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918篇 |
免费 | 6666篇 |
国内免费 | 441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82篇 |
儿科学 | 1267篇 |
妇产科学 | 318篇 |
基础医学 | 4524篇 |
口腔科学 | 1307篇 |
临床医学 | 8136篇 |
内科学 | 6324篇 |
皮肤病学 | 689篇 |
神经病学 | 1540篇 |
特种医学 | 242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6996篇 |
综合类 | 19435篇 |
现状与发展 | 12篇 |
预防医学 | 7828篇 |
眼科学 | 904篇 |
药学 | 8184篇 |
96篇 | |
中国医学 | 6417篇 |
肿瘤学 | 30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1篇 |
2023年 | 790篇 |
2022年 | 2002篇 |
2021年 | 2603篇 |
2020年 | 2297篇 |
2019年 | 1334篇 |
2018年 | 1490篇 |
2017年 | 1923篇 |
2016年 | 1500篇 |
2015年 | 2562篇 |
2014年 | 3418篇 |
2013年 | 4039篇 |
2012年 | 5719篇 |
2011年 | 6144篇 |
2010年 | 5712篇 |
2009年 | 5332篇 |
2008年 | 5318篇 |
2007年 | 5152篇 |
2006年 | 4704篇 |
2005年 | 3774篇 |
2004年 | 3194篇 |
2003年 | 3017篇 |
2002年 | 2489篇 |
2001年 | 2126篇 |
2000年 | 1394篇 |
1999年 | 553篇 |
1998年 | 177篇 |
1997年 | 189篇 |
1996年 | 139篇 |
1995年 | 89篇 |
1994年 | 107篇 |
1993年 | 55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31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0篇 |
1979年 | 5篇 |
1962年 | 4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6篇 |
1957年 | 13篇 |
1956年 | 9篇 |
1955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及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干预的临床研究。方法不稳定斑块65例,缬沙坦治疗组33例,缬沙坦胶囊,80 mg,每日1次,口服,其他治疗措施与对照组基本相同。对照组32例,利尿降压药,口服。治疗前、1个月、2个月、38个月抽空腹静脉血共计5 ml,检测CRP、sVCAM-1、IL-6、血糖,同时监测血压。38个月时统计两组脑梗死复发和死亡情况,以CT或磁共振成像(MRI)出现新的梗塞灶为准。结果在1、2、38个月后治疗组血清CRP、sVCAM-1I、L-6浓度逐渐降低,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转变为硬斑者外其余变化不大。治疗组和对照组组间相比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点38个月时,治疗组、对照组经CT或MRI证实脑梗死复发为7例(21.2%)和15例(46.9%)例,死亡为2例(6.1%)和5例(15.6%)例,治疗组复发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稳定颈动脉斑块与血清中CRP、sVCAM-1I、L-6炎症介质的降低密切相关,降低不稳定斑块的破裂,从而减少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和死亡。 相似文献
132.
先天性肌性斜颈病变组织中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病变组织中细胞凋亡的程度。方法通过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组织中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TUNEL法检测,用光镜观察凋亡细胞,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结果本组42例,男30例,女12例。手术时19例能扪及肿块,23例不能扪及肿块(其中15例有肿块史)。年龄<3个月7例;3~8个月17例;9~12个月7例;>12个月11例。光镜发现一些细胞核染色深。电镜发现肌母细胞核异染色质边积;成纤维细胞髓样结构形成,核固缩;肌细胞肌丝溶解。TUNEL法显示,在有肿块的病儿和月龄3~12个月病儿中,细胞凋亡发生明显。结论先天性肌性斜颈病变组织中不同细胞之间凋亡发生程度不同,可能与疾病的转归及愈后有关。 相似文献
133.
目的研究颈部肿块性质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以期提高颈部肿块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经病理确诊颈部肿块病例2136例。根据肿块的性质分为先天性、良性、恶性肿块。按年龄段分为四组:0~19岁,20~39岁,40~59岁,≥60岁。统计各年龄组三种性质肿块的构成比及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三种性质肿块的构成比。结果三种性质肿块在不同年龄组构成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先天性肿块多见于20岁以下,各年龄组男女无差异;良性肿块多见于20~39岁,男女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多于男性,其余三组中男女无差异(P>0.05);恶性肿块多见于40岁以上,男女构成比相比在0~19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多于女性。结论颈部肿块性质与年龄和性别存在着明显的关系,年龄和性别对颈部肿块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临床上诊断颈部肿块时应考虑年龄和性别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4.
Lilan Jin Lu Deng Mark Bartlett Yiping Ren Jihong Lu Qian Chen Yixiao Pan Hai Wang Xiaokui Guo Chang Liu 《Nutrients》2022,14(10)
Air pollutants of PM2.5 can alter the composition of gut microbiota and lead to inflammation in the lung and gastrointestinal trac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a novel herbal extract blend, FC, composed of Lonicera japonica extract, Momordica grosvenori extract, and broccoli seed extract, on PM2.5-induced inflammation in the respiratory and intestinal tract. A549 cells and THP-1 cells, as well as C57BL/6 mice, were stimulated with PM2.5 to establish in vitro and in vivo exposure models. The models were treated with or without FC. The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tight junction proteins were studied. Proteom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elucidate mechanisms. Mouse feces were collected for gut microbiota analysis. FC was shown to modulate the upregulat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mRNA expression in A549 and THP-1 cells and downregulated tight junction proteins mRNA expression in A549 cells due to PM2.5 stimulation. In animal models, the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the anti-inflammatory factor il-10, tight junction protein ZO-1, and the elevated expression of COX-2 induced by PM2.5 were improved by FC intervention, which may be associated with zo-1 and cox-2 signaling pathways. In addition, FC was shown to improve the gut microbiota by increasing the abundance of beneficial bacteria.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究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AASI)联合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 6(TRAF6)、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 9(PCSK9)对急性分水岭脑梗死( CWI)病人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 8月至 2021年 8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 96例急性 CWI病人为研究组,另取同期体检健康者 80例为对照组。收集病人一般临床资料,并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清 TRAF6、 PCSK9水平及 AASI进行检测;根据研究组病人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67例)和预后不良组( 29例)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 CWI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 AASI与血清 TRAF6、PCSK9对急性 CWI病人预后评估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结果研究组血清 TRAF6(1.48±0.34)μg/L、PCSK9(97.25±14.25)μg/L水平及 AASI(0.56±0.15)高于对照组( 0.87±0.19) μg/L、(82.78±9.17)μg/L、(0.36±0.11)(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空腹血糖、狭窄程度及血管斑块性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 TRAF6(1.77±0.37)μg/L、PCSK9(104.82±17.93)μg/L水平及 AASI(0.62±0.12)高于预后良好组( 1.35±0.21)μg/L、(93.97±12.65)μg/L、0.53±0.09(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NIHSS评分、狭窄程度、血管斑块性质、 AASI、血清 TRAF6、PCSK9水平是急性 CWI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 P<0.05)。 AASI联合血清 TRAF6、PCSK9预测急性 CWI病人预后的 AUC是 0.92,灵敏度为 93.10%,特异度为 76.12%,Youden指数为 0.69,优于 AASI、TRAF6、PCSK9各自单独预测(P<0.05)。结论急性 CWI病人血清 TRAF6、PCSK9水平显著升高,联合 AASI对病人的预后状况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的合理干预和改善病人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 5(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5,IRF5)、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在细菌性肺炎病儿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及疾病预后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 4月至 2021年 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八医院收治的细菌感染性肺炎病儿 96例作为细菌组,同期非细菌感染性肺炎病儿 88例作为非细菌组,另外选取健康体检儿童 96例为对照组,收集检测三组病儿基本临床资料。检测血清中 IRF5、GM-CSF及其组间差异;采用 Pearson法分析细菌性肺炎病儿血清 IRF5、GM-CSF水平与病情指标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 IRF5、GM-CSF及二者联合预测细菌性肺炎预后的价值。结果细菌组血清 IRF5水平[(38.85±13.86)ng/L]显著高于非细菌组[( 11.15±4.37)ng/L]和对照组[( 10.76±1.55)ng/L],且重症组高于轻症组( P<0.05);细菌组血清 GM-CSF水平[(54.73±16.56)ng/L]显著低于非细菌组[(246.73±28.94)ng/L]和对照组[(250.64±55.67)ng/L],且重症组低于轻症组( P<0.05)。重症组气促、吐沫、三凹征、肺部明显湿啰音比例、 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非细菌组(P<0.05)轻症组、非细菌组 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非细菌组 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血清 IRF5水平与 CRP、,白细胞、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均呈正相关( r=0.34、0.36、0.41,P<0.05)血清 GM-CSF水平与 CRP、白细胞、 CPIS均呈负相关( r=-0.40、-0.32、-0.45,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 IRF5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 GM-CSF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 P<0.05)。 ROC曲线显示, IRF5、GM-CSF对预后预测的 AUC分别为 0.90、0.87,二者联合对预后预测的 AUC为 0.96,明显高于二者单独诊断,(Z联合 vs.IRF5=2.86,P=0.004;Z联合 vs.GM-CSF =2.24,P=0.025),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90.32%、90.77%。结论细菌性肺炎病儿血清 IRF5水平升高, GM-CSF水平降低,二者在评估病情进展及疾病预后预测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7.
目的分析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pmic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确诊的 28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年 10月 1日至 2022年 4月 1日长沙市第一医院采用 mNGS诊断的 28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人的诊治情况。结果 28例病人中 10例为女性, 18例为男性,中位年龄 60岁; 27例病人有明确禽类接触史, 1例无。重症病例占 32.1%,多为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或尿毒症等基础疾病病人。临床表现包括发热(100%)、畏寒(28.6%)、咳嗽、咳痰(71.4%)、气促(53.6%)。、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多在正常范围, 96.4%的病人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淋巴细胞比例降低; 96.4%病人 PCT升高,所检测病人中 ESR和 CRP升高者达 100%;分别有 71.4%和 50%病人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增高;有 82.1%的病人谷草转氨酶增高,有 78.6%的病人白蛋白降低。胸部 CT表现单侧病变 25例、其中右肺病变 19例,常见影像改变是斑片状阴影(78.6%)、大片实变(21.4%),26例伴有胸腔积液。治疗情况:单用氟喹诺酮类(莫西沙星或者左氧氟沙星)治疗 9例,单用多西环素治疗 2例;联合用药 13例,其中青霉素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用喹诺酮类有 10例,青霉素类联合多西环素 3例。有 2例病人初始选择青霉素类加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无效,改用多西环素或联用多西环素后症状缓解。 28例病人均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人的职业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肺部 CT具有一定的特点;临床对可疑病例应尽早行 mNGS检测,快速过渡到精准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经输尿管镜碎石和取石治疗。结果138例患者经输尿管镜成功取出结石120例,成功率为89%;中、下段结石患者为125例,107例成功地取出结石,成功率为85.6%。2例患者出现术中输尿管穿孔,1例发生输尿管粘膜撕脱,手术并发症为2.2%。结论经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安全可靠,损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MP)对脊髓损伤早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水平和巨噬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采用Nystrm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生理盐水对照组、MP治疗组,每组又分为3个亚组,分别于损伤后1d、3d、7d取材。进行HE染色及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MCP-1阳性细胞、巨噬细胞的分布。并对以上3组各个时间点的细胞数进行计数及比较。结果MP治疗组的MCP-1阳性细胞、巨噬细胞数明显少于其他两组,而Olsiwski小体的平均密度值增加(均P<0.05)。结论脊髓损伤早期MP可以减少损伤区域MCP-1的表达水平及巨噬细胞的浸润,并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0.
目的观察蜡疗联合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蜡疗配合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功能锻炼,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度、晨僵时间均有改善(P0.05,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0%、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蜡疗联合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