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8篇
  免费   521篇
  国内免费   333篇
耳鼻咽喉   99篇
儿科学   93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386篇
口腔科学   68篇
临床医学   713篇
内科学   516篇
皮肤病学   88篇
神经病学   124篇
特种医学   216篇
外科学   361篇
综合类   161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720篇
眼科学   51篇
药学   828篇
  11篇
中国医学   572篇
肿瘤学   19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483篇
  2011年   619篇
  2010年   557篇
  2009年   462篇
  2008年   512篇
  2007年   466篇
  2006年   429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探讨乌索酸通过调控miR-21表达从而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采用MTT方法检测乌索酸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qPCR检测肝癌细胞中miR-21的表达水平及乌索酸对HepG2细胞中miR-21表达的调控作用;转染miR-21 mimics进HepG2细胞中上调miR-21的表达后,MTT、流式细胞检测法、RT-PCR方法分别分析miR-21在乌索酸对细胞的增殖、凋亡以及对凋亡相关基因的调控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与肝正常细胞L-02以及肝癌SMCC-7721、Bel-7402细胞相比较,乌索酸对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最强,且HepG2细胞中miR-21的表达水平最高。乌索酸可下调HepG2细胞中miR-21的表达,且在24 h的下调作用最强。miR-21的表达上调可以部分抵消乌索酸对HepG2细胞的抑制增殖及促进凋亡,部分抵消下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survivin表达和上调促凋亡基因Bax表达的作用。结果提示,乌索酸通过抑制miR-21的表达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咳嗽并见背冷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中医证候特点,探讨分析其病因病机,为咳嗽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以"咳嗽"为主诉且并见背冷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其一般性资料、所患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咳嗽及背冷症发生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病特点、病因病机及证候学特点。结果咳嗽并见背冷症临床常见,背冷症与咳嗽症状密切相关,病理要素包含湿热、阳虚、痰饮、风邪等。中医辨证分型可见脾胃湿热证占22.8%、脾胃湿热证兼肺阳虚证占21.3%、肺阳虚证占17.3%、肺脾阳虚证占12.7%等。结论背冷症与咳嗽常相兼而见,可见于不同年龄段、不同肺系疾病中,轻重程度各异,且与季节、气候变化等有关。脾胃湿热证、肺阳虚证及其相兼证为咳嗽并见背冷症的常见证候,湿热邪气阻滞气机及肺脾阳虚、卫阳失布而致肺失宣肃是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针对性心理护理对减轻耳鼻喉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耳鼻喉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为(2.1±0.7)分,低于对照组的(6.6±1.3)分(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6%,高于对照组的72.4%(P<0.05)。结论针对性心理护理有利于减轻耳鼻喉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4.
目的:评价树脂充填前、后漂白对树脂修复体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在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口腔科60颗离体上颌中切牙(重度牙周病患者无法保留的患牙),分别行根管治疗后,按患者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3组(n=20):A组直接树脂充填;B组牙漂白术后行树脂修复术;C组树脂充填后行牙漂白术;模拟口腔内环境处理后,在体视显微镜下观测牙漂白术对树脂修复体微渗漏的影响。结果 A组修复体边缘微渗漏率为35%,B组为90%,C组为95%,A组修复体边缘微渗漏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树脂充填前或充填后漂白,漂白术均会使复合树脂充填体的边缘微渗漏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65.
目的:通过比较复发性直肠癌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和血清中癌胚抗原(CEA)以及术后随访结果,评价热疗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性。方法:手术且放疗后行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20例手术治疗患者,1例患者无法耐受热疗退出),术前应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粒子间距为1.0 cm,植入后立即复查CT,再行剂量验证,植入粒子数量为12~58颗,每颗粒子放射性活度为0.5 mCi,肿瘤周边匹配剂量为90~140 Gy。射频热疗,每次60 min,维持温度43℃,每周2次,连续3周。治疗后随访3个月,通过影像学结果和血清中CEA水平变化评价有效率,并评估尿频、尿痛、血尿和直肠出血等并发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随访6个月后影像学结果显示肿瘤缩小;患者治疗后血清中CEA水平由治疗前(30.25±8.32) mg·L-1降低到(11.89±5.22) mg·L-1t=13.158,P < 0.01);局部有效率94.7%(18/19),疼痛缓解率为94.4%(17/18);治疗前NRS评分中位数为6(4,7)分,治疗后NRS评分中位数为1(0,3)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随访期间患者未出现尿频、尿痛、血尿和直肠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热疗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对复发性直肠癌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是复发性直肠癌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6.
目的采用胃癌术中直肠子宫(膀胱)陷窝腹膜活检并应用CEA、CK-2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确定胃癌腹膜远处的微转移。方法2004年6月至2006年3月期间,选择南京市鼓楼医院40例术前物理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未能发现,术中无肉眼及用手可触及的腹膜远处转移的胃癌病例,行术中直肠子宫(膀胱)陷窝腹膜活检并行HE常规染色和CEA、CK-2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有无腹膜远处微转移。结果本组40例胃癌患者中有10例发生直肠子宫(膀胱)陷窝腹膜的微转移,均发生在肿瘤侵及胃壁全层或浆膜外者[27.8%(10/36)],其微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肿瘤未侵及胃壁全层或浆膜外者[0(0/4)],P〈0.05。10例中8例淋巴结转移数目均超过6枚,另外2例淋巴结转移数目均为1枚;转移淋巴结数≥7枚时的腹膜微转移发生率[44.4%(8/18)]明显高于转移淋巴结数〈7枚者[16.7%(2/12)],P〈0.05。10例中,有8例为低分化腺癌,2例为中分化腺癌。结论侵及浆膜或浆膜外的胃癌病例,即使在术前检查或术中探查时未发现远处腹膜转移,术中仍可行直肠子宫(膀胱)陷窝腹膜活检,以发现有无远处腹膜的微转移,为胃癌分期、腹腔内辅助化疗及预测预后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胆囊疾病合并肝硬化中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2例胆囊疾病合并肝硬化实施LC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中顺利施行LC30例,2例因出血而中转开腹。术后出现腹水3例,胆漏1例,经引流、保肝等治疗后痊愈。无腹腔感染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胆囊疾病合并肝硬化肝功能ChildA、B级的LC手术是可行的。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8.
膀胱小细胞癌(附五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膀胱小细胞癌的诊治疗效。方法 对5例膀胱小细胞癌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67岁。分期T2N0M01例,T3N0M02例,T4N0M01例,T4N3M0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加放疖例,动脉导管化疗1例,动脉导管化疗、术前疗加姑息膀胱切除1例。3例死于肿瘤复发,平均生存时间17个月,2例存活7年。结论 膀胱小细胞癌预后差,手术加联合化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术中肠镜对小肠血管畸形的诊治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并手术确诊的17例小肠血管畸形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病人均以反复黑便或血便等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术前均经胃镜检查排除胃十二指肠出血;结肠镜检查排除下消化道(结肠及直肠)出血;术前均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诊断小肠血管畸形10例(10/17),不能明确诊断或漏诊7例(7/17).17例病人均行剖腹探查,术中肠镜检查发现点状或片状黏膜血管扩张或出血点,分布于整个小肠,病变最多达18处,最少2处.行点状切除1例,点状+楔形切除7例,点状+肠段切除4例,楔形切除3例,肠段切除2例.手术切除标本行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小肠血管畸形.17例病人随访2~4年,平均33个月,无一例发生再出血.结论 术中肠镜检查对小肠血管畸形具有重要价值,可对小肠血管畸形做出准确定性诊断,是诊治小肠血管畸形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70.
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MRI诊断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MRI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999年10月-2007年10月,对20例Denis 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采用显示骶神经全长的骶骨斜冠状位MRI扫描,观察神经走行及毗邻关系.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30~5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 d~23个月.致伤原因:车祸伤10例,重物砸伤8例,挤压伤2例.合并耻骨骨折8例,尿道断裂4例.行常规骨盆X线片、CT、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X线片示骶骨外侧骨折块向后上方移位,骶孔线模糊、扭曲变形、左右不对称;CT示骶管于不同断面水平存在左右不对称及骨折侧结构紊乱、骶骨外侧骨折块向后上方移位,同时存在压缩且向骶骨中央突入.根据临床表现、美国国立脊髓损伤学会和国际截瘫学会1990年推荐的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与MRI正常侧对比及Gierada等的研究结果进行临床及MRI诊断,并进行手术验证.结果 临床诊断S1神经根损伤17例,S:神经根损伤14例,S,神经根损伤7例,S4神经根损伤6例;MRI诊断s1神经根损伤17例,S2神经根损伤14例,S3神经根损伤3例,S4神经根损伤2例;手术证实S1神经根损伤17例,S2神经根损伤14例,S3神经根损伤7例,S4神经根损伤1例.骶骨斜冠状位MRI扫描示骶神经全长及周围毗邻关系,骶神经损伤时发现有骨块压迫、神经根走行改变5例,损伤处神经根周围脂肪消失19例,骶管狭窄17例,骶神经出现异常增粗11例.结论 骶骨斜冠状位MRI扫描对于骶神经损伤定位及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