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1篇
  免费   647篇
  国内免费   526篇
耳鼻咽喉   58篇
儿科学   95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408篇
口腔科学   61篇
临床医学   831篇
内科学   658篇
皮肤病学   345篇
神经病学   138篇
特种医学   230篇
外科学   655篇
综合类   1865篇
现状与发展   6篇
预防医学   714篇
眼科学   70篇
药学   931篇
  13篇
中国医学   937篇
肿瘤学   26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305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464篇
  2012年   679篇
  2011年   649篇
  2010年   630篇
  2009年   568篇
  2008年   627篇
  2007年   620篇
  2006年   531篇
  2005年   481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探讨提上睑肌三阶梯手术矫正上睑下垂的适应范围及效果。方法 根据提上睑肌肌力和上睑下垂的程度,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提上睑肌肌力好,上睑呈轻度下垂者。单纯采用提上睑肌徙前术矫正。B组为提上睑肌有一定的肌力,上睑呈中度下垂者。在提上睑肌徙前术的基础上。行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C组为提上睑肌肌力差,上睑呈重度下垂者。在提上睑肌徙前、缩短术的基础上行提上睑肌反折悬吊术矫正。结果 87例患者术后随访6~30个月,上睑缘位于角膜缘下1mm.眼睑弧度自然,两眼对称,眼睑闭合自如,无暴露性角膜炎及结膜脱垂等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 提上睑肌徙前、缩短、反折悬吊三阶梯手术,可广泛适用于矫正不同程度的上睑下垂。  相似文献   
12.
钙通道阻滞剂(CCB)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近年的研究表明,CCB具有稳定肥大细胞膜和阻止脱颗粒,抑制淋巴细胞转化及白介素2产生,降低表皮郎格罕细胞数,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抑制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作用。此外对淋菌的耐药性有逆转作用。用于临床某些过敏性疾病、寒冷性脉管性疾病及银屑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临床增添了新的治疗手段.给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耐药性淋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展望。本文对药物的副作用亦有概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大脑皮质向脊髓与红核发出投射的区域并探讨是否有分支投射存在。方法 将。TB及NY分别注入大白鼠的脊髓与红核内,在大脑皮质观察比较标记细胞出现的部位。结果 FB标记细胞出现在24,10,8,6,4,3,1,2,23,29b,29c,18,7,13,39区。NY标记细胞出现于6,4,3,1区,10区的尾侧部及7,18区的颅饲部亦有少量存在。无发现双标记细胞。结论 大脑皮质向脊髓发出投射的区域非常广泛,向红核发出投射的区域全部重叠于皮质脊髓神经元分布的区域内,皮质脊髓神经元无分支投射到红核。  相似文献   
14.
辣蓼颗粒成型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辣蓼颗粒的成型工艺条件。方法考察不同辅料即乳糖、玉米淀粉和糊精对浸膏粉吸湿性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制粒工艺条件及评价颗粒的流动性与吸湿性等。结果3种辅料均可明显降低浸膏粉的吸湿性;最佳制粒工艺条件为浸膏粉与玉米淀粉、乳糖按2:2:1的比例混匀,以75%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湿粒以70%温度干燥,成品颗粒的流动性好;临界相对湿度为75%。结论混合辅料(玉米淀粉和乳糖)可改善浸膏粉的成型性和颗粒剂的抗湿性;辣蓼颗粒制粒工艺条件的优化为产品的工业生产环境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髓萎缩症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对9例脊髓萎缩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颈、胸髓萎缩2例,胸髓萎缩7例,均表现为慢性起病,进行性加重的脊髓病变症状;痉挛性截瘫9例,感觉障碍5例,下肢腱反射活跃、亢进9例,病理征阳性7例,括约肌功能障碍3例;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害,MRI显示脊髓萎缩性改变9例;脊髓矢状径分别为3~5.5mm,脊髓矢状径与脊蛛网膜下隙矢状径比值<0.5。结论:脊髓萎缩症系脊髓慢性变性疾病,结合临床特征及MRI改变可作出较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长柄梭罗Reevesia longipetiolata树皮具细胞毒活性的醋酸乙酯部分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常压、加压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其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I)、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Ⅱ)、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Ⅲ)、羽扇豆醇(lupeol,Ⅳ)和( )-儿茶素[( )-catechin,V]。结论 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并分别讨论了它们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7.
鼻胆管引流灌注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胆管引流灌注 (ENBD)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经B超或CT检查无胆总管、肝总管结石的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ENBD治疗组和对照组 ,ENBD治疗组在常规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ERCP)检查时做胆汁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 ,术后留置鼻胆管引流并交替应用 0 .9%氯化钠 5 0ml +庆大霉素 8万U 8h和 0 .5 %灭滴灵 5 0ml 8h灌注持续 3~ 5d ,对照组应用善宁 0 .1mg皮下注射 8h持续 3d并观察其 1年内的复发情况。结果 ENBD治疗组 2 0例患者胆汁中均发现有白细胞及黄、黑色泥沙样物 ,6例培养出微生物 ( 3 0 % ) ,ENBD治疗组与善宁治疗组的腹痛消失时间分别为 ( 8.45± 8.40 )h和 ( 3 8.10± 3 5 .43 )h(P =0 .0 0 2 ) ,血清淀粉酶恢复至正常所需时间分别为 ( 18.0 0± 8.2 6)h和 ( 5 6.40± 48.80 )h(P =0 .0 0 2 ) ,两组的 1年复发率分别为 5 %和 40 % ,其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鼻胆管引流灌注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确切而安全 ,能减少复发 ,胆汁淤积和感染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患者结肠息肉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内镜室11年间资料完整的结肠息肉病例665例,息肉885枚。按年龄分组:〈31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0岁五段。将不同年龄患者的性别、息肉部位、大小、个数、黏膜情况、是否有蒂、病理类型等参数进行对比,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各年龄组结肠息肉的检出率明显不同,随年龄的增长,息肉的检出率逐渐升高;不同年龄组结肠息肉患者在不同性别、息肉是否有蒂等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组结肠息肉在大小、个数、表面情况、病理类型以及发生部位等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50岁是结肠息肉癌变的危险因素之一,50岁以上受检者应行全结肠镜检查并完整切除后做病检,定期随访,减少癌变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时.大鼠脑梗塞体积.脑组织病理改变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备阻断大脑中动脉(MCA)的局灶性脑IR模型。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组n=-6),缺血再灌注2h 常压空气组(Rt组,n=-6),缺血再灌注24h 常压空气组(R2组,n=-6),缺血再灌注2h HBO组(H1组,n=-6),缺血再灌注24h HBO组(H2组,n=-6)。R1、R2、H1、H2组缺血时间均为2h。R1、R2组暴露于常压空气,H1、H2组暴露于2.5MPa氧气。病理切片用HE染色,用Swanson方法测定脑梗塞体积,用酶联免疫法测定NSE含量。结果H1、H2组与R1、R2组相比,神经元缺血性损害较轻,脑梗塞体积缩小,NSE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O能减轻缺血性脑损害,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20.
跟骨骨折多为高处坠落伤所致,损伤机制为偏心负荷引起的剪切、压缩骨折,多累及距下关节面,属关节内骨折。2000-2004年我科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并获得随访20例,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20~60岁。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前均摄跟骨正侧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