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86篇 |
免费 | 553篇 |
国内免费 | 30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8篇 |
儿科学 | 125篇 |
妇产科学 | 30篇 |
基础医学 | 392篇 |
口腔科学 | 101篇 |
临床医学 | 834篇 |
内科学 | 537篇 |
皮肤病学 | 46篇 |
神经病学 | 99篇 |
特种医学 | 218篇 |
外科学 | 577篇 |
综合类 | 1884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842篇 |
眼科学 | 43篇 |
药学 | 830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582篇 |
肿瘤学 | 3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68篇 |
2022年 | 188篇 |
2021年 | 208篇 |
2020年 | 215篇 |
2019年 | 91篇 |
2018年 | 113篇 |
2017年 | 158篇 |
2016年 | 113篇 |
2015年 | 246篇 |
2014年 | 374篇 |
2013年 | 426篇 |
2012年 | 573篇 |
2011年 | 663篇 |
2010年 | 620篇 |
2009年 | 525篇 |
2008年 | 550篇 |
2007年 | 512篇 |
2006年 | 482篇 |
2005年 | 413篇 |
2004年 | 264篇 |
2003年 | 205篇 |
2002年 | 158篇 |
2001年 | 144篇 |
2000年 | 103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8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7篇 |
1987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技术在高危出血风险患者血液净化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152例行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伴高出血风险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按时间段分为两组, A组(68例)采用肝素钠抗凝法, B组(84例)
采用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法。观察两组滤器、静脉壶的凝血情况,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滤器前后全血活化凝血时间及
电解质等指标。结果:与A组比较,B组滤器和静脉壶凝血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降低 (P<0.05),且患者新发出血和原有
出血加重发生率也大大下降;A组滤器后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在治疗后各时间点较治疗前延长
(P<0.05),而B组滤器后的ACT浓度在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
pH,Na+,HCO3
–,Ca2+浓度均维持在正常范围。结论: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技术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可取得良
好的局部抗凝效果,出血风险低,是高危出血风险患者理想的体外抗凝方法。 相似文献
102.
为了对比微创经皮手术与开放手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收集了10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采取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按采取的手术方法分为微创经皮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12~18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微创经皮手术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天VAS评分和不良切口愈合率均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但术中X线透视次数显著多于开放手术组;两组术后1年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值、Cobb''s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内固定失败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微创经皮手术与开放手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都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前者虽然存在较多的X线暴露的缺点,但创伤更小,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分析tCGA数据库中肝内胆管癌(ICC)高通量测序数据,寻找其预后相关基因,构建风险模型,并研究其在ICC组织中表达及作用通路。方法 下载tCGA数据库中33例ICC组织和8例癌旁组织中的RNA-seq表达矩阵数据和患者临床资料信息,利用edgeR软件包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预后相关差异基因,对差异基因绘制生存曲线,筛选出具有临床意义的基因,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并构建风险模型,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了解预后相关基因的作用通路。结果 通过edgeR分析后得到6 617个差异基因(筛选标准为|log2 Fold Change|>1,P<0.05),其中高表达组4 094个,低表达组2 523个。通过功能富集发现,这些基因主要集中在化学物致癌作用、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系统、细胞色素P450对异生物质的代谢影响以及视黄醇代谢通路。经单因素Cox回归、R软件“survival”包生存曲线分析显示,UCN2、CST1、PROS1、SLC35E4、PEMT五个基因对ICC患者预后存在显著性影响。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CST1、PEMT、PROS1构建的风险模型对ICC患者预后具有判断作用。结论 UCN2、CST1、PROS1、SLC35E4、PEMT基因可能成为ICC预后判断指标,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lastic syndromes,MDS)属于中医的"髓毒劳",其基本病机为正虚毒结,是由毒邪内犯髓府导致精血不得化生所致,治疗当以解毒祛邪、扶正固本为主。首先,主靶方选用升麻鳖甲汤主攻毒邪内蕴。其次,根据不同的体质选用次靶方:若气血为痰湿之邪壅滞不通,当祛痰化湿,方选涤痰汤;若邪盛迫自妄行之自行不畅,当清热凉血,方选犀角地黄汤;若邪盛迫血妄行之血行不畅,当活血化瘀,方选血府逐瘀汤;若病邪迁延不愈,邪毒暗耗肾阴或损伤肾阳,致阴阳互损,当补益肾阴肾阳,方选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最后,可将西医节拍式化疗运用到MDS治疗中,具体方案是口服依托泊苷,一次50 mg,一周2次,再联合升麻鳖甲汤等中药汤剂随证加减,持续性抑制作用与间歇性打击可以从更大程度上减缓疾病的进展,抑制肿瘤细胞过度增殖,降低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研究骨转换标志物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Ⅰ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并发骨质疏松中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PD患者105例,根据是否合并骨质疏松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对所有患者检测25(OH)D、甲状旁腺激素、骨钙素、β-CTX、PINP等骨代谢指标,分析各指标与骨质疏松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①骨质疏松组少动强直型比例、女性比例、PINP、骨钙素、β-CTX水平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组25(OH)D水平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与骨钙素(r=0.28,P=0.005)、β-CTX(r=0.36,P=0.001)、PINP(r=0.40,P<0.001)均呈正相关,与25(OH)D(r=-0.30,P=0.002)、PINP/β-CTX(r=-0.56,P<0.001)均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多因素二元Lo- 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25(OH)D(OR=0.95,95%CI:0.84~0.98,P=0.041)、PINP/β-CTX(OR=0.90,95%CI:0.83~0.98,P=0.017)是 PD病合并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④ROC曲线分析示25(OH)D联合PINP/β-CTX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2,灵敏性=0.80,特异性=0.84,P<0.001。结论:血清25(OH)D水平及PINP/β-CTX比值与P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密切相关,在PD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中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二者联合检测时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分析各中医妇科流派对崩漏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各妇科流派治疗崩漏的处方,采用频数分析挖掘核心药物,统计药物归经情况,采用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对核心药物使用规律进行挖掘。结果 收集处方27个,涉及中药110味。核心药物23味,前5位为白芍、地黄、当归、熟地黄、阿胶,药物主归肝肾脾心经。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8个药物组合,常用的是牡丹皮和地黄。聚类分析得到7个药物聚类组合。结论 各中医妇科流派灵活运用多种止血法,治疗崩漏均不忘顾护阴血。 相似文献
109.
结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际,根据物联网技术设计医院病房监控系统,介绍该系统的总体设计、网络通讯开发、GPRS短信服务、数据库设计及运行情况,该系统的使用使得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尽而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成熟因子beta(GMFB)在氧化应激诱导的ARPE19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0、0.25、0.5、1、2mmol乙二醛处理ARPE19细胞24h,其中对照组用0mmol/L乙二醛处理,实验组以0.25~2mmol/L乙二醛处理,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GMFB的表达;实验组用1μg/ml GMFB处理ARPE19细胞24h,对照组不做处理,进行RNAseq,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基因表达的差异,选取其中表达差异大于1.5倍且P<0.05的基因作为差异表达的基因,对其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结果 经乙二醛处理的各组ARPE19细胞GMFB表达上调,以0.5mmol/L处理组的GMFB上调最为显著。对GMFB处理的ARPE19细胞进行全基因表达谱检测,结果显示,在被检测的19966个基因中,实验组和正常组间有显著差异表达(改变1.5倍)的基因有583个。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的有265个,下调的有318个。GO分析表明,GMFB与细胞代谢、细胞催化等生物过程相关。KEGG分析显示,GMFB与细胞代谢通路、癌症通路、Wnt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炎症基因CCL26、CXCL8和NF-κB1表达升高,提示GMFB与炎症相关。结论 GMFB在氧化应激诱导的ARPE19细胞中表达明显上调,GMFB可能影响细胞间连接,参与Wnt信号通路、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和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