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11篇 |
免费 | 539篇 |
国内免费 | 30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5篇 |
儿科学 | 76篇 |
妇产科学 | 47篇 |
基础医学 | 399篇 |
口腔科学 | 108篇 |
临床医学 | 920篇 |
内科学 | 574篇 |
皮肤病学 | 85篇 |
神经病学 | 96篇 |
特种医学 | 149篇 |
外科学 | 467篇 |
综合类 | 1594篇 |
预防医学 | 791篇 |
眼科学 | 80篇 |
药学 | 811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623篇 |
肿瘤学 | 2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59篇 |
2022年 | 137篇 |
2021年 | 190篇 |
2020年 | 213篇 |
2019年 | 85篇 |
2018年 | 76篇 |
2017年 | 168篇 |
2016年 | 96篇 |
2015年 | 228篇 |
2014年 | 271篇 |
2013年 | 410篇 |
2012年 | 581篇 |
2011年 | 632篇 |
2010年 | 588篇 |
2009年 | 462篇 |
2008年 | 470篇 |
2007年 | 458篇 |
2006年 | 460篇 |
2005年 | 369篇 |
2004年 | 289篇 |
2003年 | 200篇 |
2002年 | 145篇 |
2001年 | 141篇 |
2000年 | 135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70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6篇 |
1955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51.
目的:评估持续口服小剂量伐地那非治疗按需服药无效的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的疗效及停药后效果维持状况.方法:将按需服药无效的39例ED患者改用长期口服小剂量伐地那非治疗3个月,在治疗前后及停药后3个月分别记录患者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5,IIEF-5)评分及患者性生活日记中插入和保持勃起的成功率,并且记录治疗前后夫妻性满意度.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疗效指标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前后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药后3个月,主要指标仍高于基线水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天口服小剂量伐地那非对约半数(48.6%)按需服药无效的ED患者,可改善勃起功能,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2.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响小肠恶性肿瘤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74年-1999年收治的4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病例(不包括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小肠性肿瘤6例中5例为平滑肌瘤,1例为腺瘤;恶性肿瘤36例,其中恶性淋巴瘤17例(47.2%),腺癌11例(30.6%),平滑肌肉瘤6例(16.7%),类癌1例(2.8%),神经纤维肉瘤1例(2.85)。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内镜和消化道钡餐是主要诊断手段。50%的恶性病例在手术时已有远处转移,仅18例(50%)根治性切除。36例获随访。小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47.3%。远处转移和肿瘤大小对生态率有显著影响。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小肠恶性肿瘤预后的主要手段,对无远处转移后应争取行根治术。 相似文献
53.
L-阿拉伯糖异构酶能将D-半乳糖异构成D-塔格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快速登高法对乳酸菌SK1.002产L-阿拉伯糖异构酶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发酵优化条件为(组分g/L):麦芽糊精28,酵母膏10,玉米粉浆22,无水乙酸钠10,K3PO40.2,NaCl 0.01,FeSO4.7H2O 0.01,Mg-SO4.7H2O 0.2,MnSO4.2H2O 0.05,L-阿拉伯糖2.5。发酵初始pH 8.4,培养温度37℃,接种体积分数3%,培养时间12 h。在此发酵条件下,酶活达到了7.28 U/mL。 相似文献
54.
DD3 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定量表达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DD3基因在前列腺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21例前列腺癌(PCa)组织、27例非前列腺部位的肿瘤组织、3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和15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DD3的表达进行了定量分析,用ROC曲线对DD3 mRNA诊断PCa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27例非前列腺组织中均未检测到DD3基因的表达。DD3在PCa组、BPH组和正常前列腺组表达量的中位数分别为7.2×106、2.5×104、1.5×104拷贝/mg组织。PCa组较BPH组和正常前列腺组DD3的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而BPH组和正常前列腺组间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DD3表达量与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DD3 mRNA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937(95%CI:0.879~0.995)。当临界值为1.4×105拷贝/mg组织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阳性拟然比(+LR)、阴性拟然比(-LR)分别为90.5%、85.0%、86.7%、76.0%、94.3%、6.03和0.11。结论:DD3 mRNA的表达仅限于前列腺组织,具有良好的组织特异性。DD3 mRNA表达在PCa组织中显著升高,在正常前列腺和BPH组织中差异无显著性。DD3 mRNA可作为PCa诊断的良好标志物,在PCa早期诊断、微转移诊断、预后判断、指导治疗等方面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探讨自体真皮脂肪瓣在修复陈旧性外伤性鼻根凹陷伴眉弓凹陷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以自体真皮脂肪瓣作为填充材料的10例鼻眶筛骨骨折后鼻根部及眉弓处塌陷患者。切取自体腹部真皮脂肪瓣(面积7.0cm×5.0cm×1.0cm到3cm×2cm×1cm不等)沿2处眉上切口填充于凹陷处并固定。随访观察时间平均4.3个月。结果:9例患者眉弓及鼻外形改善满意,1例过度充填致眉弓局部略凸出,但效果较修复前凹陷较好。10例患者术后移植组织存活良好,切口均I期愈合,痕迹不明显。吸收率约为22.2%~46.5%。结论:自体真皮脂肪瓣修复陈旧性外伤性鼻根凹陷伴眉弓凹陷,恢复速度较快,预后较好,排异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杜仲及其盐制品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并探讨盐制对其治疗作用的影响。方法40只SD雌性大鼠分为伪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杜仲生品治疗组和杜仲盐制品治疗组,除假手术组施行假手术外,其余均行手术彻底摘除卵巢,术后4周开始杜仲生品及盐制品水提液灌胃给药(4.0 g/kg?d),实验过程称体质量,连续给药12周后,颈动脉取血,测定血钙(S-Ca)、血磷(S-P)含量,ELISA试剂盒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雌二醇(E2)含量;动物处死后剥取完整子宫称重,采用HE染色法进行子宫病理学检查,剥离双侧股骨,双能X射线衍射法测定大鼠股骨骨密度。 HE染色法观察股骨骨小梁形态和成骨细胞数量,micro-CT扫描观察股骨骨小梁微体系结构。结果杜仲生品及盐制品能有效抑制去卵巢所致的大鼠体重增加,升高血清钙、雌二醇的含量,降低血磷、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的含量。增加大鼠股骨骨密度,改善股骨骨小梁微体系结构,增加股骨骨小梁成骨细胞数量,且长期用药对子宫无明显刺激作用。结论杜仲生品及盐制品对于大鼠去卵巢所引起的骨质疏松症有良好治疗作用,且盐制品效果优于生品。 相似文献
58.
目的评价1,6-二磷酸果糖(FDP)对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时肺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周龄8~10周,体重200~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8只。O组大鼠仅进行单纯开关腹手术,游离相应血管;K组大鼠采用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模型手术,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F组大鼠采用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切皮时经睾丸静脉给予FDP 250mg/kg。于再灌注后6h收集血清和肺组织标本,利用ELISA和免疫组化检测TNF-α和IL-6表达水平;测定肺组织MDA和SOD含量,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与O组比较,K组和F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6浓度及肺组织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SOD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K组比较,F组血清TNF-α和IL-6浓度及肺组织MDA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SOD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O组TNF-α和IL-6表达较K组和F组明显降低,与K组比较,F组TNF-α和IL-6的表达明显降低。O组肺组织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异常,K组肺泡腔内渗出明显,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F组肺组织损伤较K组减轻。结论 1,6-二磷酸果糖可明显减轻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后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胎儿生长受限(FGR)孕妇抗心磷脂抗体(ACA)与胎盘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表达水平间的关系及两者在FGR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63例正常足月妊娠孕妇(对照组)及63例胎儿生长受限孕妇(研究组)血清中ACA-IgG、IgM;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多媒体彩色病理图像分析技术测定胎盘组织IGF-I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为19.0%,对照组为3.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胎盘组织IGF-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CA阳性组与ACA阴性组两组比较,胎盘组织IGF-I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胎盘重量、胎儿体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孕妇血清ACA阳性或胎盘组织IGF-I表达水平下降是导致FGR的危险因素之一,ACA是否也会导致胎盘组织IGF-I表达水平下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索阿帕替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不可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9例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间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肝癌患者59例,所有患者均行TACE治疗,根据有无服用阿帕替尼分为阿帕替尼联合TACE组(联合组,28例)和TACE组(31例),治疗3个月后,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肿瘤反应情况,同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人半胱氨酰天冬氨酸蛋白酶8(caspase-8)的变化情况,明确阿帕替尼联合TACE的抗肝癌疗效。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71.43%,TACE组的总有效率为45.16%,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TACE组(P<0.05);联合组和TACE组治疗前的VEGF水平分别为(122.99±13.10)pg/mL和(120.36±13.86)pg/mL,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分别为(91.49±8.65)pg/mL和(116.89±10.95)pg/mL,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联合组显著低于TACE组(P<0.01);联合组和TACE组治疗前的caspase-8水平分别为(83.68±9.21)pg/mL和(82.87±12.01)pg/mL,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分别为(105.55±7.25)pg/mL和(86.57±7.52)pg/mL,均高于治疗前(P<0.01),且联合组明显高于TACE组(P<0.01)。结论: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可有效抑制肿瘤血管再生,提高疾病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