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32篇
  免费   4973篇
  国内免费   2740篇
耳鼻咽喉   458篇
儿科学   710篇
妇产科学   294篇
基础医学   2807篇
口腔科学   829篇
临床医学   5336篇
内科学   3718篇
皮肤病学   580篇
神经病学   993篇
特种医学   1897篇
外科学   4196篇
综合类   12919篇
现状与发展   15篇
预防医学   5363篇
眼科学   627篇
药学   5913篇
  95篇
中国医学   4927篇
肿瘤学   2568篇
  2024年   277篇
  2023年   643篇
  2022年   1547篇
  2021年   1977篇
  2020年   1736篇
  2019年   927篇
  2018年   1019篇
  2017年   1404篇
  2016年   1072篇
  2015年   1824篇
  2014年   2448篇
  2013年   3093篇
  2012年   4442篇
  2011年   4453篇
  2010年   4088篇
  2009年   3572篇
  2008年   3852篇
  2007年   3691篇
  2006年   3275篇
  2005年   2466篇
  2004年   1691篇
  2003年   1401篇
  2002年   1112篇
  2001年   931篇
  2000年   679篇
  1999年   261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Nimesulide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宋军  钱伟  侯晓华 《中华消化杂志》2002,22(12):722-725
目的 非甾体抗炎药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机制不清楚。通过研究选择性COX 2抑制剂Nimesulide对人胃癌细胞系SGC 790 1的COX 2mRNA表达和c myc、Bcl 2、caspase 3凋亡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探索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胃癌细胞的凋亡用电子显微镜、AnnexinV FITC染色、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COX 2基因表达用RT PCR法测定。c myc、Bcl 2和caspase 3蛋白表达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测定。结果 Nimesulide在浓度为 50 μmol/L时作用 48、72h和浓度为 1 0 0和2 0 0 μmol/L 时作用 2 4、48、72h均可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凋亡率分别为 7.51 % ,9.86 % ;1 1 .58% ,1 2 .45 % ,1 6 .66 %和 1 2 .2 1 % ,1 5 .38% ,2 0 .2 8% ,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Nimesulide可降低COX 2mRNA表达和Bcl 2蛋白表达 ,增加c myc和caspase 3蛋白表达。 2 0 0 μmol/LNimesulide作用 72h ,Bcl 2 ,c myc和caspase 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2 0 .2± 7.6) % ,(49.2± 1 5 .1 ) %和 (34 .6± 1 2 .9) % ,对照组为(44.6± 1 2 .1 ) % ,(2 4 .7± 9.5) %和 (1 4 .8± 6 .4) % ,三者对照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Nimesulide可诱导胃癌细胞SGC 790 1凋亡 ,其机制涉及Bcl 2表达下调、c myc表达上调及caspase 3激活。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ARAS)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28例冠脉造影患者同时行选择性双肾动脉造影检查,对临床资料和ARAS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28例患者中,ARAS患病率为19.7%;经冠脉造影证实的152例冠心病患者中,ARAS患病率为27.6%;51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中,ARAS患病率为49.0%。45例ARAS患者中,左肾动脉狭窄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右肾动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糖尿病、肾功能不全、颈动脉粥样斑块、冠心病是ARAS的预测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仅年龄、颈动脉粥样斑块、冠脉三支病变是ARA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年龄≥60岁及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冠脉造影后应常规行肾动脉造影,以便早期发现ARAS。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水平及其与炎性细胞数、肺功能的关系。方法分别选择14例缓解期哮喘患者(哮喘组)、12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和10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进行肺功能测定和用诱导痰检查方法对痰炎性细胞进行分类计数,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自细胞介素4(IL-4)、MMP-9和TIMP-1浓度。结果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分别为0.181±0.067、0.30±0.07,健康对照组为0.007±0.005、0.26±0.06,COPD组为0.042±0.017、0.50±0.10,3组细胞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32、4.13,P均〈0.05)。哮喘组、COPD组、健康对照组间诱导痰中IL-4浓度分别为(19±7)×10^-3/L、(14±6)×10^-3g/L、(11±4)×10^-3g/L,3组诱导痰中IL-4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6,P均〉0.05),且分别与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无相关(r分别为0.33、0.11、0.19、0.25、0.39、0.40、0.21、0.35、0.17,P均〉0.05)。哮喘组和COPD组诱导痰中MMP-9、TIMP-1浓度分别为(15.9±6.0)g/L、(13.4±5.1)g/L、(19.8±8.5)g/L、(16.7±7.6)g/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8±1.1)g/L、(1.3±0.9)g/L,两组MMP-9、TIMP-1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99、4.22,P均〈0.05)。哮喘组MMP-9浓度与嗜酸粒细胞呈正相关(r=0.71,P〈0.05);COPD组MMP-9浓度与中性粒细胞呈正相关(r=0.59,P〈0.05),但与FEV。占预计值%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秽用力肺活量(FEV1/FVC)无相关(r分别为0.22、0.16、0.25、0.30,P均〉0.05)。哮喘组和COPD组TIMP.1浓度均与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无相关(r分别为0.27、0.31、0.20、0.35,P均〉0.05),但与FEV。占预计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58、-0.62,P均〈0.05)。哮喘组和COPD组诱导痰中MMP-9/TIMP-1比值分别为0.8±0.7、0.8±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8,P〉0.05),但与健康对照组(1.5±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0,P〈0.05),且与FEV1占预计值%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0.61,P均〈0.05)。结论哮喘组和COPD组患者诱导痰中MMP-9/TIMP-1比值的失衡与气道炎症和气流受限有关,这种失衡在哮喘和COPD细胞外基质的重塑和气流受限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4.
非黏附性液体栓塞剂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型液态栓塞剂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21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在股动脉内置入6F鞘,6F导引导管进入颈内动脉或椎动脉。以Ultraflow微导管超选择进入畸形团内,采用“阻断和前推技术”长时间缓慢注射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本组患者中有13例动静脉畸形位于功能区(运动区、语言区、视觉中枢),6例位于大脑半球深部,2例位于小脑半球。畸形团大小为3cm的9例,3~6cm的8例,6cm以上的4例。结果 治疗后脑动静脉畸形的体积缩小程度为20%~100%。初期因使用Onyx经验不足,在拔出微导管时有2例患者发生严重脑出血.行外科手术救治,其余19例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Onyx栓塞技术可作为治疗体积较大、位于大脑深部及功能区脑动静脉畸形的重要方法之一,长期疗效有待随访结果的验证。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检测心绞痛患者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浓度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分数 ,分析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与危险分数的相关性。方法 :37例心绞痛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冠状动脉狭窄 ;18例正常对照者经临床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中采集主动脉、冠状窦和外周血液标本 ,测定主动脉与冠状窦血液中AngⅡ的浓度 ,计算二者之间的差值 ,以此代表心脏局部产生的AngⅡ浓度 ,同时测定外周血中AngⅡ浓度。按照Califf介绍的危险分数评价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心绞痛患者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脏局部和外周血中AngⅡ浓度均明显增高 (P <0 .0 1) ,心脏局部AngⅡ浓度与危险分数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1)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AngⅡ浓度与危险分数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5 )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AngⅡ浓度与危险分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心脏局部AngⅡ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分数密切相关 ,心脏局部AngⅡ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冠状动脉造影所见的冠状动脉病变结合检测心脏局部AngⅡ浓度 ,对更确切地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判断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可能提供一些帮  相似文献   
996.
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机制及免疫治疗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机体被微生物侵犯后是否发病取决于微生物的毒力、菌量与机体防御能力的相互作用,真菌感染也是如此。真菌感染后机体的防御反应包括非特异性(天然)免疫及特异性免疫(获得性),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机体防御真菌感染的免疫体系.  相似文献   
997.
随着人们生活和卫生保健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平均寿命明显延长,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也逐年提高。我国预期平均寿命已达70岁,60岁以上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10%以上。预计2050年全球65岁老年人将达到75亿,60%健康保险和35%的住院费用均用于老年人。因此老年人是一个特别需要医疗保健关注的群体。关于“老年”的标准,不同地区有所区别。世界卫生组织将65岁以上定为老年人,欧美发达国家采用这一标准。亚太地区老年学会根据地区特点以60岁作为划分界限,中华老年学会采用后一标准,将60~89岁定为老年期,90岁以上定为长寿期。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研究我国辽宁省嗜人按蚊群体与其他分布地群体的遗传分化现象。 方法 应用 RAPD- PCR技术研究我国辽宁、四川和河南 3省 5个代表点的嗜人按蚊自然群体和江苏省实验室群体共 5 2个样本的遗传多态现象 ,依据 5 9个 RAPD等位基因座进行分析。 结果 嗜人按蚊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 4 5 .8%~ 71.2 % ,平均 6 1.5 8% ,期望杂合度为 0 .16 3~ 0 .2 5 6 ,平均 0 .2 2 4 ;分别用 Wright(Fst)、L ynch和 Milligan(Fst)、Weir和 Cockerham (θ)的方法计算固定指数 ,平均值分别为 0 .2 2 4、0 .198和 0 .2 81,其相应的 N m分别为 0 .9、1.0和 0 .6 ,可见嗜人按蚊的基因流水平极低 ,致使群体产生了分化 ;嗜人按蚊各群体间的遗传差异性为 0 .0 2 87~ 0 .1397,属种内变异 ;聚类图显示 ,辽宁省的 3个群体与其他群体分为两枝。 结论 辽宁省的嗜人按蚊群体与其他分布地的群体已出现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999.
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的成分及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旋毛虫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长期以来用于免疫诊断和免疫预防的旋毛虫抗原,尤其是排泄分泌(ES)抗原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旋毛虫ES抗原有效成分的研究及其在免疫诊断和免疫预防方面的应用价值,并且提出应用DNA重组技术在体外大量表达ES抗原和利用多肽合成技术在体外大量合成抗原用于免疫诊断和免疫预防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冠状静脉窦肌袖细胞形态走行、分布及其缝隙连接蛋白(Cx)的分布特点,进一步探讨冠状静脉窦肌袖在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选用新疆成年杂种犬9条,以其冠状静脉窦(CS)为研究标本,分别做Cx43、Cx45免疫组化及HE染色。结果CS的长度为(5.20±0.68)cm,在CS 2.5~3 cm内普遍存在肌袖细胞,CS肌袖纤维以内环外纵的基本模式分布,随着CS窦口向远处延伸,肌袖层分布逐渐减少。在同一横断层或不同层面,肌袖细胞的分布存在呈不均一性。免疫组化证实Cx43在CS表达稀少,Cx45在CS肌袖细胞细胞膜表达丰富,而且随着CS的延伸Cx45表达减少。结论犬CS的肌袖细胞分布存在不均一性,Cx45为其主要缝隙连接蛋白,这似乎可以证明CS具备心脏传导系统缝隙连接蛋白的特点,揭示了CS在更大程度上是一条电传导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