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8篇
  免费   582篇
  国内免费   341篇
耳鼻咽喉   45篇
儿科学   122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429篇
口腔科学   111篇
临床医学   726篇
内科学   493篇
皮肤病学   57篇
神经病学   78篇
特种医学   186篇
外科学   570篇
综合类   1420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761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670篇
  8篇
中国医学   636篇
肿瘤学   20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341篇
  2012年   499篇
  2011年   525篇
  2010年   442篇
  2009年   429篇
  2008年   447篇
  2007年   457篇
  2006年   441篇
  2005年   347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应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缺血后细胞间粘附分子-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ICAM-1在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呈低表达;单纯缺血组(缺血90 min)ICAM-1表达上调(P<0.05);缺血再灌注组(缺血90 min再灌24 h)脑组织ICAM-1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单纯缺血组(P<0.01);灯盏花素治疗组于相同时限ICAM-1表达与单纯缺血、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显著下调(P<0.01)。大鼠脑组织ICAM-1 mRNA在假手术组呈低表达;单纯缺血组ICAM-1 mRNA水平显著上调(P<0.01);药物治疗组于相同时限ICAM-1 mRNA水平显著低于单纯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灯盏花素下调细胞间粘附分子-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减轻缺血后再灌注损伤,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构建甲型副伤寒杆菌(Salmonella paratyphi A)H1a基因原核表达系统,确定表达产物rH1a免疫原性和保护作用,检测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菌株H1a基因携带和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高保真PCR从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株JH01中扩增H1a基因,T-A克隆后测序,构建H1a基因原核表达系统pET32a-H1a-E.coli B121DE3。采用SDS-PAGE和BioRad凝胶图象分析系统检查rH1a表达情况,Ni-NTA亲和层析法收集rH1a。采用Western blot鉴定其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建立PCR和ELISA检测98株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菌株H1a基因携带和表达频率。观察rH1a对甲型副伤寒杆菌50001株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 与报道的相关序列比较,所克隆的H1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为99.59%。rH1a表达量为细菌总蛋白的60%左右。甲型副伤寒杆菌全菌抗血清能识别rH1a并与之结合。rH1a免疫家兔可产生抗体。100%(98/98)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菌株均含有H1a基因并表达H1a。500μg rH1a灌喂或皮下注射免疫小鼠受甲型副伤寒杆菌50001株攻击后的存活率均为50.0%,若加入5μg rLTB,存活率分别上升至75.0%和66.7%。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从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菌株中构建了H1a基因高效原核表达系统。rH1a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菌株广泛存在H1a基因并高频率表达。  相似文献   
43.
急性白血病的基因表达谱分析与亚型分类特征的鉴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基于生物信息学理论,运用模式识别方法和计算技术,对急性白血病的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急性白血病的亚型识别与分类信息基因选取问题。首先去除无关基因,然后利用浮动顺序搜索算法搜索特征空间生成候选特征子集,最后以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进行急性白血病的亚型识别,并以误识率为依据鉴别出了5个包含完整分类信息的基因。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鉴别出的5个信息基因能以100%的正确率准确识别急性白血病亚型。  相似文献   
44.
抗幽门螺杆菌单克隆抗体与人血小板交叉识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抗幽门螺杆菌(Hp)尿素酶B(ureB)单克隆抗体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P)的结合情况。方法:运用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FCM)和免疫放射法(IRMA)分析血小板膜GP成分与幽门螺杆菌ttreB成分的相关性。结果:抗幽门螺杆菌ureB单抗1F11与血小板成分GPⅢa、P-选择素有一定程度结合,但与GPIb、GPⅡb及GPⅥ无结合。结论:血小板成分GPⅢa、P-选择素与幽门螺杆菌ureB存在交叉识别的共同抗原表位,提示Hp感染与部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45.
中学生心理控制源和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中学生心理控制源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对59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初中学生比高中学生更倾向于内控,时间管理明显好于高中学生;中学生心理控制源与时间管理倾向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高时间管理者和低时间管理者的心理控制源差异显著.结论:中学生的心理控制源与时间管理倾向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索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B2和PB1亚基作为实验性流感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能性.方法以复制型质粒(pSCA)为载体分别构建表达甲1型和甲3型流感PB2和PB1的复制型DNA疫苗,免疫小鼠后分别用甲1型流感病毒(A/PR/8/34)进行鼻腔攻击,观察针对不同亚型流感病毒的复制型DNA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本实验所构建的复制型DNA疫苗在真核细胞中均可表达外源基因;本实验采用的复制型质粒载体(pSCA)与传统质粒载体(pcDNA3)在诱导小鼠产生抗体方面无差异,并且都诱导了偏向TH1类的免疫反应;表达甲1型和甲3型流感PB1基因的复制型DNA疫苗均可保护小鼠抵御甲1型流感病毒(A/PR/8/34)的攻击.结论表达甲型流感病毒PB1的复制型DNA疫苗能保护小鼠抵御同型和异型流感病毒的攻击,本实验为流感疫苗研究提供新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47.
人vWF-A1区蛋白的表达及其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进一步研究血栓形成的机制,开发抗血栓药物。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vWF-A1区蛋白,经过纯化、复性,获得重组蛋白(rvWF-A1),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vWF-A1与血小板膜糖蛋白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 GP)Ib的结合能力,应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rvWF-A1对瑞斯托霉素(ristoceti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结果: 重组表达载体pQE-31-vWF-A1在大肠杆菌M15中得到高效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Ni-NTA agrose柱纯化后,其纯度为95%,经复性的rvWF-A1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它可与血小板模糖蛋白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结合,阳性率为78.6%;它可以抑制ristoceti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84.7%。结论: 在原核细胞中可以成功地高效表达人vWF-A1区蛋白,该重组蛋白有可能开发为有效的抗血栓药物。  相似文献   
48.
髓过氧化物酶在大鼠哮喘中的作用及地塞米松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哮喘中性粒细胞(PMN)及其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水平及地塞米松(DM)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哮喘模型,随机分成哮喘组(A组)、正常对照组(C组)、地塞米松治疗组(D组),对血PMN进行分离纯化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计数,免疫组化和比色法测定MPO的表达水平。结果:(1)A组血PMN和支气管壁中MPO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1);D组血PMN中其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1),而在支气管壁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肺组织和BALF中MPO的活性均显著高于C组(P〈0.01,P〈0.05),D组肺组织中其活性显著性低于A组(P〈0.01),而在BALF中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A组BALF、肺组织中PMN的计数均显著高于C组(P〈0.01);D组肺组织中其计数显著高于A组(P〈0.01),而两组BALF中PMN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MN及其MPO的表达水平在哮喘时增加,PMN可能通过合成MPO参与了哮喘的炎症过程,DM对其合成功能有抑制作用,但加剧PMN在肺组织中聚集。MPO与气道中PMN的浸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9.
CT快速图像重建算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快速图像重建算法一直是图像重建中的关键问题和衡量CT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以扇形束结构为例,分析了各种快速重建算法的特点,并从算法结构、实现技巧及代码优化等方面论述了快速图像重建的方法.这些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图像重建的速度。  相似文献   
50.
人巨细胞病毒UL136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UL136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探讨其多态性与HCMV先天性感染不同致病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48株经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CMV DNA为阳性的临床低传代分离株进行HCMV ULl36全序列PCR扩增,对于扩增阳性的12株PCR产物进行ULl36基因全序列测定及结果分析。结果 48株临床低传代分离株ULl36 PCR扩增,12株阳性,阳性率25%,以HCMV Toledo株作为参考株,进行序列比较分析表明,12株临床分离株ULl36开放阅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长度均与Toledo株相同,为723bp,编码241个氨基酸的蛋白。DNA序列变异均为碱基替换,不同临床分离株ULl36基因与Toledo株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在核苷酸水平为97.7%~99.3%,氨基酸水平为96.6%~99.1%。ULl36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变异率为0.83%~3.3%。二级结构预测分为两种构象。大多数HCMV ULl36蛋白翻译后修饰位点在所有分离株中均高度保守,仅几个位点在一些分离株中存在缺失或新增。Toledo株及12株临床分离株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45J最接近Toledo株。结论 12株临床低传代分离株HCMV ULl36基因DNA及其编码产物的氨基酸序列比较保守,但仍存在一定多态性。未发现不同临床分离株ULl36基因多态性与HCMV先天性感染的表现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