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719篇 |
免费 | 6737篇 |
国内免费 | 458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27篇 |
儿科学 | 1086篇 |
妇产科学 | 575篇 |
基础医学 | 5927篇 |
口腔科学 | 1063篇 |
临床医学 | 9442篇 |
内科学 | 7966篇 |
皮肤病学 | 838篇 |
神经病学 | 2463篇 |
特种医学 | 313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6篇 |
外科学 | 6703篇 |
综合类 | 18346篇 |
现状与发展 | 21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7768篇 |
眼科学 | 1667篇 |
药学 | 9011篇 |
103篇 | |
中国医学 | 5955篇 |
肿瘤学 | 41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2篇 |
2023年 | 775篇 |
2022年 | 2223篇 |
2021年 | 2896篇 |
2020年 | 2511篇 |
2019年 | 1742篇 |
2018年 | 1713篇 |
2017年 | 2189篇 |
2016年 | 1750篇 |
2015年 | 3103篇 |
2014年 | 4052篇 |
2013年 | 4598篇 |
2012年 | 6798篇 |
2011年 | 7285篇 |
2010年 | 6078篇 |
2009年 | 5241篇 |
2008年 | 5821篇 |
2007年 | 5269篇 |
2006年 | 4963篇 |
2005年 | 4028篇 |
2004年 | 2921篇 |
2003年 | 2638篇 |
2002年 | 2074篇 |
2001年 | 1701篇 |
2000年 | 1303篇 |
1999年 | 751篇 |
1998年 | 422篇 |
1997年 | 409篇 |
1996年 | 318篇 |
1995年 | 257篇 |
1994年 | 257篇 |
1993年 | 133篇 |
1992年 | 133篇 |
1991年 | 121篇 |
1990年 | 63篇 |
1989年 | 52篇 |
1988年 | 56篇 |
1987年 | 41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24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3篇 |
1974年 | 5篇 |
1973年 | 2篇 |
1972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49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31.
老年患者尿路感染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尿路感染致病菌的菌群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湖北省 15所三级甲等医院 2 0 0 2年尿路感染老年患者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分离的 5 34株致病菌 ,对其进行耐药性监测。药敏采用K B法 ,用WHONET 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收集致病菌 5 34株 ,其中革兰阴性菌 4 0 9株 (76 .6 % ) ,革兰阳性菌 12 5株(2 3.4 % )。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 (2 6 4株 ,4 9.4 % ) ,其次为克雷白杆菌 (44株 ,8.2 % )。 16 .7%的大肠埃希菌和 2 2 .7%的克雷白杆菌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最强 ,而革兰阴性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在 5 0 %以上。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最多见 (6 4株 ,12 % ) ,其次为葡萄球菌属 (43株 ,8.1% )。革兰阳性菌对SMZco、红霉素等的耐药率均在 4 0 %以上 ,但对万古霉素均敏感。结论 :老年患者尿路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优势菌株 ,且耐药性日益严重 ,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最为敏感。革兰阳性菌宜以万古霉素为首选。 相似文献
32.
2007年6月,我院空运医疗队首次在运-8C飞机上使用了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最新研制的空运医疗(推)车.现将我们的使用情况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3.
隐匿阴茎的分类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隐匿阴茎的分类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33例隐匿阴茎患者,年龄l岁3个月-25岁,平均6.2岁。根据Bergeson(1993)的隐匿阴茎的分类标准,埋藏阴茎29例,蹼状阴茎2例,束缚阴茎2例。结果:术后随访2个月-1年,所有患者术后阴茎外观满意,阴茎皮肤与阴茎体附着正常。结论:对隐匿阴茎不能指望青春期发育时耻骨前脂肪组织减少或简单行包茎松解术就能得到解决,正确的分类和恰当的手术治疗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4.
下肢静脉系统的新命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下肢静脉的解剖学日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对长期以来一些沿用至今的命名提出质疑,如大隐静脉一直有3种不同的名称,即long,great,greater saphenous vein;小隐静脉亦有small,short,lesser saphenous vein等名称;LSV既是long saphenous vein的缩写,又作为lesser saphe-nous vein的简称;股浅静脉(superficial femoral vein)原是1支深静脉,但却冠名为浅静脉,常被初学者所误解。因此不少学者一直要求对一些混淆不清的组织结构解剖学命名重新审定,制订正确的名称。2001年,由国际静脉病学联盟(I UP)、国际解剖学家协会(IFAA)和国际解剖学…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浓度,探讨PDGF和VCAM-1在EM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手术后病理证实为EMs的40例患者为EMs组,其中I~II期17例,III~IV23例;非EMs组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及腹腔液中PDGF和VCAM-1水平。结果EMs组血清及腹腔液中PDGF、V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EMs期别的增加,其血清和腹腔液中PDGF、VCAM-1含量呈上升趋势;EMsIII~IV期水平显著高于I~II期(P<0.05)。EMs患者PDGF与VCAM-1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EMs患者PDGF、VCAM-1表达水平升高,在EM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7.
腮腺间隙良性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间隙常见良性肿瘤的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良性肿瘤20例,包括多形性腺瘤13例、乳头状淋巴囊腺瘤3例、淋巴管瘤2例、血管瘤1例、脂肪瘤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5例,穿刺活检证实4例,典型MR特征结合病史确诊1例。结果13例多形性腺瘤中有11例位于腮腺浅叶,2例位于深叶;9例表现为均匀等T1长T2信号.4例在T2WI上信号明显不均匀;静脉注射Gd—UIPA后3例瘤实质均匀强化,4例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Warthin瘤中2例发生于一侧,1例累及双侧腮腺,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信号等于或低于正常腺实质,增强后无明显强化。2例淋巴管瘤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并有多房现象。1例血管瘤信号不均质,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静1脉注射Gd—DTPA后病变往往显著异常强化。1例脂肪瘤在T1WI及T2WI上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强度。结论运用MR成像研究腮腺间隙的良性肿瘤,有利于疾病的定位,有助于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8.
复发性胶质瘤再手术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复发性胶质瘤患者再手术的效果。方法 对22例复发性胶质瘤患者再手术前的功能状态、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及手术切除的程度与术后存活期等资料进行临床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第二次手术前生活能自理或半自理的病人(Kamofsky计分≥60)平均生存期约16月,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Kamofsky计分〈60)平均生存期约6月(P〈0.01)。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大于1年者平均生存期约17月,间隔时间小于半年者平均生存期约6月(P〈0.01)。手术肿瘤全切除者平均生存期约15月,次全切除者平均生存期约10月(P〈0.05)。结论 术前功能情况好,手术间隔时间大于1年及术中全切肿瘤者再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9.
40.
The regulation of interleukin 6 (IL-6) expression in the B-lymphocyte-supporting murine stromal cell line BMS2 has been examined in response to exogenous cytokines and chemical agents. Kinetic analyses of IL-6 mRNA induction and decay are presented together with analysis of the IL-6 biological activity. The cytokines tumor necrosis factor, interleukin 1 (alpha and beta),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as well as forskolin and dibutyryl cyclic AMP, all induce a transient rise in the steady-state level of IL-6 mRNA and an increased release of IL-6 protein. To study its regulation at the chromatin level, the murine IL-6 genomic gene has been cloned. Induction of IL-6 expression correlates with increased DNA nicking, consistent with increased topoisomerase I and endogenous nuclease activity. This finding is supported by kinetic analyses using camptothecin, a topoisomerase I inhibitor. We conclude that IL-6 regulation in murine stromal cells capable of supporting B-lymphopoiesis is comparable to that observed in human diploid fibroblas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