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7篇
  免费   914篇
  国内免费   532篇
耳鼻咽喉   78篇
儿科学   151篇
妇产科学   98篇
基础医学   471篇
口腔科学   194篇
临床医学   936篇
内科学   613篇
皮肤病学   75篇
神经病学   136篇
特种医学   409篇
外科学   768篇
综合类   2134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877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916篇
  15篇
中国医学   1073篇
肿瘤学   360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302篇
  2021年   372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310篇
  2014年   439篇
  2013年   568篇
  2012年   721篇
  2011年   791篇
  2010年   696篇
  2009年   579篇
  2008年   638篇
  2007年   599篇
  2006年   487篇
  2005年   376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6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剖宫产瘢痕处早期妊娠临床特点及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清  王玉  尚涛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4,7(4):217-219,i002
目的 探讨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的病例特点和处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3年 3月收治的 5例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处妊娠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  5例患者停经 6~ 8周后均有无痛性不规则阴道出血 ,5例患者均在超声监测下行清宫术 ,取得良好结局 ,无一例发生大流血或子宫切除。 结论 有剖宫产史的患者再次妊娠时 ,有发生子宫瘢痕处妊娠的可能 ,诊断时尤其要注意该病的临床特点 ,为防止子宫穿孔可采取超声监测下清宫术及辅助局部氨甲喋呤注射、纱布填塞创面止血等方法。术后应继续进行血hCG、超声等监测。降低剖宫产率和产后严格避孕是主要的预防办法。  相似文献   
102.
医疗单位手术室微生物动态变化对医院感染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了解手术过程中手术室空气微生物动态变化及其对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择 5所医院的手术室 ,于春夏秋冬 4个季节 ,分别在手术室消毒后使用前、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麻醉 消毒 铺单等准备阶段、手术开始后 1h和 2h、手术终末等 6个时段 ,采用沉降法进行空气采样。结果 春夏秋冬手术室空气微生物含量平均值和标准差为 :91 7.1 3± 5 78.73,92 2 .30± 5 94 .4 9,6 33.5 3± 2 96 .2 3,4 73.31± 2 0 5 .0 5。手术过程中各时段 (按方法中顺序 )空气微生物含量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 :1 78.4 5± 1 0 3.1 2 ,5 0 1 .6 3± 1 5 2 .2 0 ,896 .0 5± 2 95 .5 3,6 31 .5 2±1 85 .87,973.5 1± 4 84 .5 2 ,1 2 38.32± 5 6 6 .2 8。结论 春夏季微生物含量较高。随着手术进程的开展 ,微生物含量呈上升趋势 ,当空气中微生物含量≥ 1 70 0CFU/m3 ,医院感染相关性增大。手术室人员量及外环境对空气中微生物变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3.
HIV/AIDS患者基因变异与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HIV-1感染者/AIDS患者体内不同亚型HIV-1tat基因序列特征、突变特点及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集辽宁省22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血液样本,提取含有整合HIV-1前病毒的基因组DNA,nested-PCR扩增后直接测序,并做序列排列比对、翻译和分析。结果22株辽宁省流行的HIV-1病毒分属B^ 及B^ /C重组亚型。AIDS患者体内病毒tat区第一显子发生氨基酸突变,58位点出现T取代A,无症状感染者未发现此变异。此外还发现7,20,24,59,62,64位点出现取代变异,这些变异在AIDS病组要高于无症状感染组。结论 B^ 和B^ /C重组亚型HIV-1tat基因第一外显子氨基酸序列发生的变异与疾病进展相关;同时还发现AIDS患者的tat基因第一外显子的其它一些取代变异。  相似文献   
104.
胆红素及牛黄拮抗苯乙烯所致肝癌细胞株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苯乙烯诱导的人肝癌细胞株 (HepG2 )细胞DNA链断裂损伤以及天然牛黄和胆红素对其损伤的拮抗效应。方法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观察HepG2细胞体外暴露于苯乙烯出现的DNA链断裂损伤 ,同时观察天然牛黄和胆红素对于苯乙烯诱导DNA损伤的拮抗作用。结果 在细胞存活未受到苯乙烯影响的浓度下 ,0 2μmol/L的苯乙烯即可诱导HepG2细胞明显的DNA链断裂损伤 ,彗星细胞频率和DNA迁移距离分别为 (9 5±2 1) %和 (4 5± 0 7) μm。在明显诱导DNA损伤浓度的苯乙烯处理时同时加入天然牛黄或胆红素 ,发现二者对苯乙烯诱导的DNA链断裂损伤在一定浓度下均有良好的拮抗作用 ,10 μmol/L的胆红素或天然牛黄与 1μmol/L的苯乙烯共同处理时 ,HepG2细胞的DNA损伤水平基本回复到本底水平。 结论 苯乙烯能够诱导HepG2细胞出现DNA链断裂损伤 ,10 μmol/L的胆红素或天然牛黄基本能完全拮抗苯乙烯诱导的DNA链断裂损伤。  相似文献   
105.
菲律宾蛤仔饮食对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菲律宾蛤仔饮食对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在普通低脂饮食和高脂饮食基础上加用菲律宾蛤仔饮食 ,喂养动物 8周 ,观察菲律宾蛤仔饮食对于动物血脂、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比和主动脉根部内膜中膜厚度比值 (IMT)的影响。结果 8周末 ,与对照组相比 ,正常饲料中加入RP的动物组血脂浓度基本不变 ,未见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与高脂模型组相比 ,高脂饲料添加RP组兔血清TC ,TG浓度及LDL C/HDL C比值均显著降低 ,HDL C浓度显著升高 (p <0 .0 5 ) ;LDL C浓度轻度下降 (p >0 .0 5 ) ,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和IMT比值也明显降低 (p <0 .0 5 )。 结论菲律宾蛤仔饮食对正常饮食兔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无显著影响 ;对高脂饮食兔则能够调节血脂 ,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某焦化厂248名焦炉作业工人,其中炉顶区作业工人99人,炉侧作业78人,炉底作业71人。120名与之相匹配的对照人群选自该厂非职业多环芳烃(PAHs)暴露者。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运用多重PCR方法检测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被调查者的年龄、吸烟、饮酒和个人职业暴露史。[结果]炉顶和炉侧区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Olive尾矩(OliveTailMoment,OTM)经对数转换后分别为1.37±1.16和1.46±0.97,均明显高于炉底区和对照组(OTM分别为0.98±1.18、0.56±0.99),差异显著(P<0.05)。经调整年龄、吸烟、暴露等级等因素后,焦炉作业组中GSTM1(-)基因型和GSTM1( )基因型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分别为1.36±1.15和1.15±1.10,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炉顶区作业工人GSTM1(-)基因型OTM明显高于GSTM1( )基因型(分别为1.56±1.08、1.09±1.25,P<0.05)。此外,在焦炉作业组中,GSTM1(-)GSTT1( )基因型OTM为1.44±1.13,明显高于GSTM1( )GSTT1( )基因型0.94±1.0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GSTM1( )GSTT1(-)和GSTM1(-)GSTT1(-)基因型OTM分别为1.36±1.10、1.28±1.1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炉顶作业工人中,GSTM1基因型可以明显影响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GSTM1和GSTT1基因存在交互作用,同时携带GSTM1( )和GSTT1( )基因型的焦炉作业工人淋巴细胞DNA损伤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了解中国B’和B’/C亚型HIV/AIDS患者tat第一外显子的基因序列及其二级结构的特征和变异特点,探讨其与HIV-1感染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辽宁、吉林和云南省HIV-1感染者中选取病情呈缓慢进展的B’亚型感染者8例和B’/C亚型感染者5例,选择年龄、性别感染时间与前二者匹配的病情呈典型进展的B’亚型感染者26例和B’/C亚型感染者9例。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前病毒DNA,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IV-1的tat基因,纯化后直接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序列编辑后翻译成氨基酸序列,进行氨基酸变异情况分析和二级结构预测。结果 B’和B’/C亚型缓慢进展者、典型进展者Tat第一外显子中发现多种氨基酸替换,但除A58T外均未显示出与病毒载量以及疾病进展的明确相关性。23N、31S、32Y、46F变异均显示出亚型特异性;Tat蛋白的二级结构未发现规律性变化。结论 中国HIV/AIDs患者tat第一外显子某些位点的基因变异,如A58T可能与病毒载量以及疾病进展有关,Tat蛋白的二级结构可能与HIV感染后的疾病进展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8.
北京地区12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治疗状况调查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救治水平及存在问题。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表,对北京地区12家医院2000年1月至2001年3月的1242例AMI进行登记,以中国2001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南》)为评价依据,描述AMI的诊疗现状,并对影响病死率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结果 1242例AMI患者平均年龄63.0岁,1/3的患者年龄〈55岁。总病死率为9.10%。37.9%的患者进行了溶栓与急诊介入治疗,总再灌注治疗率56.0%。住院期间药物使用率,硝酸酯类药90.0%,阿司匹林87.8%,肝素88.7%,β受体阻滞剂73.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77.6%,调脂药43.6%,活血、益气中药静脉点滴30.5%。多因素分析,可降低病死率的综合因素有再灌注治疗、调脂药物、静脉滴注中药、β受体阻滞剂、ACEI、低分子肝素和洋地黄。结论 北京地区AMI治疗距《指南》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应建立AMI再灌注治疗的绿色通道,规范地遵循《指南》从事医疗实践,深入探讨中医药在AMI治疗中的地位,是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9.
不同外科手消毒方法对手部皮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比较3种常用外科手消毒方法对手部皮肤的影响。方法选择含乙醇无水洗手液揉搓、碘伏海绵擦手和碘伏刷手等3种外科手消毒方法,比较其即刻消毒效果和对手部皮肤的影响。结果3种外科手消毒方法都有良好的即刻消毒效果,含乙醇无水洗手液揉搓方法较碘伏消毒方法对皮肤损伤小。结论在外科手消毒时建议使用无水洗手液揉搓消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中药通心络胶囊对垂体后叶素诱发大鼠心肌缺血的拮抗作用.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诱发心肌缺血的方法,观察通心络的抗缺血作用及其对血清学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通心络组能明显降低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时血浆内皮素(ET)水平,达到统计学意义,同时可抑制ET与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比值的升高,并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通心络能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时缩血管物质的释放,增加舒血管物质的释放,提示通心络对于缺血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