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02篇
  免费   6997篇
  国内免费   4511篇
耳鼻咽喉   626篇
儿科学   1014篇
妇产科学   764篇
基础医学   7347篇
口腔科学   1330篇
临床医学   9019篇
内科学   9539篇
皮肤病学   599篇
神经病学   3300篇
特种医学   24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4篇
外科学   6258篇
综合类   12447篇
现状与发展   15篇
一般理论   17篇
预防医学   5562篇
眼科学   1747篇
药学   7443篇
  69篇
中国医学   4120篇
肿瘤学   5426篇
  2024年   264篇
  2023年   1115篇
  2022年   2948篇
  2021年   3652篇
  2020年   2950篇
  2019年   2204篇
  2018年   2376篇
  2017年   2260篇
  2016年   2148篇
  2015年   3328篇
  2014年   3882篇
  2013年   3725篇
  2012年   5546篇
  2011年   5695篇
  2010年   3878篇
  2009年   3128篇
  2008年   3740篇
  2007年   3757篇
  2006年   3636篇
  2005年   3316篇
  2004年   2364篇
  2003年   2272篇
  2002年   1872篇
  2001年   1242篇
  2000年   1162篇
  1999年   1173篇
  1998年   706篇
  1997年   738篇
  1996年   567篇
  1995年   568篇
  1994年   454篇
  1993年   297篇
  1992年   347篇
  1991年   333篇
  1990年   281篇
  1989年   208篇
  1988年   171篇
  1987年   158篇
  1986年   130篇
  1985年   104篇
  1984年   87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9篇
  1974年   9篇
  197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首都医科大学通过60年辛勤耕耘、精益求精,秉承“顶天立地”的人才培养理念,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型与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回顾学校60年来本专科教育、全科医学教育、国际教育、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成果,以总结经验并鼓舞全体首医人进一步求真务实、凝心聚力、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医科大学。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分析社区"5+1"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山西省、江苏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选择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作为干预组(管理方式:社区"5+1"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对照组[管理方式: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等基本信息;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在干预前后测量生存质量。采用SAS 9.4软件进行双重差分法以及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基线时共纳入2 467名研究对象,终末时共1 924人接受了为期2年完整的随访管理。干预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生理健康维度(PCS)、心理健康维度(MCS)评分变化净差值分别为13.6分、29.8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PCS得分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医保类型、基线PCS得分以及所在地区,影响患者MCS得分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医保类型、基线MCS得分、是否合并高血压以及所在地区。结论 社区"5+1"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15.
Platelet function has been described by many laboratory assays, and PL-11 is a new point-of-care platelet function analyzer based on platelet count drop method, which counts platelet before and after the addition of agonists in the citrated whole blood samples. The present study sought to compare PL-11 with other three major more established assays, light transmission aggregometry (LTA), VerifyNow? aspirin system and thromboelastography (TEG), for monitoring the short-term aspirin responses in healthy individuals. Ten healthy young men took 100?mg/d aspirin for 3-day treatment. Platelet function was measured via PL-11, LTA, VerifyNow and TEG, respectively. The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baseline, 2 hour, 1 day during the aspirin treatment and 1 day, 5?±?1 days, 8?±?1 days after the aspirin withdrawal. Moreover, 90 additional healthy subjects were recruited to establish a reference range for PL-11. Platelet function of healthy subject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2 hours after 100?mg/d aspirin intake and began to recover during 4–6 days after the aspirin withdrawal. Correlations between methods were PL-11 vs. LTA (r?=?0.614, p?<?0.01); PL-11 vs. VerifyNow (r?=?0.829, p?<?0.01); PL-11 vs. TEG (r?=?0.697, p?<?0.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bias between PL-11 and LTA at baseline (bias?=?1.94%, p?=?0.804) using Bland-Altman analysis, while the data of PL-11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LTA (bias?=?24.02%, p?<?0.001) during the aspirin therapy. The reference range for PL-11 in healthy young individuals was from 66.8 to 90.5% (95%CI). When aspirin low-responsiveness was defined as LTA?>?20%, the cut-off values for each method were, respectively: PL-11?>?50%, VerifyNow?>?533 ARU, TEG?>?60.2%.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platelet function assays were uninterchangeable for monitoring aspirin response and correlations among them were also varied. Correlations among PL-11 and other three major assays suggested the ability of PL-11 to assess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aspirin. But a large cohort study is needed to confirm the cut-off value of aspirin response detected by PL-11.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探讨miR-26b参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侵袭的机制。方法:在细胞培养液中培养人肝细胞系HL-7702和HCC细胞各系Hepb-3、HuH-7、MHCC97-L、MHCC97-H。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miR-26b的表达水平;用miR-26b mimics、miR-26b inhibitors和Notch1-siRNA分别转染HCC细胞;MTT实验检测转染后HCC细胞的活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otch1受体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Transwell小室测定不同处理后的HCC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人正常肝细胞系HL-7702和HCC细胞系Hepb-3、HuH-7、MHCC97-L、MHCC97-H中的miR-26b相对表达含量随其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升高而依次下降;抑制miR-26b的表达,Notch1受体蛋白表达明显增高,而此时HCC细胞的侵袭性显著增强;相反,上调miR-26b的表达,Notch1受体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HCC细胞侵袭性显著下降;miR-26b可能通过调控Notch1信号通路调节HCC细胞侵袭性。结论:miR-26b通过负调控Notch1信号通路抑制HCC细胞侵袭能力,为HCC侵袭的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miR-26b可能成为HCC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选取明确诊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1例作为研究对象,描述病程中的临床表现、诊疗思路及相应的检查结果。患者明确诊断后,调整治疗方案最终好转出院。ANCA相关性血管炎表现多样化,临床诊疗中应时刻警惕。  相似文献   
20.
罗晓  何茜  李海冰  涂丽  张海玲  穆琼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5):3184-3190
背景 我国基层全科医生的离职意愿较高,调查其离职意愿并分析影响因素,可以为减少基层卫生人才流失提供思路。目前,完成"5+3"模式(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的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逐步履约进入基层工作,而针对该部分全科医生离职意向的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 调查贵州省"5+3"模式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回归基层工作后的离职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完善吸引卫生人才留任、建设基层全科医生队伍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以贵州省截至2020年底已完成"5+3"模式培养并履约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2015—2017级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于2021-01-20至2021-02-10对其开展电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毕业生的一般情况、职业满意度、离职意愿、服务期满后职业方向。共回收问卷347份,其中有效问卷31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9.6%。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全科医生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 结果 贵州省"5+3"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的整体离职意愿得分为(3.98±0.98)分,具有离职倾向者229例(73.6%)。不同性别、单位地理位置、每日工作量者的离职意愿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单位负责人对待下属的方式、在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对当前收入满意程度、家人对工作的支持程度、当地激励政策执行程度是"5+3"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服务期满后,计划留任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者12例(3.9%),计划去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者21例(6.7%),计划离开基层去上级医院工作者196例(63.0%),计划攻读全日制硕士学位者60例(19.3%)。 结论 贵州省"5+3"模式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的离职意愿较高,预计服务期满后基层全科人才流失较多,需从提高收入、重视全科医生心理需求、优化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全科宣传等方面着手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