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9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目的:评价置入抗反流支架和常规支架治疗食管癌远端食管贲门处狭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78-2011)、EMbase(1966-2011)、CBM(1978-2011)、Cochrane Library(2011年第10期)和CNKI(1979-2011)并手工检索中、英文已发表的资料和会议论文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查找比较置入抗反流支架和普通支架治疗食管癌远端食管贲门处狭窄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之后,采用Rev 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s,合计23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抗反流支架与置入常规支架相比,术后患者出现疼痛(RR=0.41,95%CI:0.16,1.06),支架移位(RR=1.02,95%CI:0.50,2.11),梗阻(RR=1.02,95%CI:0.52,1.99),胃食管反流(RR=1.68,95%CI:0.52,5.48),出血(RR=1.39,95%CI:0.44,4.40),食管胃穿孔(RR=0.70,95%CI:0.25,2.00)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食管癌远端食管贲门处狭窄患者治疗中置入抗反流支架和常规支架的疗效无明显差异.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少,加之质量普遍较低,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设计合理、执行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且随访时间足够的RCTs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不同原发部位胃转移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对我院1990-01/2010-01诊断胃癌的病例资料进行检索,其中符合胃转移癌诊断者12例,计算其在胃癌中的构成比,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不同原发部位胃转移癌的临床特点、诊治手段及其效果与预后.结果:胃转移癌原发部位以食管癌居多,占胃转移癌的50%(6/12).患者多有原发肿瘤病史,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胃癌相似,诊断主要依赖于原发癌病史及病理组织学检查,预后较差(生存期9.5 mo),尽早诊断并手术可改善预后.结论:胃转移癌发病率极低,不易与原发性胃癌鉴别,诊断依据是原发癌病史及病理组织学检查,预后差,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3.
特大爆炸事故幸存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 :了解特大意外爆炸事故对幸存者心理健康水平、PTSD的发生、PTSD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在爆炸事故后 3 -5个月期间 ,调查事故幸存者 ( 2 8例 ,研究组 )的一般情况、创伤经历、受伤程度及对善后处理的满意程度 ,采用创伤后应激反应症状清单、事件影响量表 (IES)、SCL -90、康奈尔医学指数 (CMI)、SDS、SAS评定 ,并与对照 ( 3 0例 )进行比较 ,分析PTSD诊断的相关因素。结果 :研究组IES、SDS、SAS、CMI、总分、CMIMR和SCL -90各统计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异极其显著 (P <0 0 1)。诊断为PTSD者 78 6% ,PTSD的诊断与IES总分、现场暴露程度和对善后处理的满意程度相关。结论 :特大爆炸事故可导致暴露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痛苦 ,PTSD的发生与创伤事件的暴露程度和对善后处理的满意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4.
不同价态锰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晨  周春艺  李国君  杨慧 《卫生研究》2003,32(5):421-422,F004
为探讨不同价态锰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选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 (SH SY5Y细胞 )作为锰神经毒作用的体外测试体系 ,研究二价锰 (Mn2 + )和三价锰 (Mn3+ )对SH SY5Y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以及对多巴胺 (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 :MTT法检测细胞损伤的程度 ,显示Mn2 + 和Mn3+ 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损伤SH SY5Y细胞 ;流式细胞技术证实Mn2 + 和Mn3+ (0 5~ 2mmol L)与SH SY5Y细胞接触 2 4~ 72h ,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透射电镜技术发现凋亡细胞出现核染色体凝集。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发现DA含量降低。说明锰所致神经细胞死亡方式是以凋亡为主 ;不同价态锰可引起细胞自身合成的DA含量下降 ,但Mn3+ 的毒作用高于Mn2 + 的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5.
湿润烧伤膏治疗感染性皮肤坏死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7例感染性皮肤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暴露疗法,用湿润烧伤膏涂擦创面,每日4~5次,同时必须静脉使用有效的抗菌素。结果:治疗7天后创面新鲜肉芽开始增生,2周后基本愈合,其中2例因创面较大而行点状皮片移植术。所有病人痊愈出院。结论:湿润暴露疗法治疗感染性皮肤坏死的疗效确切,无感染及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136.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等位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技术(PCR/ASO),对新疆首例β地小海贫血(β地贫)家系进行基因分析,从12名家系成员中检出7例β地贫基因突变(IVS-Ⅱ-654,CT)的杂合子。结合家系调查、临床症状及血液学检查结果,证实先证者的致病基因来源于父方。  相似文献   
137.
饮水砷含量与某些皮肤病变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包括砷角化、砷色素沉着和脱色斑点、手掌透明角化点、躯干非特异脱色斑点、散在小褐点和小红点等皮肤病变与水砷关系。方法 检查调查区居民皮肤病变,分析每个皮肤病变与饮水砷含量关系。结果 三个砷中毒诊断指标(砷致角化、色素沉着和脱色斑点)仅见于砷中毒病区且与水砷呈密切正相关。水砷与掌部半透明角化点、躯干非特异脱色斑点及小红点无相关性,亦可于生活在低砷区居民。躯干散在棕褐色点也见于所有调查单位,但在未改水地区与水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 砷致角化、色素沉着和脱色斑点是砷中的特异病变,手掌半透明角化点、非特异脱色斑点、小红点是非特异的。  相似文献   
13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ET、CGRP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免法同步动态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44)、正常对照组(n=38)的血浆ET、CGRP的浓度水平。结果:AMI组即刻、第1d、第7d ET、CCRP均明显高于AMI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但ET/CGRP比值明显降低,且ET与CGRP呈显著正相关。至第14d ET、CGRP明显下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T与CGRP的动态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9.
陈艳芬  杨淑梅 《中国药房》2010,(29):2772-2774
目的:建立醋酸艾司利卡西平片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溶出度测定方法第二法(桨法),以pH 4.5磷酸盐缓冲溶液为溶媒,转速为50 r.min-1,于30 min取样,在波长288 nm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3批样品的吸光度,并计算溶出度。结果:醋酸艾司利卡西平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5~30μg·mL-(1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74%,RSD=0.47%。3批样品平均溶出度分别为82.06%、82.72%、82.64%。结论:所建立的溶出度测定方法简单、可靠,可用于醋酸艾司利卡西平片溶出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0.
为完善注射剂I期耐受性临床试验各环节的技术要求,从用药剂量、递增方案、疗程、配液的选择、给药方法、随机入组设计、理化结果的判断、人体反应预测等方面总结归纳,提出标准操作步骤。经试验证实能有效保证试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