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871篇 |
免费 | 4784篇 |
国内免费 | 251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26篇 |
儿科学 | 945篇 |
妇产科学 | 199篇 |
基础医学 | 2803篇 |
口腔科学 | 905篇 |
临床医学 | 5334篇 |
内科学 | 3712篇 |
皮肤病学 | 409篇 |
神经病学 | 831篇 |
特种医学 | 1460篇 |
外科学 | 4169篇 |
综合类 | 12695篇 |
现状与发展 | 8篇 |
预防医学 | 5155篇 |
眼科学 | 526篇 |
药学 | 5273篇 |
58篇 | |
中国医学 | 4638篇 |
肿瘤学 | 162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613篇 |
2023年 | 735篇 |
2022年 | 1449篇 |
2021年 | 1841篇 |
2020年 | 1594篇 |
2019年 | 875篇 |
2018年 | 912篇 |
2017年 | 1256篇 |
2016年 | 925篇 |
2015年 | 1634篇 |
2014年 | 2195篇 |
2013年 | 2668篇 |
2012年 | 3891篇 |
2011年 | 4166篇 |
2010年 | 3989篇 |
2009年 | 3680篇 |
2008年 | 3658篇 |
2007年 | 3307篇 |
2006年 | 3001篇 |
2005年 | 2443篇 |
2004年 | 1666篇 |
2003年 | 1343篇 |
2002年 | 979篇 |
2001年 | 942篇 |
2000年 | 686篇 |
1999年 | 281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55篇 |
1996年 | 66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4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6篇 |
1957年 | 12篇 |
1956年 | 8篇 |
1955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实施过程中的障碍原因及处置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8-12月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282例患者(病种为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慢性鼻-鼻窦炎、2型糖尿病)的完整临床资料,按照是否顺利完成临床路径管理分为两组,观察组140例均顺利完成临床路径,对照组142例未顺利完成临床路径,统计分析临床路径实施障碍原因,总结处置对策。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显著小于对照组,文化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自费者显著高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医保就医及2型糖尿病病程长是临床路径管理实施障碍的原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医保就医及2型糖尿病病程长等临床路径实施障碍原因,可加强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及康复指导,保证临床路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健康受试者注射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1)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选择28例受试者随机分配到1、2、4、6g单次给药组,每组人数分别为6、8、8、6例,男女各半,多次给药组纳入8例受试者,多次静滴药品,2g/次,bid,多次给药7d。观察受试者给药前后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所有受试者全部完成试验,单次和多次静脉给药对受试者的生命体征,血、尿、粪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血液生化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无明显影响。多次给药组发生3例不良事件,其中1例为轻度头晕、口周部疱疹样水泡和腹胀,2例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增高,未采取干预措施或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健康受试者单次及多次静滴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1)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探讨附子配伍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为今后开展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检索附子配伍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评价和分析。结果:文献类型以药理学(39.60%)、临床研究(30.20%)及药物分析学(14.09%)为多,配伍类型中补虚药(31.58%)和清热药(21.05%)较多,药对研究以配伍甘草(25.00%)、干姜(21.15%)及大黄(14.42%)居多,溶媒比例多用8倍和10倍,煎煮时间以1 h及30 min为常见,所治疾病以关节炎、疼痛及心衰为重点。结论:通过分析附子配伍研究的倾向、特点及减毒增效机理的研究,为将来进行相关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考察棉酚纳米混悬剂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特性。方法:采用HPLC测定生物样品中棉酚的含量,流动相甲醇-0.4%磷酸水(85∶15),检测波长238 nm。比较棉酚纳米混悬剂和棉酚溶液经尾静脉给药后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与组织分布特点的差异。结果:棉酚纳米混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面积、药物体内滞留时间、表观分布容积、消除速率和最大血药浓度分别为(18 792.56±2 304.43)μg·L-1·h-1,(21.82±1.60)h,(0.75±0.16)L·kg-1,(1.37±0.37)L·kg-1·h-1,(17 589.81±3 034.14)μg·L-1。棉酚纳米混悬剂在肝、心、脾、肺及肾中的相对摄取率分别为1.44,3.21,12.19,1.88,6.54。结论:棉酚纳米混悬剂能显著提高药物在各组织中的浓度水平,且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组织的滞留时间,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循环时间。纳米混悬剂很有可能成为棉酚的一种新型药物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57.
本文对临床常见"虚不受补"困境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提出"虚不受补"的主要原因是补不得法与措施不当。其深层原因是未能认识到"虚不受补"是一种复杂状态,采用线性思维下的"直补"策略常常不能有效解决。临证可从状态辨治思路,识状态,析病机,并处理好虚实及内外邪气等关系,采用调补、通补之法,兼顾重视调脾胃、畅气机等策略,综合施治,实现虚者可补,虚体可调。 相似文献
58.
目的:促进实践研究实证需要多方面配合,获取医院管理层及一线护理人员的支持是其中重要一环。该研究拟定1项成年人人工气道内吸痰指引,应用在香港两间医院深切治疗部,探讨医院管理层对整个循证指引实践过程和护士实践指引依从性的影响。研究方法:研究分4个阶段:①拟定最佳护理实务指引,计划发放及实践指引的方法;②评估当前深切治疗部护士为病人进行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情况;③发放及实践最佳护理实务指引;④评估在深切治疗部实践指引的整个过程及护士对指引的依从性。结果:实践指引前的审核结果显示,当前护理实务与循证护理建议存在着差异。实践指引后的审核结果显示,整体上护士的气管导管内吸痰技术良好,其中96%的依从性达75%或以上。实践指引前(73%)及后(89%)依从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7,P〈0.005)。结论:研究确立了使用一套严紧及有系统的方法,更能有效地评估循证护理的成效。实践实证时除采用不同的实践指引方法和订立清晰的实践程序,临床管理人员的参与和支持对促进护士使用研究实证亦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初诊与复发时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探讨难治性AML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Agilent Human 1B寡核苷酸基因芯片,动态检测了3例AML-M2a患者初诊、复发时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差异。结果在检测的20173个基因中,有10个基因在3例患者初诊、复发时共同差异表达,其中7个基冈在复发时均共同上调,3个基因在复发时均表现下调。结论DAPKI等10个基因的表达变化可能与AML-M2a发病和复发有关,这些新基因的发现可能对早期诊断难治性AML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为难治性AML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0.
游离铁在实验性脊髓损伤后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测实验性脊髓损伤后游离铁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SD大鼠随机分组 ,Allen’s法中度量 (5 0g·cm)损伤脊髓。采用博莱酶素法测定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伤段脊髓游离铁的浓度 ,同时测定相应时间点MDA的变化。结果 脊髓损伤后 3 0min ,游离铁的浓度即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和正常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随后逐步降低 ;伤后 6h恢复到正常水平。MDA在伤后 3 0min也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和正常照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伤后 3h时最高 ,12h恢复到正常。结论 脊髓损伤后游离铁浓度迅速升高 ,触发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