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5822篇 |
免费 | 17150篇 |
国内免费 | 933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32篇 |
儿科学 | 2593篇 |
妇产科学 | 1018篇 |
基础医学 | 10661篇 |
口腔科学 | 3311篇 |
临床医学 | 19918篇 |
内科学 | 15462篇 |
皮肤病学 | 1754篇 |
神经病学 | 3858篇 |
特种医学 | 569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14473篇 |
综合类 | 45337篇 |
现状与发展 | 42篇 |
一般理论 | 3篇 |
预防医学 | 20036篇 |
眼科学 | 1997篇 |
药学 | 20009篇 |
207篇 | |
中国医学 | 16381篇 |
肿瘤学 | 821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8篇 |
2024年 | 2420篇 |
2023年 | 2519篇 |
2022年 | 5397篇 |
2021年 | 6545篇 |
2020年 | 5752篇 |
2019年 | 3421篇 |
2018年 | 3458篇 |
2017年 | 4562篇 |
2016年 | 3607篇 |
2015年 | 6272篇 |
2014年 | 8415篇 |
2013年 | 10079篇 |
2012年 | 14287篇 |
2011年 | 15168篇 |
2010年 | 13836篇 |
2009年 | 12493篇 |
2008年 | 12749篇 |
2007年 | 12514篇 |
2006年 | 11301篇 |
2005年 | 9000篇 |
2004年 | 6847篇 |
2003年 | 5808篇 |
2002年 | 4610篇 |
2001年 | 4182篇 |
2000年 | 2942篇 |
1999年 | 1256篇 |
1998年 | 398篇 |
1997年 | 434篇 |
1996年 | 353篇 |
1995年 | 253篇 |
1994年 | 240篇 |
1993年 | 181篇 |
1992年 | 131篇 |
1991年 | 113篇 |
1990年 | 105篇 |
1989年 | 80篇 |
1988年 | 67篇 |
1987年 | 79篇 |
1986年 | 60篇 |
1985年 | 52篇 |
1984年 | 34篇 |
1983年 | 39篇 |
1982年 | 29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17篇 |
1959年 | 15篇 |
1958年 | 21篇 |
1957年 | 1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从基因水平调查了中国华南、华北地区人群HLA-DQB1等位基因频率,并研究比较两地区人群HLA-DQB1多态性分布。方法采用深圳益生堂生物企业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HLA-DQB1低分辨率分型基因芯片检测试剂盒”,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芯片检测技术,对700名南方地区的中国人和320名北方地区的中国人进行基因分型。结果鉴定了10个HLA-DQB1等位基因,获得了一组准确、科学的统计数据。结论得到了中国华南、华北地区人群HLA-DQB1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的数据,证明中国人群HLA-DQB1*02,05,0601,0602,0603的分布南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疾病相关性研究、人文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遗传学数据。 相似文献
72.
Fas蛋白在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Fas蛋白在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区神经元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健康雄性Wister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对照组,②假手术组,③脑缺血再灌注组(NIR),④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DIR组);采用STZ诱导糖尿病和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HE法观察海马CA1神经元缺失,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s在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损伤中的表达。结果HE染色:正常对照与假手术组未见神经元缺失和细胞凋亡,DIR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均见神经元缺失和神经细胞凋亡,而DIR组比脑缺血再灌注组神经元缺失严重(P<0.05)。正常对照与假手术组极少见Fas免疫染色阳性细胞,DIR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明显见Fas免疫染色阳性细胞,且DIR组比脑缺血再灌注组多(P<0.05)。结论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可能是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神经元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3.
我们对采用PCR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别出的37例DNA完全来自父方的遗传学完全性葡萄胎(g-CHM)进行基因组中CTTtriplex系统各基因座位(CSF1PO、TPOX和TH01)等位基因分布的分析,并初步研究了这些等位基因分布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在37例g-CHM中,CSF1PO座位中3个等位基因(11,12和14)和TPOX座位中的1个等位基因(11)的出现率与它们在北京地区人群中的基因频率差异显著;g-CHM中CSF1PO、TPOX和TH01基因座位杂合度显著低于北京地区人群的杂合度(P值均远小于0.01);在23例良性g-CHM和10例侵袭性g-CHM中:CSF1PO座位的等位基因10、11在良性中的出现率高于在侵袭性g-CHM中(P=0.026148),等位基因12在良性中的出现率低于在侵袭性g-CHM中(P=0.023879);TPOX座位的等位基因8在良性中的出现率高于在侵袭性g-CHM中(P=0.004322),而等位基因11在良性中的出现率低于其在侵袭性g-CHM中(P=0.008671)。上述结果提示,葡萄胎基因组中存在某些等位基因分布与在人群中的分布不同,而且葡萄胎是否具有侵袭性也和某些等位基因的出现率过高或过低有相关性,这些与侵袭性有关的等位基因可能成为预测葡萄胎是否具有侵袭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74.
75.
7832例孕妇HCMV-IgM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满武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6):53-53
目的为了解孕妇人巨细胞病毒(HCMV)近期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7832例孕妇的静脉血标本进行了HCMV-IgM检测。结果在7832例孕妇中检测出HCMV-IgM阳性标本67例,阳性率为0.86%。结论在孕妇中巨细胞病毒有一定的近期感染率。 相似文献
76.
目的:通过观察与Ⅰ型超敏反应相关的生物活性介质--组织胺对家兔肝脏有无直接损伤作用,进一步论证Ⅰ型超敏反应对肝脏的损伤作用.方法:选择3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Ⅰ组和实验Ⅱ组3组;对照组只进行正常饲料喂养,实验Ⅰ组在正常饲料喂养的同时每天给予0.4μg/kg耳静脉注射磷酸组胺注射液,实验Ⅱ组在正常饲料喂养的同时每天给予0.08 μg/kg耳静脉注射磷酸组胺注射液;动态观察以上3个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变化;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以上3个组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无论是实验Ⅰ组或实验Ⅱ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血清内ALT和AST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但Ⅰ、Ⅱ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Ⅰ组和实验Ⅱ组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肝脏均有不同程的损伤和病理改变,且实验Ⅱ组的损伤和变化大于实验Ⅰ组,而对照组的肝脏则无明显的病理变化.结论:组织胺对家兔肝脏确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而且随着投予剂量和时间的增加,肝脏的损伤和病理变化也越显著;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Ⅰ型超敏反应导致肝脏病理变化及损伤的见解. 相似文献
77.
抗SARS-CoV抗原的人源Fab段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利用抗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阳性的SARS康复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构建人源Fab段抗体文库。方法 :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 ,逆转录成cDNA。以其为模板 ,利用针对家族特异性Ig基因的引物扩增重链Fd段和轻链基因 ,并重组到噬菌粒载体pComb3中 ,将重组噬菌粒载体电转化大肠杆菌XL 1Blue,酶切鉴定抗体库的重组率 ,并测定噬菌体抗体库的库容量。结果 :构建了源于SARS康复患者血清中抗Fab段的抗体文库 ,轻链、重链Fd段基因的重组率分别为91%和 75 % ,库容量为 7.2 3× 10 7。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抗SARS CoV抗原的人源Fab段噬菌体抗体库 相似文献
78.
79.
研究rGH CLS局部应用对减少高压电损伤组织进行性坏死的作用。使用该实验室已建立的重度高压电损伤模型,新西兰大白兔45只均分5组。治疗分别使用rCH CLS(1组),CLS(2组),rGH(3组),盐水(4组)和5组对照,临床解剖探查、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等方法观察。结果:治疗1组有明显的减少组织坏死作用。15d动物伤肢完整,而2,3和4组虽也各有不同程度延缓坏死的作用。但动物伤肢最终坏死丧失,5组7d大部软组织基本坏死,12d坏死离断,光电镜检查1组5d治疗后粒细胞浸润较少,炎性反应轻,有纤维组织细胞再生和新生的线粒体,10d修复过程明显,2,3,4组7d后坏死明显,5组肌坏死迅速,结果表明:CLS持续组织内透析冲洗和rGH局部肌注能有效地减少电损伤坏死速度和范围,值得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80.
饮食服务业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泰安市饮食服务业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应用ELISA方法在1995~1999年对53434名饮食服务业从业人员进行了血清HBsAg、抗-HBc、HBeAg和抗-HBe检测。结果1995~1999年饮食服务业从业人员血清HBsAg、抗-HBc、HBeAg和抗-HBe总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依次为4.41%、3.88%、3.46%、2.86%和2.50%,其差异有显著意义(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