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170篇 |
免费 | 2080篇 |
国内免费 | 103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77篇 |
儿科学 | 254篇 |
妇产科学 | 122篇 |
基础医学 | 1278篇 |
口腔科学 | 333篇 |
临床医学 | 2215篇 |
内科学 | 1519篇 |
皮肤病学 | 206篇 |
神经病学 | 568篇 |
特种医学 | 927篇 |
外科学 | 1729篇 |
综合类 | 5623篇 |
现状与发展 | 5篇 |
预防医学 | 2218篇 |
眼科学 | 167篇 |
药学 | 2172篇 |
38篇 | |
中国医学 | 1881篇 |
肿瘤学 | 85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300篇 |
2023年 | 286篇 |
2022年 | 655篇 |
2021年 | 720篇 |
2020年 | 735篇 |
2019年 | 334篇 |
2018年 | 358篇 |
2017年 | 563篇 |
2016年 | 416篇 |
2015年 | 722篇 |
2014年 | 994篇 |
2013年 | 1185篇 |
2012年 | 1722篇 |
2011年 | 1811篇 |
2010年 | 1626篇 |
2009年 | 1424篇 |
2008年 | 1531篇 |
2007年 | 1557篇 |
2006年 | 1341篇 |
2005年 | 1037篇 |
2004年 | 783篇 |
2003年 | 635篇 |
2002年 | 549篇 |
2001年 | 435篇 |
2000年 | 317篇 |
1999年 | 98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6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病历摘要
患者女,70岁,因"间断咳喘、喉间哮鸣15年,加重伴浮肿20 d,于2009年5月以"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入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患者于15年前受凉后突然出现咳嗽、喘憋、喉间哮鸣,于我院呼吸科门诊就诊治疗,考虑"慢性哮喘性支气管炎",予以中药口服治疗,症状得到部分缓解.同年出现上述症状加重,于某医院就诊,使用激素静脉及口服序贯治疗,症状再次得到基本控制.之后14年内间断在多家医院治疗,病重时住院,平均每年住院2~3次,并持续使用激素治疗(具体用量不详).2008年1月及8月先后因"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在2家三甲医院住院,住院期间查肺功能:通气功能重度阻塞障碍,弥散功能大致正常,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激素、抗炎平喘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长期予舒利迭250μg吸入治疗,同时辅以口服中药治疗,病情控制尚可.本次入院前20 d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喘加重,胸闷,伴双下肢及双眼睑浮肿,周身乏力.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复发性流产(RSA)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2月在本站与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20例RSA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RSA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120例RSA患者中27例妊娠失败,失败率为22.50豫;年龄、就诊时孕周、HOMA-IR、孕前有调理、流产次数>3次、内分泌异常、抗精子抗体阳性、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等对妊娠结局有重要影响(P<0.05);年龄、就诊时孕周、抗心磷脂抗体阳性为妊娠结局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控制RSA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尤其是妊娠结局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妊娠结局的失败率。 相似文献
23.
益气温阳活血法治疗胃癌化疗致神经毒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法内外合治对胃癌应用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所致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应用奥沙利铂后化疗出现神经毒性的64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30),对照组予甲钴胺片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温阳活血中药内外合治。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临床疗效、症状平均缓解时间及生活质量(KP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情况、临床疗效、治疗起效时间、KP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益气温阳活血法内外合治能有效治疗奥沙利铂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原发性腰椎管内肿瘤切除手术中使用改良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24例原发性腰椎管内肿瘤患者,术中用微型磨锯切断双侧椎板,保留双侧关节突,切断一侧棘上和棘间韧带,临时固定于一端,显微镜下摘除肿瘤,将带蒂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选取微型钛板固定。术后采用影像学检查以及日本骨科学会(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 )评定法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肿瘤成功切除,未出现脑脊液漏,无顽固性下腰痛,钛板固定可靠,回植椎板无塌陷,能有效融合。术后2年 JOA 评分由术前平均(11±2.6)分上升至(24±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优良率达83.3%。结论原发性腰椎管内肿瘤手术中应用改良带蒂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安全、有效,方法简单,重建了脊柱的解剖结构,维持了术后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5.
26.
27.
28.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UF-1000i automated urine formed elements analyzer in the diagnosi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Methods 150 urine specimen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UF-1000i in parallel with detection of leukocyte, yeast-like fungus, and bacteria. These detection results were collected for evaluation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nd scatter grams were recorded. At the same time, these samples were cultured for bacterial identification, which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UF-1000i. The clinical diagnose criteria of the UTI was performed as golden standard. As compare with results obtained with UF-1000i,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UF-1000i for diagnosi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were evaluated, and the consistency were analyzed among scatter grams, bacterial culture and final diagnosis. Results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from 146 specimen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 of UF-1000i was 32. 9% (48/146), the positive rate of urine culture is 28. 8% (42/146).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found (χ2 = 1.79 ,P = 0. 18 )and Kappa test showed a considerable consistency (K = 0. 775 6). The UF-1000i detection results showed the sensitivity 76. 0% ( 38/50 ), specificity 89. 6% ( 86/96 ),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79. 2% ( 38/48 )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87. 8% ( 86/98 ), respectively. The distribution of coccus and bacilli obtained from the UF-1000i testing was basical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sults of bacterial culture. Conclusion The "UTI-information" of UF-1000i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diagnosi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29.
30.
本研究旨在分析黄芪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TFA)联合顺铂对Lewis荷瘤小鼠的抗癌作用及机制,动物实验获得山西大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SXULL2018012)。肿瘤重量、肿瘤体积变化曲线、抑瘤率等药效学指标以及脏器指数分析显示黄芪总黄酮对顺铂的抗肿瘤作用具有增效减毒作用;进一步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黄芪总黄酮的作用靶点,结果显示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可能是抑制肺癌的主要活性成分,细胞肿瘤抗原p53 (TRP53)、与Ras相关的C3肉毒毒素底物1 (RAC1)、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erbB-2 (ERBB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 (STAT3)等靶点可能与黄芪总黄酮对顺铂的增效减毒作用相关;血清IL-6含量以及肿瘤组织STAT3、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黄芪总黄酮可能通过IL-6/STAT3通路来抑制肿瘤生长; UPLC-MS血清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提示,与肺癌相关的代谢通路包括鞘脂代谢通路、视黄醇代谢通路、甘油磷酸代谢通路、原代胆汁酸生物合成通路,黄芪总黄酮可回调成分相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