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128篇 |
免费 | 10648篇 |
国内免费 | 646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12篇 |
儿科学 | 1715篇 |
妇产科学 | 806篇 |
基础医学 | 5878篇 |
口腔科学 | 2277篇 |
临床医学 | 12343篇 |
内科学 | 8281篇 |
皮肤病学 | 1184篇 |
神经病学 | 2127篇 |
特种医学 | 4258篇 |
外科学 | 9159篇 |
综合类 | 28696篇 |
现状与发展 | 24篇 |
预防医学 | 12316篇 |
眼科学 | 1341篇 |
药学 | 12918篇 |
162篇 | |
中国医学 | 10999篇 |
肿瘤学 | 454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1386篇 |
2023年 | 1583篇 |
2022年 | 3539篇 |
2021年 | 4138篇 |
2020年 | 3633篇 |
2019年 | 2000篇 |
2018年 | 2182篇 |
2017年 | 2999篇 |
2016年 | 2216篇 |
2015年 | 3935篇 |
2014年 | 5160篇 |
2013年 | 6677篇 |
2012年 | 9618篇 |
2011年 | 10210篇 |
2010年 | 8992篇 |
2009年 | 8184篇 |
2008年 | 8092篇 |
2007年 | 8032篇 |
2006年 | 7139篇 |
2005年 | 5568篇 |
2004年 | 3866篇 |
2003年 | 3357篇 |
2002年 | 2481篇 |
2001年 | 2246篇 |
2000年 | 1567篇 |
1999年 | 565篇 |
1998年 | 147篇 |
1997年 | 94篇 |
1996年 | 95篇 |
1995年 | 78篇 |
1994年 | 90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9篇 |
1965年 | 10篇 |
1964年 | 10篇 |
1962年 | 10篇 |
1959年 | 8篇 |
1957年 | 12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Inter Tan内固定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全身情况的影响。方法笔者自2012-01—2013-12共诊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89例,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DHS、PFNA、Inter Tan 3组,分别比较3组术中情况(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失血量)、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氧分压(PO2)、并发症、死亡率等。结果 3组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显性、隐性失血量及输血量均较DHS组和PFNA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白细胞计数差异不明显,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升高,Inter Tan组术后1、3、5 d白细胞计数水平较其他2组明显升高,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差异不明显,术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3组术后1、3 d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术后1、3、5 d Inter Tan组下降最明显,其次为PFNA组,DHS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谷丙转氨酶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1、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住院期间并发症6例,PFNA组8例,Inter Tan组14例,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及髓外固定均可对机体产生一定影响,髓内固定中的Inter Tan对失血量、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PO2影响最大,但3种内固定方式对于总体结局(死亡及并发症)的影响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DHS)、InterTan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1—2010-02采用DHS内固定治疗的4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与自2010-03—2013-05采用InterTan内固定治疗的3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开始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86例均获得6~24(16.35±3.15)个月随访。与DHS组相比,InterTan组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开始下地负重时间更早,但手术时间更长、X线透视次数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与DHS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术后6、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均明显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terTan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固定稳定、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滑膜切除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7—2014-12诊治的10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6例)行膝关节置换术与滑膜切除术,对照组(49例)只行膝关节置换术。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及住院时间等,术前和术后随访时进行VAS评分、KSS评分及测量关节活动度。结果试验组获得随访(17.0±4.2)个月,对照组获得随访(15.0±3.1)个月。试验组手术时间、隐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及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4周及1年随访时VAS评分、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及术后7 d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行膝关节置换术相比,膝关节置换同时行滑膜切除术在治疗骨性关节炎上无优势,然而行滑膜切除术会导致更多的体内失血,延长手术时间,从而增加了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负载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纳米囊泡体外标记人结肠腺癌细胞株(Lovo)进行MR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负载SPIO纳米囊泡,培养人Lovo细胞.分别取含有5×105、1×106的细胞量与含不同量(50μl和500μl)的负载SPIO纳米囊泡的培养液共同培养,经培养1、3和6 h后,分别取所培养的细胞进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和MR T1WI、T2WI成像,未标记的Lovo细胞株为对照组.结果 Lovo细胞与负载SPIO纳米囊泡培养后6 h,电镜下见SPIO进入Lovo细胞的细胞质内.MR T1WI图像上,实验组各组间、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信号无明显差异.T2WI图像上,培养1 h后,实验各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信号无明显差异 培养3 h后,500μl SPIO标记1×106 Lovo细胞组出现轻度信号下降 培养6 h后,实验各组的信号均出现明显下降.结论 负载SPIO纳米囊泡可以标记人Lovo细胞,应用MR可以对其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996.
椎间盘退变基因治疗旨在经转基因方法维持正常椎间盘细胞种群表型和数量,增强细胞合成蛋白聚糖、Ⅱ型胶原能力,从而延缓和逆转椎间盘退变.许多研究表明目的基因通过载体转染退变椎间盘髓核、纤维环细胞,能恢复细胞的生理功能.椎间盘退变基因治疗涉及目的基因、载体、靶细胞、转染方法和基因表达调控,该文就椎间盘退变基因治疗的目的基因和基...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每搏变异度(SVV)在肝叶切除术中指导容量管理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行肝叶切除术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CVP维持在0~5cm H_2O,SVV维持在10%±2%),对照组(CVP维持在0~5 cm H_2O)。记录两组病人各时间段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包括麻醉后30 min(T_1)、肝叶切除结束时刻(T_2)、手术结束即刻(T_3)。记录两组病人术前一天(A),肝叶切除结束后(B)和术后第一天(C)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压积(HCT),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记录两组病人的手术切肝时间,术中出血量、尿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肝功能分级上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段T_1、T_2、T_3的血流动力学比较,观察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有创血压(ABP)和中心静脉压(CVP)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心输出量(CO)、心率(HR)T_2、T_3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各项化验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比较尿素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和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除尿量变化不大,其切肝时间、出血量、术中补液、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叶切除术中应用SVV动态指导容量管理,有利于术中控制出血量及减少输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对患者进行优化、个体化补液。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在髋关节翻修中使用S-ROM股骨假体重建股骨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S-ROM假体进行股骨重建的患者21例21髋,男5例,女16例;年龄29~73岁,平均48.33岁。股骨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13例,假体周围感染占位器植入术后4例,粗隆下截骨处骨不连2例,反复脱位1例,外伤致大粗隆骨折1例。初次关节置换原因: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12例(其中CroweⅣ型9例),股骨颈骨折5例,股骨头坏死2例,感染致股骨近端畸形2例。Paprosky股骨缺损分型:Ⅱ型11例,Ⅲa型9例,Ⅲb型1例。比较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评分及疼痛评分、髋关节屈曲度,记录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主观满意度。结果:手术时间125~290 min,平均189 min。术中出血量200~2 000 ml,平均867 ml。随访时间12~97个月,平均53.14个月。疼痛评分由术前17.14±9.56提高至末次随访的41.71±2.03(t=11.42,P=0.00);功能评分由术前24.01±11.02提高至末次随访的49.95±5.38(t=9.73,P=0.00);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1.15±14.81提高至末次随访的91.67±5.83(t=15.33,P=0.00)。髋关节屈曲度由术前(93.10±27.27)°提高至末次随访的(121.90±16.62)°(t=4.59,P=0.00)。患者平均主观满意度9.48分(10分制),其中14例完全满意。末次随访X线片显示21例均为骨长入,其他股骨柄无明显松动或下沉。股骨近端袖套有5例周围形成骨锚定征。股骨近端术中骨折5例,3例为小粗隆骨折,2例为大粗隆骨折。因股骨髓腔狭窄,为预防假体植入发生骨折,小粗隆预捆扎钢丝4例。1例因外伤导致股骨假体远端斜行骨折,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其他患者无神经损伤、关节脱位、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S-ROM假体在PaproskyⅡ、Ⅲ型股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术中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特别对于CroweⅣ型先天性髋发育不良等股骨近端畸形的翻修患者可以获得良好初始稳定性,减少并发症,实现远期生物固定。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Iliazrov骨搬移技术治疗骨不连出现轴向偏移的角度、发生率、原因及对策。方法 :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10例骨不连患者行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18~49岁,平均(30.3±10.6)岁。骨缺损部位:胫骨上段2例,胫骨中段2例,胫骨下段5例,股骨上段1例。根据Paley骨缺损分型:B1型6例,B3型4例。观察术后患者发生轴向偏移角度、发生率,并采用Paley评价标准对其骨性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1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9~32个月,平均(22.0±5.6)个月。3例患者对合端自然愈合,其余7例经植骨相应处理后愈合。佩戴外固定架时间16~28个月,末次随访时发生冠状位成角3例,成角度数5°~11°,平均(8.7±3.2)°;矢状位成角4例,成角6°~9°,平均(8.5±2.1)°。发生轴向偏移共4例。末次随访时Paley评价标准,骨性结果:优7例,良3例;功能结果:优6例,良4例。结论:轴向偏移在Ilizarov骨搬移术后较常见,造成骨愈合延迟及患肢力线不良,术中术后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减少其发生以提高骨愈合率。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