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096篇
  免费   11382篇
  国内免费   6265篇
耳鼻咽喉   1221篇
儿科学   1726篇
妇产科学   815篇
基础医学   6058篇
口腔科学   2361篇
临床医学   12439篇
内科学   8425篇
皮肤病学   1216篇
神经病学   2220篇
特种医学   42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9436篇
综合类   28965篇
现状与发展   26篇
预防医学   12208篇
眼科学   1359篇
药学   12957篇
  177篇
中国医学   11138篇
肿瘤学   4695篇
  2025年   20篇
  2024年   1483篇
  2023年   1739篇
  2022年   3710篇
  2021年   4324篇
  2020年   3782篇
  2019年   2176篇
  2018年   2244篇
  2017年   3076篇
  2016年   2289篇
  2015年   4041篇
  2014年   5237篇
  2013年   6677篇
  2012年   9605篇
  2011年   10128篇
  2010年   8896篇
  2009年   8149篇
  2008年   8050篇
  2007年   8037篇
  2006年   7146篇
  2005年   5569篇
  2004年   3897篇
  2003年   3402篇
  2002年   2536篇
  2001年   2284篇
  2000年   1597篇
  1999年   617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9篇
  1965年   10篇
  1964年   10篇
  1962年   10篇
  1959年   8篇
  1957年   12篇
  1955年   7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探讨蚕蛹浆(silkworm larvae plasma,SLP)比色法在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精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9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采用Swanson假体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然后根据致病菌不同随机分为3组:A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组)、B组(表皮葡萄球菌组)及C组(大肠埃希菌组),每组30只。术后第3天膝关节腔内注射1 mL不同浓度致病菌制备PJI模型。分别于接种菌液前及接种后7、14、21 d取样进行检测,参照2018年PJI费城国际共识诊断标准首先判定并计算3组实验动物的造模成功率,并采用SLP比色法计算其在PJI精准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效率。结果接种菌液21 d时,A、B、C组分别有26、18、23只实验动物诊断为感染,造模成功率分别为86.7%、60.0%、76.7%,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724,P=0.073)。PJI比色法结果显示,A组在7 d时出现1只假阳性动物(特异性75.0%),随时间推移(14、21 d)SLP的特异性升至100.0%;14、21 d,另出现了1只假阴性动物(敏感性由100.0%降至96.2%)。B组在7 d时出现1只假阳性动物(特异性91.7%),随着时间推移特异性回升至100.0%;在14、21 d时分别出现1只和4只假阴性动物(敏感性分别为94.4%及83.3%)。C组在7 d时有2只假阳性动物(特异性71.4%),随后回升至100.0%。A、C组在21 d时诊断效率极高(96.7%和100.0%);即使面对B组低毒力的表皮葡萄球菌,21 d时SLP的诊断效率也可保持在90.0%;总体诊断效率很好(95.6%)。结论 SLP比色法诊断PJ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诊断效率,是一种极具潜能的PJI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2.
目的:从力学角度应用试验与仿真相结合对肛管直肠环进行有效预测评估与量化评判。方法:提取直肠癌术后组织标本获得肛管直肠环样本,进行静态拉伸试验,获得肛管直肠环肌群的应力-应变曲线;采用逆向工程的方法将使用MR扫描得到的盆底肛提肌、肛门扩约肌复合体转换为可导入仿真软件的三维几何模型;再使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模拟肛管直肠环肌群在不同排便条件下所承受的应力情况。结果:采用不同直径的圆柱作用于肛管直肠环,可以有效地模仿人静息状态、强忍状态,力排初状态以及增大腹压的各种活动状态如喷嚏、咳嗽、负重活动。结论:肛管直肠环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为有效地模拟肛门不同手术方式导致的肛门控便功能障碍研究提供了有效真实的平台。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究在中医补肾、健脾、补肾健脾的不同方法下,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大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成骨分化的过程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蛋白含量变化。方法 购置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PF级SD大鼠分为6组,依次为正常组、诱导液组、诱导液+补肾阴组(左归丸组)、诱导液+补肾阳组(右归丸组)、诱导液+健脾组(补中益气汤组)、诱导液+补肾健脾组。对大鼠进行7 d灌胃,大鼠胃容积为 1 mL /100 g,以此为大鼠配药及灌胃,制备含药血清。通过茜素红染色观察其细胞形态,使用qRT-PCR法、ELISA检测上述各组细胞中SDF-1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①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诱导组、补肾阴组、补肾阳组、健脾组、补肾健脾组显著升高;与诱导组比较,除健脾组外,其余各组组中SDF-1均显著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ELISA检测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诱导组、补肾阴组、补肾阳组、健脾组、补肾健脾组中SDF-1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组,除补肾阴组与补肾健脾组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诱导组相比,除补肾健脾组外,补肾阴组、补肾阳组、健脾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大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向成骨细胞的转化与SDF-1的水平升高有关;②补肾阴、补肾阳、健脾和补肾健脾法大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过程中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SDF-1水平来促进成骨细胞的转化。  相似文献   
94.
95.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hanges of S100B protein and GFAP level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1 min Apgar scoring in the serum of neonates born to mothers with preeclampsia of different degrees. Methods From Oct.2012 to Mar.2013 in Chilren’s hospital of Shanxi province ?? 40 cases of newborns born to mothers with preeclampsi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mild preeclampsia group ??L group 20 cases????severe preeclampsia group ??H group 20 cases????a healthy control group was established ??N group 20 cases????newborns of three groups were taken specimen at the time of admission ?? dual- antibody sandwic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was used to detect the level of serum GFAP and S100B . In the first three days after admission cranial ultrasound was performed in each child. Results The difference among the L??H and N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2=17.20??P??0.05??; S100B and GFAP levels in L and H group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γ= 0.658?? P??0.05??; S100B?? GFAP levels in L and H group and neonatal 1min Apgar score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γ$subScript$S100B$/subScript$=-0.482??γ$subScript$GFAP$/subScript$=-0.534??P??0.01??. Conclusion The more serious eclampsia?? the greater the possibility of brain damage?? and the more serious the elevation of S100B and GFAP levels?? and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1 min Apgar scor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ossibility of S100B protein and GFAP as a predictor of neonatal brain injury deserves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96.
目的在钛-6铝-4钒(Ti-6Al-4V)合金微粒环境下观察重组成骨蛋白-1(recombinant OP-1,r OP-1)对成骨细胞的影响,为防治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提供新的治疗途径。方法根据小鼠颅顶骨前成骨细胞亚克隆14(MC3T3-E1)中是否加入Ti-6Al-4V微粒和r OP-1,分为微粒组(5、10、15μg/m L Ti-6Al-4V)、处理组(微粒组加入200 ng/m L r OP-1)、阳性组(加入200ng/m L r OP-1)和对照组,检测各组24、72、120 h MC3T3-E1细胞增殖能力、72 h碱性磷酸酶(akaline phosphatase,AKP)、骨钙素(osteocalcin,OCN)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mRNA的表达,及120 h成骨细胞的矿化能力。结果 1r OP-1无促进Ti-6Al-4V微粒环境下成骨细胞增殖能力,与微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r OP-1可提高成骨细胞分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逆转Ti-6Al-4V微粒抑制成骨细胞分化,与微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茜素红S染色后Ti-6Al-4V微粒钙结节数量随着浓度增加逐渐降低,和微粒组比较,加入r OP-1后钙结节数量呈增多趋势。结论 Ti-6Al-4V微粒环境下,r OP-1无提高成骨细胞增殖能力,能提高细胞分化矿化能力,r OP-1可以作为潜在治疗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7.
房中术是中国古代研究性生活与养生关系的一门学问,之所以在东周秦汉时产生和发展起来,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首先,东周秦汉之时,社会上淫风盛行,房中术应时而生,房中术的目标是既要保证性生活的量,又能提高性生活的质。其次,贵族阶层的一夫多妻制,客观上使家中男主人的房事任务变得非常繁重,房中术能提高男人有限性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此外,房中术中的优生种子术是宗法制度的产物。东周时兴起的房中术,就是在前人种子与房中优生的零星知识基础上发展成系统的房中优生之术。  相似文献   
98.
目的为市售桂附地黄丸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建立桂附地黄丸的HPLC指纹图谱,在此基础上评价市售桂附地黄丸的质量异同。结果大部分厂家生产的桂附地黄丸质量一致性较好,也有部分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所建立的桂附地黄丸HPLC指纹图谱以及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为桂附地黄丸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适用于中医医案文献自动分词的方案。方法使用层叠隐马模型作为分词模型,建立相关中医领域词典及测试语料库,对语料库中古代医案文献和现代医案文献各300篇进行分词及评测。结果在未使用中医领域词典时,两类医案文献分词准确率均为75%左右;使用中医领域词典后,古代医案文献的分词准确率达到90.73%,现代医案文献的分词准确率达到95.66%。在未使用中医领域词典时,词性标注准确率古代医案文献为56.74%,现代医案文献为64.81%;使用中医领域词典后,现代医案文献为91.45%,明显高于古代医案文献的78.47%。结论现有分词方案初步解决了中医医案文献的分词问题,对现代医案文献的词性标注也基本正确,但古代医案文献的词性标注影响因素较多,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0.
从方源、方解、应用几方面对四神丸进行探索,指出四神丸方名可能源自《华佗神医秘传》《陈氏小儿痘疹方论》及《普济本事方》等,然其确切出处尚无法考定;四神丸组方机理的解释除补火暖土外,尚有抑木扶土一说;四神丸有良好的药理学基础,临床广泛用治腹泻、结肠炎等消化道疾病及以脾肾阳虚为主要病机的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