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72篇
  免费   2352篇
  国内免费   1350篇
耳鼻咽喉   195篇
儿科学   402篇
妇产科学   162篇
基础医学   1432篇
口腔科学   430篇
临床医学   3008篇
内科学   2115篇
皮肤病学   314篇
神经病学   387篇
特种医学   974篇
外科学   2487篇
综合类   6463篇
现状与发展   15篇
预防医学   2870篇
眼科学   278篇
药学   2836篇
  31篇
中国医学   2151篇
肿瘤学   924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287篇
  2022年   696篇
  2021年   941篇
  2020年   816篇
  2019年   412篇
  2018年   453篇
  2017年   646篇
  2016年   494篇
  2015年   867篇
  2014年   1242篇
  2013年   1514篇
  2012年   2220篇
  2011年   2245篇
  2010年   2027篇
  2009年   1954篇
  2008年   1906篇
  2007年   1910篇
  2006年   1642篇
  2005年   1339篇
  2004年   875篇
  2003年   791篇
  2002年   605篇
  2001年   582篇
  2000年   466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烧伤后机体应激导致代谢紊乱,表现为严重高分解代谢,机体损耗和抵抗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临床上主要采用生理营养指标、实验室诊断指标和能量消耗测定3类检测指标对机体代谢状况进行诊断评估,继而通过药物治疗结合非药物治疗手段加以调理支持,促进烧伤修复。目前,仍有多种诊断治疗方法尚未普及或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两种隐匿阴茎大鼠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隐匿阴茎模型,为探索阴茎包埋对海绵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提供实验动物模型。方法:90只2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A、B、C3组,A组采用阴茎根部内荷包缝合法,B组采用包皮折叠缝合法包埋阴茎,C组为假手术组。在180d内观察两种方法的包埋效果。结果:A组术后4只死于急性尿潴留,5只因尿道口周围软组织感染、皮肤破溃导致包埋失败,3只因包埋过松阴茎伸出;B组术后1只死于麻醉,2只死于急性尿潴留;因阴茎发育和勃起,A组有7只、B组有10只阴茎伸出;C组1只死于麻醉。A组和B组中其余大鼠均有较好的包埋效果,A组包埋成功率为36.7%,B组为56.7%,而且可以在实验中任何时候解除包埋。结论:包皮折叠缝合法和阴茎根部内荷包缝合法均能建立稳定的、且与人类隐匿阴茎自然病程较为一致的2周龄大鼠隐匿阴茎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联合腹腔温热灌注治疗晚期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2例晚期大肠癌患者,予腹腔温热灌洗化疗及体外高频透热治疗,联合以奥沙利铂为主的静脉化疗,至少2个周期,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患者完成169个周期治疗,CR 5例,PR 22例,SD 8例,PD 7例,总有效率66.3%.完全缓解率11.9%.不良反应以白细胞下降及消化道反应多见,少数患者出现周围性神经毒性,以I-Ⅱ 度为主.结论 以奥沙利铂为主的静脉化疗联合腹腔温热灌注和体外高频透热治疗,对晚期大肠癌具有一定的疗效,毒副作用小;腹腔局部化疗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4.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实验性硬脑膜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实验性自体筋膜硬脑膜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 SD大鼠 35只,分成 5组.其中 A组 3只,直接将背部筋膜覆盖在硬膜外, B组 5只,采用自体筋膜硬脑膜重建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这两组大鼠自体筋膜硬脑膜移植的愈合过程及细胞因子 bFGF在其中的表达; C组、 D组、 E组各 9只,分别进行自体筋膜硬脑膜重建, D组加用外源性 bFGF, E组仅用明胶海绵,通过脑脊液漏研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外源性 bFGF对自体筋膜重建硬脑膜愈合过程的影响并用 RT- PCR方法研究内源性 bFGF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自体筋膜移植硬脑膜部位 bFGF表达明显; C、 D、 E组大鼠重建硬脑膜抵抗脑脊液漏压力值( mmH2O)分别为 311± 75, 497± 153, 338± 88,Ⅰ型胶原纤维表达值分别为 4.9± 0.8, 10.9± 1.6, 5.3± 0.9, D组均好于对照组( P< 0.05);内源性 bFGF mRNA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在自体筋膜移植硬脑膜的愈合过程中 bFGF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外源性 bFGF处理的大鼠其移植筋膜愈合要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附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的操作要点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治疗肾肿瘤5例,其中肾癌3例,肾错钩瘤2例,瘤体直径1.5~4.0cm。具体方法是:①暴露瘤体和肾动脉;②采用硅胶管牵拉肾动脉,必要时可暂时阻断肾动脉;③于瘤体1cm正常肾组织处用电钩切除瘤体;④采用生物蛋白胶、止血纱布缝合加压处理创面出血。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50~210min,术中出血80~350ml。术后1~2天肠道功能恢复并可床上活动,1~4天可下床活动。术后住院5~9天,平均7天。结论: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安全、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外生性生长、直径小于4cm瘤体,该法可作为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脑震荡的再回顾--惊厥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震荡是最常见,同时也是最令人迷惑的脑外伤。它常在头部遭受轻度暴力的打击后产生,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反射消失和近事遗忘。  相似文献   
17.
《申报》是我国早期的报纸,1872年由英国人美查在上海租界内创办。它在传播西方文明,反映上海市井文化中曾起过重要的作用。1873年,《申报》连续41期登载了一则牛痘接种广告。  相似文献   
18.
腰椎全板减压术后顽固下腰痛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分析腰椎全板切除术后残留下腰痛的原因,指导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0年作者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69例获得5年以上随访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使用日本骨科学会(JOA)标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和下腰痛程度进行评分,根据手术前后下腰痛程度的变化将病例分为无残存下腰痛(lowbackpain,LBP)组和残存LBP组,针对术前的临床和影像学参数,使用软件包SPSS13.0进行对数回归分析,确定术后残存下腰痛的临床预测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两组间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腰椎前突角、腰椎活动度和手术减压范围与术后残存下腰痛密切相关。残存LBP组患者术前腰椎生理前突和活动度分别为(22.27°±3.12°)和(22.91°±2.31°),显著低于无残存LBP组患者的腰椎前突和活动度(37.23°±2.19°)和(31.66°±1.52°),P值分别为0.000和0.002;而残存LBP组的减压节段(2.77±0.19节)明显高于无残存LBP组(1.70±0.10节),P值为0.000。[结论]对于术前腰椎前突减小,腰椎活动度下降的椎管狭窄症患者单纯施行多节段的腰椎全板减压容易导致术后顽固性下腰痛的出现,应引起作者重视。  相似文献   
19.
γ射线照射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γ射线照射对单采血小板保存过程中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用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20人份,以27Gyy射线照射,标准条件下保存5天,间隔取样分别用RIA,ELISA方法检测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P-Selectin)、血浆中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及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含量.结果:在保存3d,5d后,照射组及对照组中血小板表面P-Selectin含量、血浆中sP-Selectin及β-TG含量与保存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是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γ射线照射不会促进血小板的活化.  相似文献   
20.
祖国传统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的纤维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随着21世纪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增高,已逐渐成为世界性广泛关注的问题。原发性骨质疏松分为I、Ⅱ两种类型。I型为高代谢型,主要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由雌激素缺乏,而使骨代谢呈负平衡,骨吸收相对增强引起;Ⅱ型是低骨转换型,主要为老年性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