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715篇
  免费   16942篇
  国内免费   9658篇
耳鼻咽喉   1488篇
儿科学   2889篇
妇产科学   1307篇
基础医学   10857篇
口腔科学   3248篇
临床医学   20462篇
内科学   15851篇
皮肤病学   1870篇
神经病学   4327篇
特种医学   60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15947篇
综合类   45698篇
现状与发展   43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19490篇
眼科学   2126篇
药学   20742篇
  210篇
中国医学   16074篇
肿瘤学   8625篇
  2024年   639篇
  2023年   2144篇
  2022年   5355篇
  2021年   7043篇
  2020年   6006篇
  2019年   3592篇
  2018年   3754篇
  2017年   4903篇
  2016年   3821篇
  2015年   6863篇
  2014年   9078篇
  2013年   10872篇
  2012年   15394篇
  2011年   16258篇
  2010年   14592篇
  2009年   12967篇
  2008年   13339篇
  2007年   12805篇
  2006年   11540篇
  2005年   9194篇
  2004年   6640篇
  2003年   5437篇
  2002年   4236篇
  2001年   3879篇
  2000年   2852篇
  1999年   1185篇
  1998年   329篇
  1997年   366篇
  1996年   309篇
  1995年   230篇
  1994年   240篇
  1993年   161篇
  1992年   166篇
  1991年   152篇
  1990年   140篇
  1989年   114篇
  1988年   102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79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4篇
  1959年   15篇
  1958年   19篇
  1957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sICAM-1、sVCAM-1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定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血清中sICAM 1、sVCAM 1水平 ,探讨sICAM 1、sVCAM 1与IL 1、TNF、IFN γ及病情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分析法 (ELISA)检测 30例活动性RA患者与 30例健康对照者sICAM 1、sVCAM 1、IL 1、TNF、IFN γ水平。结果 :RA患者血清sICAM 1、sVCAM 1、IL 1、TNF、IFN 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0 1) ,sICAM 1与IL 1、IFN γ正相关 ,与RF亦呈正相关 ,sVCAM 1与IL 1、TNF、IFN γ正相关 ,与ESR、CRP、Stock指数正相关。结论 :RA患者血清sI CAM 1、sVCAM 1水平显著升高 ,sICAM 1、sVCAM 1可能参与RA发病过程 ,sICAM 1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性的指标 ,sVCAM 1可作为观察病情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982.
白藜芦醇苷对低氧大鼠肺血管构型重建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苷对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肺血管构型重建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理。方法:29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低氧组和低氧加白藜芦醇苷(PD)组。各组内按照肺小血管外径分为I组(30μm-100μm)和II组(101μm-200μm)。右心导管法检测大鼠肺动脉压力(mPAP)、微量滴定法检测血浆和肺匀浆中磷脂酶A2(PLA2)活性、光镜下观察肺小血管中膜厚度(MT%)和中膜面积(MA%)的变化。结果:低氧3周后大鼠mPAP、血浆及肺匀浆中PLA2活性、肺小血管MA%、I组MT%显著高于对照组,II组MT%无显著性改变。低氧加PD预处理后上述改变明显轻于单纯低氧组。结论:PD可有效防治慢性常压低氧性大鼠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其机理与抑制大鼠肺血管构型重建有关。  相似文献   
983.
目的:观察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对培养的人血管成纤维细胞DNA及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培养的人血管成纤维细胞,应用 [3H]-TdR和 [3H]-脯氨酸掺入的方法,观察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对人血管成纤维细胞DNA合成以及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结果: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可促进静止状态的人血管成纤维细胞DNA及胶原蛋白的合成,在 30μg/L浓度时DNA及胶原蛋白的合成达到高峰,DNA及胶原蛋白分别于 2 4h和 36h合成最为显著。结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可明显促进培养的人血管成纤维细胞DNA及胶原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984.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from 52 women including 16 with herpes genitalis and 36 healthy persons were studied to enumerate subpopulations of lymphocytes. T lymphocyte counts were done by SRBC rosette tests and B lymphocytes by immunobead rosette tests using antibody-coated polyacrylamide beads. It was found that the mean percentage of «active T lymphocytes was significantly less in the patients with herpes genitalis than in the controls (herpes genitalis; 13.9 ± 6.8%, controls; 25.0 ± 8.3%, p < 0.001). No difference was noted in the percentage of «total» T lymphocytes, «total» B lymphocytes and subsets of B lymphocytes (IgG-, IgA- and IgM-bearing lymphocytes) between the patients and controls. The present findings suggest that cell-mediated immune function associated with «active» T lymphocytes is suppressed in patients with herpes genitalis.  相似文献   
985.
部分背根切断对备用背根节NT-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部分去背根后备用背根节 (L6 )各类细胞NT 3及其mRNA的含量变化。 方法 对成年雄性猫行单侧部分背根切断术 (切除一侧L1 ~L5,L7~S2 DRG ,保留L6 为备用根 )。取正常组一侧和术后 3d及 7d组手术侧的L6 DRG制作 2 0 μm厚冰冻切片 ,分别用NT 3抗体及NT 3cRNA探针行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染色。观察NT 3及其mRNA在DRG各类细胞的分布 ,测定NT 3及其mRNA在神经元和卫星细胞的光密度值 ,所得数据用q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部分去背根后 ,各时相备用背根节大神经元内NT 3的光密度值较正常者进行性减少 ,(P <0 0 5 ) ,而NT 3mRNA的光密度值术后 3d减少 ,7d回升至近正常者水平。比较之 ,小神经元和卫星细胞NT 3及其mRNA的光密度值进行性增多 (P <0 0 5 )。 结论 部分背根切断对备用背根节各类细胞NT 3表达的影响不同 ,其功能意义可能与NT 3参与脊髓Ⅱ板层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986.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主动脉Gαq/11及磷脂酶C(PLC)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SHR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4周龄和12周龄SHR,颈动脉插管记录动脉血压,放免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免疫印迹法检测主动脉组织Gαq/11和PLC的含量。结果:SHR12周龄时动脉血压明显增高。4周龄SHR主动脉Gαq/11的表达较对照高 69.2 % (P <0.05)。4周龄和12周龄SHR主动脉PLCβ3分别较各自同龄对照组高66.9%和 85.1% (P <0.05)。结论:Gαq/11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上调参与SHR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87.
目的研究1例散发多发性外生性骨疣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确定其致病基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直接测序法检测EXT1以及EXT2基因的突变热点区域;并应用错配引物PCR扩增引入酶切位点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和鉴定突变。结果经测序证实在患者EXT1基因的第7内含子3’剪接位点上游26bp处发现一杂合突变,此杂合突变不存在于其表型正常的父母双亲中,是一个新生突变;错配引物扩增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150名家系外正常对照者中没有此突变。结论EXT1基因1633-26(C→A)突变可能是导致这个患者发生多发性外生性骨疣的致病突变。  相似文献   
988.
989.
目的 研究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重组质粒(pUDKH)经肌肉注射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其与大鼠基因组DNA的整合情况。 方法 二级Wistar大鼠雌雄各20只,按体重和取样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12h、24h、3d、7d、14d、21d的各实验组(给予pUDKH,2.0mg/kg)和注射后3d取样的对照组(给予PBS,200ul/只),依次将各组大鼠摘眼球取血后脱臼处死,按脑、心、肺、胸腺、肝、肠系膜淋巴结(MLN)、脾、肾、生殖腺、左腿肌肉、右腿肌肉的顺序取样。经典酚/氯仿抽提法提取各组织总DNA,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浓度和纯度,PCR方法检测其中的D肌动蛋白基因;巢式PCR检测各组织总DNA中pUDKH的分布情况;ApnL I酶切分离pUDKH分布阳性各组织中的pUDKHDNA和基因组DNA,巢式PCR检测pUDKHDNA与基因组DNA的整合情况。 结果 各组织总DNA浓度与纯度均符合实验需要,并适于采用PCR或巢式PCR方法进行体内组织分布及基因组DNA整合情况检测。巢式PCR检测显示,在各时间点的右腿肌肉与外周血、注射后3和7d的肝脏、3和14d的生殖腺、7d的胸腺、7和14d的MLN与左腿肌肉等组织中pUDKH分布均呈阳性,而在各时间点的脑、心、肺、脾、肾等组织中pUDKH分布均呈阴性。pUDKH分布阳性的各组织中均未检测到pUDKHDNA与基因组DNA的整合。 结论 pUDKH经肌肉注射给药后,在各时间点大鼠体内各组织中呈现不同的分布谱。在pUDKH分布阳性的各组织中,pUDKHDNA与基因组DNA发生随机整合的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990.
目的:设计并筛选能有效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人结肠癌Caco2细胞、人胃癌SCG-7901细胞增殖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siRNA。方法:总结以往提出的siRNA 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设计4 条PCNA siRNA,体外转录合成PCNA siRNA;并作用于3 种肿瘤细胞,WST-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筛选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siRNA序列;RT-PCR检测细胞PCNA mRNA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 PCNA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4 条PCNA siRNA中,有3 条序列(No.2、No.4、No.3)的siRNA能有效抑制3 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其中No.2、No.4作用效果最优,以50 nmol/L浓度作用48 h,对3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可达到62%以上,No.2、No.4 PCNA siRNA均能在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CNA的表达。结论:PCNA siRNA能在体外有效抑制SMMC-7721细胞、Caco2细胞、SCG-7901细胞的增殖,其适宜作用浓度为50 nmol/L,适宜作用时间为48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