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7篇
  免费   480篇
  国内免费   289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104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377篇
口腔科学   66篇
临床医学   611篇
内科学   398篇
皮肤病学   52篇
神经病学   161篇
特种医学   138篇
外科学   296篇
综合类   1340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517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783篇
  9篇
中国医学   523篇
肿瘤学   180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405篇
  2011年   424篇
  2010年   441篇
  2009年   386篇
  2008年   435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0篇
  1959年   16篇
  1958年   14篇
  1957年   18篇
  1956年   13篇
  1955年   22篇
  1954年   17篇
  194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研究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浆组蛋白乙酰化酶(HAT)、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表达水平,分析其与LN活动性、炎性细胞因子等的关系,探究组蛋白乙酰化酶在L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共收入正常对照组(N组,8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组(18例).狼疮性肾炎组分为非活动期(Ⅰ组,8例),活动期(A组,10例).采用ELISA检测血浆HAT、HDAC、IL-6、INF-γ水平;采用直线相关性分析HAT、HDAC表达与IL-6、INF-γ相关性.结果 Ⅰ组患者血浆HAT含量低于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HAT含量明显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4±3.67)vs(15.32±3.32),P<0.05],但Ⅰ组与A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组比较,Ⅰ组和A组患者中血浆HDAC含量明显降低[(6.75±2.05)vs (17.08±6.46),P<0.05;(4.53±3.62)vs(17.08±6.46),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和A组患者血浆IL-6、INF-γ均明显高于N组,A组患者血浆中IL-6、INF-γ均明显高于Ⅰ组.相关性分析,发现HAT、HDAC与IL-6呈负相关(r分别为-0.532和-0.665);而HAT、HDAC与INF-γ呈负相关(r分别为-0.621和-0.720).结论 LN患者血浆HDAC含量、活动期患者HAT低于正常人群,与IL-6、INF-γ呈负相关,HAT、HDAC可能影响IL-6、INF-γ等细胞因子水平参与LN的发病.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CD173在急性白血病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直接荧光标记法,经流式细胞术对我院血液内科2016年6~11月收治的42例急性白血病和15例对照组(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进行CD173和CD34的检测.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均未见CD173阳性表达,4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阳性率为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73在对照组有核红细胞中的阳性率为53.3%,阳性细胞表达水平为(23.0±16.4)%,而急性白血病组有核红细胞的阳性率为50.0%,阳性细胞表达水平(21.3±1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未见CD34阳性表达,急性白血病组患者阳性率为61.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6例CD34+急性白血病患者中2例表达CD173阳性,16例CD34-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未见CD173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73在急性白血病和非白血病中的表达无差异.  相似文献   
23.
探讨替格瑞洛在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 月-2014 年12 月该院收治的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 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治疗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对照组患者术后口服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二磷酸腺苷(ADP)最大聚集时间和ADP 最大聚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ADP最大聚集时间和ADP 最大聚集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和P选择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和P选择素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替格瑞洛改善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应用一种新的吻合法建立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提高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及移植物存活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供体心脏异位移植于受体腹腔,将供体心脏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吻合。不单独对供体肺门组织进行结扎,也不结扎受体腰静脉,不将受体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分离,而是一并游离并阻断。结果本研究进行手术229例,手术成功率为97.82%(224/229)。同种同系移植物存活时间均在6个月以上。并发症发生情况:主动脉血栓2例(0.87%),下腔静脉血栓1例(0.44%),心脏扭转4例(1.75%),出血4例(1.75%),下肢麻痹2例(0.87%),肠梗阻1例(0.44%),无麻醉意外发生。结论改良的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术简单可靠,较其他方法节省了手术时间并减少了出血的可能,为移植免疫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
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增生期婴幼儿血管瘤23例(男6例,女17例),口服普萘洛尔0.5~0.75 mg/(kg.d),疗程1~9个月,并进行疗效评定和安全性评价。结果:疗效评定:优6例(26.1%),良9例(39.1%),中等8例(34.8%);不良反应包括:心率轻度减慢8例(34.78%),睡眠障碍2例(8.7%),腹泻1例(4.3%)。不良反应轻,均1周内自行消失;安全性评定:15例为安全,8例为比较安全。结论: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轻,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6.
1998年3月-2009年3月,我院应用自体腓骨头移植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12例,未行血管吻合,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18例,女4例,年龄18-42岁。右侧7例,左侧5例。病理分级:1级8例,2级4例。破坏范围:φ3-5 cm,皮质骨菲薄或穿破。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诱导自发性肝脏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向受体和供体注射抗CD25抗体(PC61)后进行小鼠原位肝脏移植,观测其生存时间.术后20~30 d切取移植肝脏行HE染色,同时观察CD4+CD25+T细胞对CD4+T细胞和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 去除受体而不是供体小鼠的CD4+CD25+T细胞可以导致肝移植排斥反应.而且,去除CD4+CD25+T细胞使移植物的白细胞浸润明显增多,组织损伤加重.同时,去除CD4+CD25+T细胞导致CD4+T细胞的增殖活性和CD8+T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明显增强.结论 受体来源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小鼠肝脏移植免疫耐受诱导中起重要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contribution of CD4+ CD25+ regulatory T cells to liver transplant tolerance. Methods After injection of anti-CD25 monoclonal antibody (mAb, PC61), mouse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was performed and survivals were determined. The paraffin-embedded sections of hepatic allografts were cut and stained with hematoxylin and eosin (HE). Furthermore, the effect of CD4+ CD25+ regulatory T cells on proliferative response of CD4+ T cells and cytotoxicity of CD8+ T cells was examined by depleting these regulatory T cells. Results Depletion of these cells in the recipients but not in the donors before liver transplantation caused rejection. Histological analyses of hepatic allografts with PC61 treatment showed extensive leukocyte infiltration and tissue destruction, whereas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showed minimal changes. Moreover, elimination of CD4+CD25+ T cells resulted in the enhancement of both proliferative response of CD4+ T cells and cytotoxicity of CD8+ T cells against donor-type alloantigen.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D4+CD25+ regulatory T cells were important for tolerance induction to hepatic allografts.  相似文献   
28.
目的:本实验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不同浓度的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cbfα1mRNA在不同作用时间点表达,了解rhBMP2对骨改建过程的调控。方法:原代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取生长良好的第6代细胞,分别用25ng/ml、50ng/ml及100ng/ml的rhBMP2作用于细胞,于作用1、3、5、7天后收集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细胞4个时间作用点cbfα1 mRNA含量,PCR产物1%琼脂糖凝胶电泳后,采用Image Pro Plus5.0图像分析软件对电泳胶带亮度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浓度rhBMP2对cbfα1mRNA的表达均表现为初期降低,而后明显增高,至峰值后回落。不同浓度对cbfα1 mRNA表达上调的峰值没有明显差异。100ng/ml和50ng/ml的rhBMP2浓度组能够较快地上调cbfα1mRNA表达至峰值,然后100ng/ml组表现为缓慢下降,50ng/ml组迅速回落;25ng/ml组较慢上调cbfα1mRNA的表达至峰值后,迅速回落。结论:①根据实验各组中cbfα1的表达变化,提示笔者BMP2可以上调HPDLfs中cbfα1的转录水平,并且对cbfα1的表达调控主要为启动作用,cbfα1的表达增高幅度似乎与rhBMP2浓度并不相关。②高浓度组对cbfα1的上调作用迅速而持久,低浓度组的作用则相对迟缓而短暂。提示笔者BMP2可能通过上调cbfα1的表达而促进HPDLfs向成骨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29.
复方大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麻痹性肠梗阻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大承气汤治疗重症胰腺炎(SAP)并发麻痹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14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抑酶、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完全胃肠外营养,抗生素及温生理盐水500 mL日二次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比较2组治疗后肠鸣音、排气排便和血淀粉酶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86例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共15例,对照组发生共19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共治愈82例,死亡4例,对照组治愈44例,共19例死亡。治疗组中的肠鸣音、排气排便和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复方大承气汤灌肠治疗SAP并发麻痹性肠梗阻,可促进肠功能的恢复,缩短麻痹性肠梗阻持续时间及减轻其危害,减少住院病程。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索HO-1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方法 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HO-1诱导剂钴原卟啉组(CoPP组,术前24h给予CoPP,5 mg/kg)及HO-1抑制剂锌原卟啉组(ZnPP组,术前24h给予ZnPP,20 mg/kg)。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各组于再灌注后2h收集标本。RT-PCR检测肝脏组织HO-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HO-1蛋白表达;测定血清中ALT、AST水平;肝脏组织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肥大细胞脱颗粒数量,HE染色评价肝脏组织损伤情况。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I组、CoPP组、ZnPP组大鼠组织HO-1 RNA和蛋白表达增加,血清ALT、AST水平升高,肥大细胞脱颗粒数量增多,肝脏细胞损伤加重。CoPP组与I/RI组相比,HO-1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血清ALT、AST水平减低,肥大细胞脱颗粒数量减少,肝细胞损伤减轻。ZnPP组与I/RI组相比,HO-1 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血清ALT、AST水平升高,肥大细胞脱颗粒数量增多、肝细胞损伤严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1过表达能减轻肝脏I/RI,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组织中肥大细胞脱颗粒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