 1、<0 0 0 1、0 0 2 3) ;同时在ChE数值及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 0 1)。A、B、C 3组在治疗前中后 ,ALB、PTA随病情而变化 (P值均 >0 0 5 )。4组治疗后病情均有明显好转 ,ChE的下降并不伴随肝功能的恶化。结论 OM制剂在治疗病毒性肝炎中ChE明显下降 ,但反映肝脏实质功能的ALB、PTA等指标无改变 ,ALT、AST、TBiL好转。在OM治疗结束后 ,ChE迅速恢复正常。所以 ,ChE的下降并不表明病情的恶化 ,其机理尚待探讨。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菊藤胶囊对慢性应激性高血压大鼠血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7只):应激+蒸馏水组(model),应激+菊藤胶囊高剂量组(JT—H),应激+菊藤胶囊中剂量组(JT—M),应激+菊藤胶囊低剂量组(JT—L),应激+卡托普利组(captopril),正常对照组(control);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采用低频低压交流电间断电击法。电击大鼠足底28d,制作应激性高血压模型,同时各组均加入不同的干预。后应用经尾动脉测量血压和心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血液流变学和细胞流变学的各项指标。观察比较菊藤胶囊不同剂量组、卡托普利组对应激致大鼠血压及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压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明显升高(P〈0.01)。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无变化。与模型组相比,菊藤胶囊高、中组均能抑制应激大鼠的血压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的升高(P〈0.01),菊藤胶囊高剂量能明显改善应激大鼠的血液流变性(P〈0.05),低剂量组应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菊藤胶囊能够降低应激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和改善血液流变和细胞流变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64.
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考察Weiss等人修订的事件影响量表(IES-R)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方法:以604名初一到高三的青少年为被试,采用该量表和刘贤臣编制的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收集数据,然后分析了IES-R的主要信度和效度指标。结果:IES-R中文版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9;分半信度为0.93;按照原作者确定的三因素(侵扰、唤醒、逃避)结构能解释变异的44.59%;效标关联效度为0.55。结论:IES-R中文版信、效度良好,可以用于评定青少年所受生活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细胞内内皮高表达脂多糖相关因子1(endothe-lial-overexpressed lipopolysaccharide-associated factor 1,EOLA1)基因表达后细胞生长的变化。方法构建EGFP-EOLA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GFP-N2/EOLA1,转染ECV304细胞,G418压力筛选获得稳定表达株;设计靶点特异性的寡核苷酸,连接到经BamHⅠ和HindⅢ酶切线性化的pSlincer3.1/H1质粒上。转染重组质粒到稳定表达EGFP-EOLA1融合蛋白的ECV304细胞,检测靶基因的抑制情况,观察EOLA1表达被抑制后细胞生长的改变。结果抑制EOLA1表达后ECV304细胞生长明显减慢。结论EOLA1基因在细胞内参与了细胞生长的调控。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索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B2和PB1亚基作为实验性流感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能性.方法以复制型质粒(pSCA)为载体分别构建表达甲1型和甲3型流感PB2和PB1的复制型DNA疫苗,免疫小鼠后分别用甲1型流感病毒(A/PR/8/34)进行鼻腔攻击,观察针对不同亚型流感病毒的复制型DNA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本实验所构建的复制型DNA疫苗在真核细胞中均可表达外源基因;本实验采用的复制型质粒载体(pSCA)与传统质粒载体(pcDNA3)在诱导小鼠产生抗体方面无差异,并且都诱导了偏向TH1类的免疫反应;表达甲1型和甲3型流感PB1基因的复制型DNA疫苗均可保护小鼠抵御甲1型流感病毒(A/PR/8/34)的攻击.结论表达甲型流感病毒PB1的复制型DNA疫苗能保护小鼠抵御同型和异型流感病毒的攻击,本实验为流感疫苗研究提供新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环一磷酸腺苷依赖的蛋白激酶 (PKA) 在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LTP)的诱导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细胞外记录技术在脊髓腰膨大部记录背角浅层神经元C-纤维诱发电位。 结果:(1) 8-Br-cAMP诱发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LTP,且8-Br-cAMP-诱导的 LTP 遮蔽强直刺激诱导的LTP。(2) PKA的选择性抑制剂Rp-CPT-cAMPS阻断C-纤维诱发电位LTP的诱导和时间依赖性翻转C-纤维诱发电位LTP。(3)蛋白质合成抑制剂茴香霉素彻底阻断8-Br-cAMP诱发的 LTP。(4)MAPK选择性抑制剂PD98059阻断8-Br-cAMP诱发的LTP。 结论:脊髓背角神经元存在PKA信号途径,并参与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LTP的诱导和早期维持。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 (PKC) 在大鼠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LTP)的诱导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细胞外记录技术在脊髓腰膨大部记录背角浅层神经元C-纤维诱发电位。 结果:(1) PKC的选择性抑制剂chelerythrine(200 μmol/L)或G 6983(100 μmol/L)对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的基础电位没有影响,但可完全阻断脊髓背角LTP的诱导。(2) Chelerythrine或G 6983呈时间依赖性翻转脊髓背角LTP。在LTP 诱导后15 min,脊髓局部给予chelerythrine(200 μmol/L)后,LTP逐渐降低,于给药后70 min降至对照水平;而G 6983(100 μmol/L)产生同chelerythrine相似的效应,在用药后110 min,LTP降至对照水平。但同样浓度的chelerythrine或G 6983在LTP 诱导后3 h,均不能翻转业已建立的LTP。结论: PKC参与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LTP的诱导和早期维持,而不影响晚期LTP的维持。  相似文献   
69.
目的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HBV体外感染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HBV体外感染人胎盘滋养层细胞.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和滋养层细胞中的HBV DNA.HBV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BV DNA量(拷贝/ml).透射电镜观察滋养层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感染组滋养层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在PBS清洗后12 h时A值为0.942,96 h时上升为1.264.PCR检测感染组细胞培养上清和感染组细胞HBV DNA均为阳性.PBS彻底清洗后0、12、36、60、84 h感染组细胞培养上清的HBV DNA分别为:<103,3×104,6×105,5×105,3×105拷贝/ml.透射电镜观察到感染组滋养层细胞膜附近存在包涵素(Clathrin)形式的内吞小体形成,并且发现内吞小体内存在病毒颗粒样结构.在感染组细胞粗面内质网内发现HBsAg特异性的纤维丝状结构.结论 HBV可能经包涵素依赖的细胞内吞形式进入滋养层细胞,进而实现感染细胞或通过胞释作用将病毒排至细胞的对侧而实现穿越滋养层细胞屏障.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相关解剖定位标志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62例垂体腺瘤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术中根据蝶嵴、蝶窦开口、蝶窦中隔、鞍底隆凸等解剖标志进行定位。结果:蝶嵴是术中确认手术入路中线的可靠标志,蝶窦开口是蝶窦前壁的重要标志,鞍底隆凸可作为蝶窦腔内鞍底定位标志。62例术中依靠相关解剖标志,均准确定位蝶窦及鞍底,未出现偏差。肿瘤全切除52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4例。1例部分切除,无死亡病例。结论:熟悉相关解剖标志,有助于该术式的准确定位,从而安全实施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