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98篇
  免费   2416篇
  国内免费   2105篇
耳鼻咽喉   210篇
儿科学   264篇
妇产科学   365篇
基础医学   3217篇
口腔科学   506篇
临床医学   3493篇
内科学   3960篇
皮肤病学   196篇
神经病学   1506篇
特种医学   9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2697篇
综合类   4067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1613篇
眼科学   605篇
药学   2809篇
  15篇
中国医学   1496篇
肿瘤学   2202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411篇
  2022年   1076篇
  2021年   1358篇
  2020年   1005篇
  2019年   911篇
  2018年   874篇
  2017年   871篇
  2016年   759篇
  2015年   1166篇
  2014年   1539篇
  2013年   1266篇
  2012年   1876篇
  2011年   1947篇
  2010年   1278篇
  2009年   984篇
  2008年   1398篇
  2007年   1340篇
  2006年   1270篇
  2005年   1388篇
  2004年   929篇
  2003年   914篇
  2002年   730篇
  2001年   589篇
  2000年   641篇
  1999年   656篇
  1998年   432篇
  1997年   383篇
  1996年   326篇
  1995年   313篇
  1994年   276篇
  1993年   181篇
  1992年   204篇
  1991年   171篇
  1990年   138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76篇
  1986年   77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2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 The discovery of nano drug delivery system has rendered a great hope for improving cancer therapy. However, there are some inevitable obstacles that constrain its...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的认识及诊断能力。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7年4月经病理确诊的9例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患者(男性6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59岁)的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显像资料,记录病灶的部位、数量、密度、大小、形态及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以及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等情况;分析影像信息并同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结果 9例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患者18F-FDG PET/CT表现分为3型:实变型4例、肿块型3例、弥漫肺炎型2例。实变型表现为大小、受累范围不等的实变影;肿块型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边缘毛糙的实性肿块影;弥漫肺炎型表现为肺叶内或双肺弥漫的斑片、团块样软组织密度影。在9例患者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8例(部分伴有支气管扩张)、三角型灌注征3例、病灶向中心聚拢4例、钙化2例、胸腔积液2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所有病灶18F-FDG 代谢不均匀增高,中位SUVmax为6.0(2.6~8.3);2例弥漫肺炎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18F-FDG摄取异常增高,SUVmax分别为13.0、4.7。 结论 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的18F-FDG PET/CT表现常为斑片状致密影,多见实变影,内部常见支气管充气征,18F-FDG轻度摄取,结合相对缓慢的病程,可考虑为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首次血清预先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水平对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 方法 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首次行131I治疗的113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2例、女性81例,年龄15~68(44.85±12.01)岁。将患者分为无远处转移(M0)组和远处转移(M1)组。所有患者在未服或停服左旋甲状腺素4周后,行甲状腺功能与抗体水平等检测,行131I治疗后全身显像(Rx-WBS)和局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秩和检验对比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2组之间ps-Tg水平的差异;非参数法建立ps-Tg水平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最佳诊断界值点(DCP)。 结果 M0组(85例)与M1组(28例)的病理类型、颈部淋巴转移情况及131I治疗剂量均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88、12.588、12.581,P=0.003、0.003、0.002);而性别、年龄、肿瘤分期、手术至首次检测ps-Tg的时间、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ps-Tg水平的M(P25~P75)分别为1.95(0.70~6.98) ng/mL和95.05(6.98~278.47) ng/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17.5,P=0.000)。ps-Tg水平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95%CI:0.713~0.936),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1.4%、91.8% 和86.7%,DCP为28.80 ng/mL。 结论 DTC术后首次血清ps-Tg水平对预测DTC远处转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5.
李晟  陈宏  孙岩  陈丁  田红霞  袁鹰  肖王艳 《武警医学》2019,30(10):838-84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肠道菌群的特点。方法 收集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稳定ESR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各22例粪便样本,提取样本DNA,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对肠道菌群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维持性血液透析ESRD组观察到的各样品微生物物种量、物种多样性较健康对照组低,物种多样性在18~44岁组有统计学差异;(2)两组在纲、目、科、属、种分类水平上分别发现2、4、9、29、28个相对丰度有统计学差异的物种(P<0.05); 其中Negatibicutes纲、粪球菌属-3相对丰度维持性血液透析ESRD组低于健康对照组,而丹毒丝纲、目、科、属、种水平相对丰度维持性血液透析ESRD组高于健康对照组;(3)通过KEGG代谢途径的差异分析,推测两组间有3个存在统计学差异的代谢途径(P<0.05),其中与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在健康对照组粪便样品中显著富集,而与细胞运动性及药物耐药途径相关基因在维持性血液透析ESRD组粪便样品中显著富集。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ESRD组患者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在微生物群落相对丰度、KEGG功能预测相关基因代谢途径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miR-129-5p靶向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甲状腺髓样细胞MZ-CRC-1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机制。方法 建立抗辐射细胞株MZ-CRC-1/R;克隆形成实验分析细胞存活分数;qRT-qPCR检测miR-129-5p在MZ-CRC-1和MZ-CRC-1/R细胞中的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双荧光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9-5p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之间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HMGB1和p-AKt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MZ-CRC-1细胞相比,MZ-CRC-1/R细胞的细胞存活分数显著提高(t=3.038、4.330、4.885、4.568,P<0.05);细胞活力增加(t=3.637、7.734、11.896、14.522,P<0.05);与MZ-CRC-1细胞(1.00±0.06)相比,miR-129-5p在MZ-CRC-1/R细胞中的表达(0.26±0.03)显著降低(t=19.107,P<0.05);与miR-NC-inhibitor组细胞相比,miR-129-5p-inhibitor组细胞的细胞活力显著增加(t=5.156、6.005、9.649,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t=8.659,P<0.05)。与miR-NC组细胞相比,miR-129-5p mimic组细胞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t=3.118、5.034、6.005、7.488,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t=6.362,P<0.05);过表达miR-129-5p可抑制HMGB1及p-AKt信号通路的表达(t=9.325、10.614,P<0.05);与miR-129-5p inhibitor组细胞相比,miR-129-5p inhibitor+si-HMGB1组细胞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t=6.700,P<0.05);与miR-129-5p mimic组细胞相比,miR-129-5p mimic+si-HMGB1组细胞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t=7.073,P<0.05)。结论 miR-129-5p可靶向抑制HMGB1增加甲状腺髓样细胞MZ-CRC-1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97.
Carbon monoxide (CO) poisoning is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toxicity‐related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worldwide, primarily manifested by acute and delaye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injuries and other organ damages. However, its definite pathogenesis is poorly understoo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ultra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impairment of mitochondria and the protection of sulphoraphane (SFP) at different dosages on hippocampus neurons in rats after exposure to CO. We found that CO poisoning could induce advanced cognitive dysfunction, while the mitochondrial ultrastructure of neurons in rats of the CO poisoning group was seriously damaged and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ΔΨm) was accordingly reduc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JC‐1 fluorescent probe assay. CO poisoning could also increase the expressions of both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 (Nrf‐2) and thioredoxin‐1 (Trx‐1) proteins and their mRNA in brain tissue with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quantitative PCR (qPCR) techniques. Early administration of either middle‐dose or high‐dose SFP could efficiently improve mitochondri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d enhance the antioxidative stress ability, thus exerting a positive effect against brain damage induced by acute CO poisoning.  相似文献   
998.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是从健康人血浆中分离提取的多种IgG抗体混合物,其中含有一定量的IgG型抗A/B血型抗体(血凝素),在临床上用于非O血型患者时,抗A/B血型抗体可与患者红细胞表面的A/B血型抗原结合,有诱发溶血反应的风险[1-2].特异性IgG型抗A/B血型抗体是制备IVIG所用原料血浆中的正常成分,但大剂量输注含有血型抗体的IVIG则可能导致溶血,因此确保抗A/B血型抗体在IVIG制品中的低水平非常重要[3].  相似文献   
999.
黄萌萌  马振中  刘聪燕  刘玉萍  瞿鼎  陈彦 《中草药》2019,50(8):1972-1978
目的测定姜黄饮片中姜黄素的含量,并建立姜黄的HPLC指纹图谱,评价~(60)Co-γ辐照对姜黄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对~(60)Co-γ辐照前后13批次姜黄饮片粉末中姜黄素含量进行测定;建立姜黄饮片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方法学进行考察。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对辐照前后姜黄化学成分变化进行分析,结合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对辐照前、后样品进行综合评价,并对3批次姜黄样品辐照后3、6个月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 13批次姜黄粉末辐照前后姜黄素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姜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6个共有峰,各批次姜黄辐照前后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98;同批次辐照前与辐照后样品聚类一致性较好,3批次辐照前后姜黄样品放置3、6个月后与0个月相比姜黄素含量变化RSD5%,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5。结论 ~(60)Co-γ辐照对姜黄中姜黄素含量和整体化学成分一致性基本无影响,且不影响其稳定性,通过指纹图谱结合指标成分含量分析可以更好地评价~(60)Co-γ辐照对姜黄化学成分的影响,为姜黄辐照灭菌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建立正常小肠血管形态及小肠腺癌血管形态。材料与方法:对10例正常小肠标本、16例经病理证实的手术切除标本,其中8例术前已作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分别采用血管铸型、血管造影、解剖镜观察及图像分析。结果:正常小肠血管的形态、分布与传统观点不尽相同。血管密度以十二指肠球部最低、在空、回肠呈由低增高,继而降低的变化规律。小肠腺癌术前血管造影确诊率较低(3/8)例,血管造影呈现:供血动脉增粗、杵状中断、狭窄,癌体内造影剂池,癌周血管增多、扭曲,肿块实质血管减少等特征。与正常组比,小肠腺癌血管面密度(目标总面积/统计场总面积)显著性减少(P<0.05)。结论:认识正常小肠血管分布规律,有助于小肠肿瘤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小肠腺癌癌周血管增多、变形,癌体内血管少、常见造影剂池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