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3255篇 |
免费 | 45068篇 |
国内免费 | 2770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560篇 |
儿科学 | 7287篇 |
妇产科学 | 2921篇 |
基础医学 | 26704篇 |
口腔科学 | 8658篇 |
临床医学 | 54060篇 |
内科学 | 37290篇 |
皮肤病学 | 4736篇 |
神经病学 | 10560篇 |
特种医学 | 1821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39795篇 |
综合类 | 126922篇 |
现状与发展 | 111篇 |
预防医学 | 53189篇 |
眼科学 | 5661篇 |
药学 | 55111篇 |
758篇 | |
中国医学 | 48782篇 |
肿瘤学 | 206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92篇 |
2023年 | 5969篇 |
2022年 | 15172篇 |
2021年 | 18814篇 |
2020年 | 16245篇 |
2019年 | 9066篇 |
2018年 | 9517篇 |
2017年 | 12926篇 |
2016年 | 9704篇 |
2015年 | 17953篇 |
2014年 | 22866篇 |
2013年 | 28883篇 |
2012年 | 42052篇 |
2011年 | 44233篇 |
2010年 | 39709篇 |
2009年 | 35274篇 |
2008年 | 36596篇 |
2007年 | 35651篇 |
2006年 | 31099篇 |
2005年 | 24350篇 |
2004年 | 17094篇 |
2003年 | 14327篇 |
2002年 | 11121篇 |
2001年 | 9964篇 |
2000年 | 7467篇 |
1999年 | 2683篇 |
1998年 | 686篇 |
1997年 | 637篇 |
1996年 | 595篇 |
1995年 | 460篇 |
1994年 | 472篇 |
1993年 | 275篇 |
1992年 | 221篇 |
1991年 | 198篇 |
1990年 | 142篇 |
1989年 | 111篇 |
1988年 | 89篇 |
1987年 | 110篇 |
1986年 | 122篇 |
1985年 | 78篇 |
1984年 | 44篇 |
1983年 | 57篇 |
1982年 | 41篇 |
1965年 | 38篇 |
1964年 | 37篇 |
1963年 | 38篇 |
1959年 | 62篇 |
1958年 | 49篇 |
1957年 | 38篇 |
1956年 | 3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矢状缝早闭(舟状头)全颅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矢状缝早闭(舟状头)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David“‖”形颅缝重建法(6例)、旋转骨瓣截骨法(2例)、梅花颅骨瓣头颅盖成型法(3例)等术式对舟状头进行矫治。结果11例患儿均治愈,外形满意。结论1~3个月舟状头宜采用简单的David“‖”形颅缝重建法进行治疗,3个月以上的患儿可选用浮动颅骨瓣头颅成型术、梅花瓣法颅骨瓣头颅盖成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近端/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比率在术后面神经肿瘤侵犯段功能评估上的价值和对早期面神经修复的指导意义。方法 比较术末面神经近端/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比率和术后2周、6个月患侧面神经功能的H-B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术后6个月面神经H-B分级恢复到Ⅰ-Ⅱ级者,术末近端/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比率均>0.3。结论 术末面神经近端/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比率是判断术后面神经远期功能,特别是肿瘤侵犯段功能的重要指标,为术中直接修复面神经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治疗颅脑外伤后肢体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实施的21例显微外科治疗颅脑外伤后肢体痉挛状态,根据不同病例采用相应的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包括:胫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腰骶段脊神经后根,共计50个肢体.结果 术后随访2~24个月,全部患者术后立即感相应肢体痉挛状态缓解,随访期间缓解率为98%(49/50).随访期间运动功能改善率为86%(18/21),生活质量提高率为95%(20/21).术后发生肢体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26个(52%),肌力下降18个(36%),随访期间均见好转.术后痉挛状态复发1个(2%).结论 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是治疗颅脑外伤后肢体痉挛状态安全有效的方法.选择适应证及手术时机和术后坚持康复训练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POV)的CT及MRI表现。方法临床诊断的30例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患者,9例行CT横断位和冠状位扫描,21例行MR扫描,4例行CT和MR检查。结果30例中30只患眼,左眼18例,右眼12例,均为单侧发病。病变部位眼睑3例,眼眶前部1例,眼眶后部(球后)17例,眼睑和眼眶前部5例,眼睑、眼眶前部和眼眶后部2例,眼眶前部和眼眶后部2例。形态17例为不规则块状,4例为卵圆形,9例为不规则条状。CT冠状位,病变均显示为软组织密度,有明显强化;静脉石2例;眶骨受压变薄、眶腔扩大3例。MR扫描,颈部加压后25例均显示病变,11例呈等T1长T2信号,7例呈长T1长T2信号,1例呈等T1等T2信号,6例呈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的22例中,14例呈明显均匀强化,8例呈不均匀强化。结论CT横断位和冠状位及颈部加压或俯卧位MRI在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7.
48.
CT增强扫描在评价NSCLC血管生成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水平与CT增强程度的关系 ,从影像学角度评价肿瘤血管生成在肺癌诊断、治疗及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30例NSCLC病人进行动态螺旋CT扫描 (SCT) ,测量病灶增强幅度 ,并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对病灶增强值、VEGF阳性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例肺癌病人CT增强值均数为 (36 .2 8± 6 .41 )HU ,VEGF阳性表达 2 1例 ,阴性表达 9例。VEGF在中晚期的阳性表达高于早期病人 (Ρ<0 .0 5) ,淋巴结转移组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 (Ρ <0 .0 5) ;癌灶增强值与VEGF阳性表达、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亦呈正相关。结论 NSCLC的CT增强程度能够反映肿瘤的血管生成 ,并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有助于肺癌的诊断、TNM分期 ,而且可以从肿瘤分子生物学行为方面补充目前肺癌分期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提高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的措施。方法:对15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采用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控释片(可多华)控制高血压;11例患者采用3D DCEMRA进行肿瘤定位;术中均采用联合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和术中患者自体血回输纠正血容量。结果:除1例持续性高血压患者需联合钙离子拮抗剂和ACEI药物降压外.其余患者血压控制均为满意;根据3D DCEMRA定位选择手术径路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HH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使14例患者避免了异体输血。结论:本文围手术期处理改进.可多华可明显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采用3D DCEMRA进行肿瘤定位,可增加手术安全性;AHH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可减少医疗成本和异体输血,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0.
小包装全氟丙烷气体动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验塑料小包装全氟丙烷气体(C3F8)在不同包装和储存方法时浓度变化,将装有5~7mlC3F8的聚氯乙烯小袋,根据不同储藏温度和外包装方法随机分成四组:(1)22℃聚乙烯外包装,(2)36℃聚乙烯外包装,(3)22℃铝箔真空外包装,(4)-29℃聚乙烯外包装;每一组C3F8小袋气体存放一定时间后,应用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进行浓度测量。结果:第3组C3F8浓度最高和稳定,第2组浓度随放置时间降低最明显,第4组是临床应用气体的储藏和包装方法,其30天样本浓度和第3组相等,但放置一年时浓度降低。结果显示:塑料小包装C3F8予以铝箔真空外包装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利于C3F8运输和普及;聚乙烯外包装的C3F8,应放在-29℃保存,时间不超过一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