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401篇 |
免费 | 1790篇 |
国内免费 | 145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0篇 |
儿科学 | 521篇 |
妇产科学 | 130篇 |
基础医学 | 1251篇 |
口腔科学 | 300篇 |
临床医学 | 2380篇 |
内科学 | 1838篇 |
皮肤病学 | 233篇 |
神经病学 | 340篇 |
特种医学 | 769篇 |
外科学 | 1872篇 |
综合类 | 5347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2376篇 |
眼科学 | 203篇 |
药学 | 2256篇 |
14篇 | |
中国医学 | 1661篇 |
肿瘤学 | 10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0篇 |
2023年 | 194篇 |
2022年 | 517篇 |
2021年 | 659篇 |
2020年 | 579篇 |
2019年 | 355篇 |
2018年 | 403篇 |
2017年 | 512篇 |
2016年 | 407篇 |
2015年 | 658篇 |
2014年 | 879篇 |
2013年 | 1203篇 |
2012年 | 1727篇 |
2011年 | 1902篇 |
2010年 | 1728篇 |
2009年 | 1626篇 |
2008年 | 1642篇 |
2007年 | 1596篇 |
2006年 | 1414篇 |
2005年 | 1155篇 |
2004年 | 834篇 |
2003年 | 692篇 |
2002年 | 540篇 |
2001年 | 522篇 |
2000年 | 425篇 |
1999年 | 155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51.
目的:将外感病因的研究与可拓学结合起来,利用外感病因物元模型系统分析外感病因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初步设定中医外感病因模型,并进行大量临床病例调查,对搜集到的外感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得出每个影响因素的相关度。结果:共搜集有效问卷402份,其中患感冒的有156份,占全部有效问卷的38.8%。通过统计学频数分析,得出外感病相应的产生式规则和关联函数为:F感冒=(f风,雨,湿度,…,吸烟,饮酒)。结论:此项研究有利于对外感病因进行量化和层次化研究,对于外感病的预警及防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2.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2P、90Y对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32P、90Y放射性核素局部近距离照射治疗不同类型的婴幼儿血管瘤,总吸收剂量10~25Gv,2~3个月为1个治疗周期,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弛P治疗172例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9.5%;90Y治疗110例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8.2%,与其它类型血管瘤相比,草莓状血管瘤患儿32P敷贴治疗有效率可达94.3%。结论32P、90Y敷贴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特别是豫P敷贴治疗对草莓状血管瘤是一种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手段,但得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控制剂量。 相似文献
53.
钱东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24):13-14
目的研究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V—M)与HBV—DNA水平的关系,分析HBV—DNA与乙肝5项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的门诊和住院患者血清502份,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和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59份HBV—DNA阳性。其中123份1.3.5阳性(大三阳)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92.48%;113份1.4,5阳性(小三阳)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48.09%;12份1.5m性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40.00%;11份1.3.4.5阳性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78.57%,大三阳的阳性率与PCR—DNA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BV—M与HBV—DNA两者之间互有联系但又有不同、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多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对于临床判断其传染性及治疗效果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对创伤脓毒症后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烫伤面积为30%总体表面积,深度为Ⅲ度,烫伤后12h经腹腔注射内毒素5mg/kg予以“二次打击”,用放射配体法研究人参皂苷对肝胞液GR结合活性和外周血白细胞GR结合容量的影响。结果“二次打击”后大鼠肝胞液GR结合活性和外周血白细胞GR结合容量显著下降,此过程随时间加重,各时相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24、72h人参皂苷组肝胞液GR结合活性和外周血白细胞GR结合容量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1),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烫伤和内毒素“二次打击”后肝胞液GR的结合活性和外周血白细胞GR结合容量显著下降,人参皂苷能提高创伤后脓毒症大鼠肝胞液GR的结合活性和外周血白细胞GR结合容量,拮抗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单肺通气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拟全麻复合连硬下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n=20)和参麦组(S组,n=20)。S组患者麻醉前10min将参麦注射液0.5mL/kg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完毕,C组则使用同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前(T0)、单肺通气后30min(T1)、60min(T2)、90min(T3)、120min(T4)时抽取桡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做血气分析,并计算肺泡动脉氧压差(A-aDO2)和肺分流率(Qs/Qt)。同时抽取桡动脉血3mL迅速离心,测定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TNF-α、IL-6及IL-10浓度。结果:与T0比较,C组T1-4时Qs/Qt、A-aDO2均升高(P<0.05),S组Qs/Qt、A-aDO2仅T4时升高(P<0.05)。与C组比较,S组T1-4时Qs/Qt、A-aDO2均降低(P<0.05)。与T0比较,C组T1-4时TNF-α、IL-6和IL-10均升高(P<0.05),S组TNF-α、IL-6和IL-10仅T4时升高(P<0.05)。与C组比较,S组T1-4时Qs/Qt、A-aDO2、TNF-α、IL-6和IL-10均降低(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预处理能有效抑制单肺通气后的氧化应激反应和TNF-α、IL-6、IL-10等炎症因子释放,改善肺换气功能,对单肺通气引起的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7.
脐带血有核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脐带血有核细胞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疗效并探讨机制。方法采集新生儿脐带血,获取含干细胞的有核细胞混悬液,每份平均含有核细胞4.29×108个,通过腰椎穿刺,将其移植入蛛网膜下腔。结果移植后第5天患者单手握力较移植前平均增加1.68 kg;移植后第1个月94.46%患者病情好转;第2个月5.12%持续好转,73.04%保持稳定;第3个月36.06%保持稳定;第4个月18.85%保持稳定;第5个月10.61%保持稳定。结论脐带血有核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在一定时间内可有效缓解ALS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8.
目的采用UPLC-Q-TOF-MS对止动颗粒血浆及尿液中移行成分进行快速定性,为体内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Waters UPLC HSS T3(150 mm×2.1 mm,1.8μm)色谱柱,0.1%甲酸水(A)-乙腈(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35℃,采用电喷雾电离化源(ESI),MSE扫描模式进行正、负离子检测。结果通过与空白生物样品和对照品的提取离子色谱图、质谱碎片裂解信息比对,初步鉴定出45个血浆及尿液中移行成分,包括28个原型成分和17个代谢产物。结论建立的UPLC-Q-TOF-MS分析方法可为止动颗粒在血浆及尿液中移行成分的定性分析提供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分析手段,为该制剂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血管造影的改变。方法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对5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和2例Epstein-Barr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并与对照组(10例头痛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病毒性脑炎患者DSA检查均异常,表现为“激惹”式血循环速度明显加快,整个脑动静脉循环时间平均6.71s,而对照组DSA检查均正常,整个脑动静脉循环时间为10.25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的脑血管造影检查可见脑血循环速度明显加快,其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