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6篇
  免费   645篇
  国内免费   514篇
耳鼻咽喉   58篇
儿科学   95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408篇
口腔科学   61篇
临床医学   829篇
内科学   657篇
皮肤病学   345篇
神经病学   138篇
特种医学   230篇
外科学   653篇
综合类   1865篇
现状与发展   6篇
预防医学   690篇
眼科学   70篇
药学   924篇
  13篇
中国医学   936篇
肿瘤学   26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238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304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462篇
  2012年   678篇
  2011年   649篇
  2010年   629篇
  2009年   567篇
  2008年   625篇
  2007年   620篇
  2006年   531篇
  2005年   481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不同给药方式对实体肿瘤抗癌药物疗效的影响,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方法分别建立体内药代动力学和肿瘤内药物输运的集中参数模型,模拟单次快速注射和等时间间隔三次快速注射时肿瘤间质组织药物浓度Ct随时间的变化。实验小鼠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抗癌药羟基喜树碱(HCPT)单次快速注射和等时间间隔3次快速注射,观察其肿瘤内药物平均浓度。对数值模拟结果和动物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对于相同总量药物,等量等间隔的三次给药,肿瘤间质组织药物浓度Ct高于单次给药。动物实验的实测结果相同。结论3次给药的效果显著优于单次给药。集中参数模型基本能够定量反映不同给药方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2.
外源性五羟色胺大鼠肺出血模型及其与浓度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外源性五羟色胺 (5 -HT)气管滴入建立新生大鼠肺出血模型及其与浓度关系 .方法 模型制作 :日龄 4~ 5天Wistar二级大鼠 5 0只 ,随机分为 4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 (A组 )及 3种不同浓度外源性 5 -HT实验组(B、C、D组 ) :经气管导管分别滴入生理盐水和不同浓度 5 -HT ,4小时后处死 ,观察肺大体及组织病理改变 ,将肺出血程度分为 5级 :Ⅰ正常 ;Ⅱ肺水肿 ;Ⅲ点状肺出血 ;Ⅳ局灶性肺出血 ;Ⅴ弥漫性肺出血 ,选择出制作肺出血模型的最佳的浓度 .结果 不同浓度 5 -HT气管内滴入均能引起不同程度肺出血 ,但随着浓度增加 ,B、C、D三组间的肺出血程度无差异 (p >0 .0 5 ) ,其中D组死亡率 30 % ,对照组及B组和C组均无死亡 ,死亡鼠肺为弥漫性出血 .结论  5 -HT可致大鼠肺出血 ,以 1× 10 -5mol/ml浓度为宜 ,随着 5 -HT浓度增加 ,大鼠死亡率增加 ,但肺出血发生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53.
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小型猪CD36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喂养贵州小香猪,探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小香猪清道夫受体CD36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贵州小香猪,每2个月末称体重并从禁食过夜的小香猪眶静脉窦采集血样,检测血脂浓度。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均用酶法测定;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CD36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 结果:喂养2个月后,实验组血浆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甘油三酯水平从第4个月末开始升高, 在第7个月末明显增加;肝组织、胸主动脉和肾脏组织CD36表达上调,同时观察到高脂高胆固醇小型猪胸主动脉PPARγ的表达上调。 结论:提示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可引起贵州小型猪的脂质代谢紊乱,并导致肝组织、胸主动脉和肾脏组织的CD36表达上调以及胸主动脉PPARγ的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54.
在对脑功能的研究中原始常规脑电图结果的解读专业性强,易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在临床和科研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定量脑电图(qEEG)的出现对脑功能的研究有了质的飞跃,它是原始脑电图的延伸,除了具有客观、及时、无创和可动态随访等优点,更大优势是能用定量的方法反映脑能量大小和脑功能状态,可作为临床脑功能、脑损伤研究的重要方法。近年来,有很多学者用定量脑电图技术研究脑疾病,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该文对这种技术在新生儿脑功能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5.
目的 保证γ放射性核素实验室活动和结果的有效性,提高实验室γ放射性核素检测的能力。方法 对影响全国γ放射性核素考核结果的相对偏差、准确度、精确度、相对合成不确定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实验室2018—2020年全国γ放射性核素考核上报结果均满足合格要求,其中2019年被评为优秀,2018—2020年11个测量结果相对偏差最大为18.01%,2018年|Z检验|≤1、U检验≤2.58,2019年|Z检验|≤1、U检验≤1,2020年U检验≤1、Urel≤20%。结论 本实验室采用的放射性核素γ能谱分析方法正确,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6.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病是全世界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虚损夹血瘀形成的血管并发症,以微循环障碍并伴有透明样物质沉积为基本病理改变特征,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最为常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可追溯到糖尿病前期,随着糖尿病发生发展动态演进不断加重,需及早干预。临床在降糖、降脂、降压的基础治疗上,多选择抗氧化应激、抗炎、改善微循环和抗血管新生的药物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属于中医“络病”的概念,中药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核心是在降糖的基础上保护“孙络-微血管”,组方多为补气滋阴、清热活血药味配伍而成。该文基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中西医认识及治疗原则,简要概述针对不同证型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常用方剂,如白虎加人参汤、玉液汤、四妙勇安汤、葛根芩连汤、六味地黄丸及一些现代制剂,同时概述方剂常用药味,如人参、黄芪、地黄、枸杞子、三七、丹参、金银花、葛根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药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提供临床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进一步总结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PEG)的临床应用 ,强调PEG是内镜治疗学中可以完全替代传统剖腹胃造瘘术的成功典型。方法 :采用非剖腹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38例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 :PEG成功率高 ,38例中 37例成功 ,并发症少 ,放置时间较长。结论 :PEG安全、便捷、有效、经济 ,为患者提供了一个不需剖腹手术旋转胃造瘘管的新方法 ,颇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1(IL 1)对大鼠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胰岛细胞培养的方法 ,观察IL 1对胰岛素分泌和MTT还原的影响 ;通过分子杂交检测c fosmRNA并分析蛋白质合成的变化。结果 :IL 1作用后胰岛素分泌和MTT还原量明显减少 ,且有时间依赖性 ;IL 1诱导c fosmRNA ,从而使细胞蛋白质表达发生变化。结论 :IL 1可能通过改变胰岛细胞内基因表达 ,抑制细胞代谢 ,从而使胰岛素分泌减少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建立龙血通络胶囊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特征图谱,并测定7,4′-二羟基黄酮、4,4′-二羟基-2,6-二甲氧基二氢查耳酮、龙血素A、龙血素B、紫檀芪5个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Infinity Lab 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150 mm×3.0 mm,2.7 μm),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为35 ℃,流速为0.5 mL·min–1,进样体积为2 μL,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 建立了龙血通络胶囊UPLC特征图谱,标定了13批样品中的11个共有特征峰,相似度均大于0.95。5个成分在相应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加样回收率为97.93%~107.33%,RSD均小于3.0%。结论 建立的UPLC操作简便、高效准确,可为龙血通络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目的评估精子功能参数对精子常规体外受精能力的预测价值,探寻有效选择受精方式的新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首次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短时受精的429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受精结局不同分为2组:受精失败或受精率<30%的患者为早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组(n=98);受精率≥30%的为短时IVF组(n=331)。比较两组患者精子前向运动(PR)、精子浓度、精子正常形态率、顶体酶活性、顶体反应(AR)、酪氨酸磷酸化(TP)及透明质酸结合试验(HBA)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受精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估各项危险因素对IVF受精率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精子的正常形态率、顶体酶活性、自发AR和TP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ICSI组患者的精子浓度、PR、诱发顶体反应(IAR)和HBA均显著低于短时IVF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子PR、IAR和HBA为IVF受精率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精子PR、IAR、HBA和联合预测新变量(Pre-1)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0.62、0.64和0.70。结论精子功能指标中IAR和HBA是影响IVF受精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对辅助生殖助孕方式的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