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987篇 |
免费 | 3414篇 |
国内免费 | 166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50篇 |
儿科学 | 622篇 |
妇产科学 | 130篇 |
基础医学 | 1896篇 |
口腔科学 | 742篇 |
临床医学 | 3935篇 |
内科学 | 2590篇 |
皮肤病学 | 338篇 |
神经病学 | 720篇 |
特种医学 | 1138篇 |
外科学 | 2771篇 |
综合类 | 8750篇 |
现状与发展 | 7篇 |
预防医学 | 4184篇 |
眼科学 | 267篇 |
药学 | 3905篇 |
36篇 | |
中国医学 | 3335篇 |
肿瘤学 | 14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4篇 |
2023年 | 395篇 |
2022年 | 1012篇 |
2021年 | 1184篇 |
2020年 | 1110篇 |
2019年 | 631篇 |
2018年 | 583篇 |
2017年 | 961篇 |
2016年 | 630篇 |
2015年 | 1263篇 |
2014年 | 1664篇 |
2013年 | 1972篇 |
2012年 | 3023篇 |
2011年 | 3009篇 |
2010年 | 2793篇 |
2009年 | 2586篇 |
2008年 | 2665篇 |
2007年 | 2548篇 |
2006年 | 2276篇 |
2005年 | 1734篇 |
2004年 | 1227篇 |
2003年 | 959篇 |
2002年 | 750篇 |
2001年 | 637篇 |
2000年 | 506篇 |
1999年 | 194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7篇 |
1982年 | 8篇 |
1966年 | 4篇 |
1964年 | 3篇 |
1958年 | 5篇 |
1957年 | 3篇 |
1956年 | 6篇 |
1955年 | 4篇 |
1954年 | 4篇 |
194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内镜窄带成像与染色技术诊断大肠肿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通过窄带成像技术(NBI)和染色放大方法对大肠新生性病变进行观察,比较这两种技术对大肠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精度差异。方法2006年6月至9月间,共302例年龄在加至80岁之间的患者进行了NBI肠镜检查,其中98例入选。内镜插入至回盲部,退镜时分别采用常规模式、NBI模式观察,发现病变后,分别用NBI模式及染色放大方法进行血管分型及腺管开口分型,然后行病理检查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在98例患者发现新生性病变147个,其中常规内镜下发现的病变有90.5%(133/147),采用NBI发现病变有98.6%(145/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漏诊的主要为平坦型病变。NBI观察对肿瘤性或非肿瘤的判断符合率为91.8%,染色内镜为82.3%(P〈0.01)。结论NBI技术观察黏膜表面变化,判断肿瘤或非肿瘤病变的符合率比普通内镜和染色内镜高,敏感性强;操作转换简单易行,尤其有利于平坦型病变的发现及诊断。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高龄(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及住院期间的预后。方法将连续247名接受直接PCI治疗的ST段抬高的AMI患者分为3组:≥75岁为高龄组(研究组,63例),65~74岁(老年组,80例)及<65岁(低龄组,10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高龄组及两个对照组患者接受直接PCI治疗的安全性及住院期间的预后。结果高龄组患者的外周血管严重病变、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及钙化弥漫性病变多于两个对照组,但三组PCI治疗的成功率相当(分别为90.5%、93.8%和95.2%,P>0.05);高龄组患者PCI后24h内肾功能恶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龄组患者住院期间严重心血管事件(死亡、再梗死)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2.7%、7.5%、2.9%,P=0.02)。大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T段抬高的高龄AMI患者直接行PCI治疗安全可行;但近期疗效略逊于低龄患者。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观察多巴酚丁胺负荷期间QT离散度(QTd)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3只小型中国家猪采用闭胸介入法制备急性冬眠心肌模型(右冠状动脉为靶血管),利用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实验(DSE,0~40 μg·Kg-1·min-1)检出冬眠心肌,之后成功复灌,处死动物,对心脏行TTC大体染色及光镜检查.分别于模型制备前后、DSE期间及复灌后观察QTd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10只动物(76.92%)成功制备成模型,病理检查未示心肌坏死改变.②模型制备成功后QTd较正常状态明显增加[(68.75±5.33)ms和(25.00±1.77)ms,P<0.05];复灌后明显降低[(35.62±3.47)ms和(68.75±5.33)ms,P<0.05],与正常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62±3.47)ms和(25.00±1.77)ms,P>0.05].③DSE期间QTd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双相反应的变化趋势.④模型制备成功后的QTd与DSE检出的急性冬眠心肌节段数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r=-0.64,P<0.05).结论 ①.急性冬眠心肌动物模型的QTd明显增加,早期有效复灌可降低QTd.②DSE期间急性冬眠心肌模型的QTd呈现双相反应趋势.③急性冬眠心肌模型的QTd是反映冬眠心肌数量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94.
罗格列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60 min的方法 ,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3 mg·kg-1·d-1)、模型组(生理盐水2ml/d)和假手术组(生理盐水2ml/d).再灌注后观察血清酶学改变,Evans blue、TTC双重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流式细胞术测定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检测凋亡蛋白Bcl-2、Bax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罗格列酮显著降低血清酶CK、LDH水平(P<0.01),缩小心肌梗死面积(P<0.01),增加Bcl-2、减少Bax表达(P<0.01),减少心肌细胞凋亡(P<0.01).结论 罗格列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5.
胰淀素及肾上腺髓质素与骨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淀素及肾上腺髓质素属于降钙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家族成员,有相似的二级结构,均可促进骨合成代谢。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降钙素受体、降钙素受体样受体及受体活性调节蛋白等相关分子可能是它们的受体,而蛋白激酶A、蛋白激酶C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与其胞内信号转导有关。临床研究发现血浆胰淀素水平在骨质疏松患者体内下降。作为新发现的骨代谢调节因子,它们将成为治疗代谢性骨病的一类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996.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冠心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心脏辅助装置之一,本文就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作用机制,在不同病变中对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以及作为辅助和过渡治疗,在各种高危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牙瘤摘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02例牙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其中研究组使用超声骨刀去骨,对照组使用高速涡轮机去骨,记录2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为... 相似文献
998.
999.
目的:总结腮腺区恶性淋巴瘤的CT表现,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例腮腺恶性淋巴瘤病例,回顾总结其临床特征,CT表现,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CT表现包括病灶的数目、大小、边界、密度和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所有病例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进行病理学分型,并通过Ki-67进行肿瘤细胞增殖分析.结果:本研究中20例恶性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其中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l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9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8例,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2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1例.CT图像上,MALT多表现为边界不清晰(7/9);有6例呈沿腮腺轮廓塑形性生长(6/9),密度不均匀8例(8/9);DLBCL: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结节影(7/8),可为单发(4/8)或多发(4/8),密度均匀(4/8)或不均匀(4/8).20例中14例伴有淋巴结肿大.20例患者Ki-67(+)分布于20%~90%,4例DLBCL的Ki-67(+)大于50%.结论:腮腺恶性淋巴瘤多表现为MALT或DLBCL,这两类恶性淋巴瘤在螺旋CT上均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