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0234篇 |
免费 | 12213篇 |
国内免费 | 916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190篇 |
儿科学 | 1520篇 |
妇产科学 | 1426篇 |
基础医学 | 15872篇 |
口腔科学 | 2251篇 |
临床医学 | 16852篇 |
内科学 | 20162篇 |
皮肤病学 | 1383篇 |
神经病学 | 7670篇 |
特种医学 | 472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78篇 |
外科学 | 14037篇 |
综合类 | 21011篇 |
现状与发展 | 40篇 |
一般理论 | 18篇 |
预防医学 | 9034篇 |
眼科学 | 3660篇 |
药学 | 13061篇 |
95篇 | |
中国医学 | 7110篇 |
肿瘤学 | 104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2篇 |
2023年 | 2012篇 |
2022年 | 5054篇 |
2021年 | 6546篇 |
2020年 | 4852篇 |
2019年 | 4209篇 |
2018年 | 4352篇 |
2017年 | 3841篇 |
2016年 | 3686篇 |
2015年 | 5595篇 |
2014年 | 6911篇 |
2013年 | 6315篇 |
2012年 | 9104篇 |
2011年 | 10044篇 |
2010年 | 6319篇 |
2009年 | 4993篇 |
2008年 | 6731篇 |
2007年 | 6682篇 |
2006年 | 6506篇 |
2005年 | 6596篇 |
2004年 | 4568篇 |
2003年 | 4258篇 |
2002年 | 3721篇 |
2001年 | 2875篇 |
2000年 | 2989篇 |
1999年 | 3205篇 |
1998年 | 2179篇 |
1997年 | 2176篇 |
1996年 | 1701篇 |
1995年 | 1624篇 |
1994年 | 1429篇 |
1993年 | 930篇 |
1992年 | 1199篇 |
1991年 | 975篇 |
1990年 | 833篇 |
1989年 | 812篇 |
1988年 | 703篇 |
1987年 | 593篇 |
1986年 | 587篇 |
1985年 | 493篇 |
1984年 | 327篇 |
1983年 | 294篇 |
1982年 | 239篇 |
1981年 | 261篇 |
1980年 | 216篇 |
1979年 | 169篇 |
1978年 | 152篇 |
1976年 | 124篇 |
1975年 | 128篇 |
1973年 | 10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 :观察联合使用SPIO和Gd DTPA对大鼠肝癌模型的增强特点。材料和方法 :制作 3 0只大鼠肝癌模型 ,增强前后行MR扫描 ,平扫序列包括SE、TSE、GRE的T1、T2WI序列。增强扫描分为 4组 ,其中Gd +SPIO联合增强组 10只 ,先注射Gd DTPA ,行SE、GRET1WI扫描 ,随后给予SPIO造影剂 ,扫描序列同平扫 ;SPIO +Gd联合增强组 10只 ,先注射SPIO ,行SE、GRET1WI扫描 ,12min后再给予Gd DTPA ,扫描序列同平扫 ;Gd、SPIO增强组各为 5只 ,增强扫描序列同平扫。分析各增强扫描组中病灶的增强特点。结果 :两种联合增强方法中 ,肝脏信号强度在所有扫描序列中均较平扫时下降 ,但与SPIO增强组无差异 ;病灶的SNR、CNR在SE、GRET1WI中明显高于平扫和SPIO、Gd DTPA增强法 ;在T2WI中病灶的SNR、CNR和单独使用SPIO无显著性差异。两种联合增强方法之间的SNR和CNR在每种扫描序列中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PIO和Gd DTPA联合增强方法利用了两种造影剂的优势 ,增加了肿瘤病变的对比 ,可提高发现病变的几率。 相似文献
992.
Cejna M Breuss JM Bergmeister H de Martin R Xu Z Grgurin M Losert U Plenk H Binder BR Lammer J 《Radiology》2002,223(3):702-708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icacy of the local application of a replication-defective adenovirus construct for the expression of the antiinflammatory protein I kappa B alpha, 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NF-kappa B), to reduce neointimal formation after stent placement. MATERIALS AND METHODS: Nitinol stents were implanted in the iliac arteries of hypercholesterolemic rabbits, followed by balloon dilation (30 seconds at 6 atm). Local adenovirus-mediated transfer of I kappa B alpha (3 mL of 10(9) plaque-forming units per milliliter at 6 atm) was performed and compared with three control groups: stent alone, stent plus local delivery of phosphate-buffered saline (PBS) (3 mL at 6 atm), and stent plus local delivery of control adenovirus coding for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3 mL of 10(9) plaque-forming units per milliliter at 6 atm). A multichannel balloon was used for local drug delivery and balloon dilation.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1 or 4 weeks after treatment. Effective transfection was demonstrated with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Angiographic patency and luminal diameter were evaluated at quantitative angiography. Luminal and neointimal areas were measured on surface-stained ground sections with methylmethacrylate embedding and the cutting-grinding technique. RESULTS: All vessels with stents were patent at angiography. Neointimal area was negligible in all groups 1 week after stent placement (range, 0.42-0.52 mm(2); P =.44; analysis of variance). Neointimal formation was demonstrated in all groups 4 weeks after implantation but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with I kappa B alpha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treatment with stent alone (by 22%, from 2.80 mm(2) +/- 0.20 to 2.28 mm(2) +/- 0.14, P =.05), stent plus PBS (by 43%, from 3.26 mm(2) +/- 0.25 to 2.28 mm(2) +/- 0.14, P =.005), and stent plus GFP (by 53%, from 2.32 mm(2) +/- 0.19 to 1.51 mm(2) +/- 0.08, P <.005). CONCLUSION: Local adenovirus-mediated I kappa B alpha gene transfer has the potential to reduce intimal hyperplasia after stent placement. 相似文献
993.
为研究辅酶NADH对顺铂(DDP)诱导的肝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采用透射和扫描电镜检测肝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p53和bcl-2基因表达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凋亡分子caspase-3和caspase-8活性水平的改变。结果显示,与DDP组比较,NADH/DDP组典型凋亡超微形态改变不明显,细胞凋亡明显下降,p53基因表达下降,bcl-2基因表达上升,caspase-3和caspase-8活性维持在低水平。提示NADH具有明显抑制DDP诱导肝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995.
为探讨自杀基因CD/5-FC系统对胰腺癌的杀伤作用及作用机制,应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含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ytosine deaminase, CD)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经293细胞包装、扩增,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制备纯化CD腺病毒液,体外转染人胰腺癌细胞,并给予前药5-FC,观察其体外杀伤效果;并建立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瘤内直接注入CD腺病毒液,随后腹腔内注入5-FC,观察CD基因的原位治疗效应。含CD基因腺病毒载体经酶切鉴定正确,包装纯化后,检测病毒滴度为2×1011pfu/ml,将重组腺病毒转染胰腺癌细胞株后,可见5-FC对转导入CD基因的胰腺癌细胞有明显细胞毒性作用,而对未导入CD基因的人胰腺癌细胞毒性较低,体内实验显示CD基因原位转导对裸鼠胰腺癌疗效较明显。腺病毒介导CD基因,不仅转染效果强,而且加用5-FC后,可直接或通过旁观者效应杀伤胰腺癌细胞或抑制移植瘤的生长,可作为胰腺癌基因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6.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各种原因所致大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7例患包括结核性支扩2例,肺癌1例,支气管扩张症4张,咯血史3天-2年,全部病例术前经胸部平片、CT诊断。术中,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确认病变部位后经导管送入栓塞材料,其中3例使用金属弹簧圈,4例使用明胶海棉。结果:全部患于栓塞前,咯血量50-1000ml/天,经栓塞后即刻止血。2例偶有痰中带血,随访1-14个月,无大咯血复发及并发症。结论:使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大咯血的有效方法,成功率高,创伤小,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MEBT疗法在治疗面颈部烧伤中的疗效。方法:200例面颈部烧伤病人,其中150例采用MEBT/MEBO治疗(治疗组),50例采用SD-Ag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用药后创面疼痛情况、局部活动情况以及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和愈合后瘢痕形成情况。结果:MEBT/MEBO治疗组中的面颈部浇Ⅱ度、深Ⅱ度偏浅、深Ⅱ度偏深创面用药后疼痛明显缓解,局部活动不受限,愈合快,瘢痕增生不明显。结论:MEBT/MEBO对面颈部浅Ⅱ度、深Ⅱ度偏浅、深Ⅱ度偏创面的疗效优于SD-Ag干燥暴露疗法。 相似文献
998.
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入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重要手段。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的优点。但宽颈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低,复发率高,如何提高颅内动脉瘤的致密栓塞是该技术的要点和难点。动脉瘤微导管的双弯塑型、横向成篮、篮外填塞、分部填塞及瘤颈重塑型技术可明显提高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常见的并发症有术中出血、血栓栓塞、血管痉挛等,迅速继续填塞动脉瘤是处理术中出血最有效的措施;实施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释放血性脑脊液,辅以抗凝及“3H”治疗是防治脑血管痉挛和血栓栓塞的关键。对于特别宽颈及梭形动脉瘤,无法单纯采用GDC治疗,血管内支架结合GDC是治疗颅内梭形及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正确的支架选择,防止支架移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确切疗效需进一步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999.
恶性胶质瘤的二维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脑恶性胶质瘤的二维氢质子磁共振波谱(2D1H -MRS)特征及其代谢物变化规律。材料和方法 :经病理学证实的恶性胶质瘤14例(男性8例 ,女性6例 ,年龄19~72岁) ,年龄相近正常对照组15例 ,使用1.5TMRI成像仪 ,PRESS序列 ,TR/TE=1000ms/144ms ,多体素相位矩阵 :16×16 ,FOV :24cm。完成扫描后用随机软件包FuncTool进行分析 ,观察正常对照组(作为外参照)、病例组病灶周边、病变区及对侧正常区(内参照)各主要代谢物变化情况。结果 :14例胶质瘤按WHO标准分类Ⅲ级6例 ,Ⅳ级8例 ,肿瘤实体区NAA/Cho、NAA/Cr、NAA/(Cho +Cr)分别为0.39±0.11 ,1.09±0.38 ,0.28±0.06 ,较正常参照区降低且具显著性差异(p<0.05) ;Cho/Cr和Lac/Cr分别为3.05±1.44 ,0.35±0.59 ,均较参照区升高 ,前者p<0.05 ,后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合多体素波谱图观察提示恶性胶质瘤Cho升高、NAA下降和出现异常Lac峰 ,同时可显示肿瘤周边区域的Cho升高等异常。结论 :Cho升高、NAA下降和出现异常Lac峰是恶性胶质瘤的主要波谱表现。2D 1H -MRS可检测胶质瘤MRI所示病灶以外区域的代谢异常 ,此对鉴别诊断、立体定向活检和制定治疗方案等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阐明LichtmanⅢB 期中舟骨环形征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17例LichtmanⅢ期腕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术前X线平片 ,分别测量其腕高、腕高比值及桡舟角 ;以判断LichtmanⅢB 期腕关节是否较ⅢA 期进一步塌陷及舟骨是否进一步掌屈。同时 ,在 5侧新鲜腕关节标本上观察稳定腕舟骨的韧带的走行、起点和止点。结果 在LichtmanⅢA 期、ⅢB 期 ,腕高和腕高比值的测量值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而桡舟角的测量值ⅢB 期较ⅢA 期明显增大 (P <0 .0 5)。解剖发现 ,舟骨近极对腕舟骨起稳定作用的 3条韧带为桡舟头韧带、长桡月韧带及舟月骨间韧带。结论 舟骨环形征是舟骨旋转半脱位的X线片表现 ,代表舟骨的近极向背侧移位 ,在治疗时应注意矫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