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24篇
  免费   10169篇
  国内免费   4733篇
耳鼻咽喉   904篇
儿科学   1475篇
妇产科学   706篇
基础医学   4728篇
口腔科学   1858篇
临床医学   11329篇
内科学   8395篇
皮肤病学   1146篇
神经病学   2291篇
特种医学   3620篇
外科学   7422篇
综合类   21484篇
现状与发展   13篇
预防医学   11102篇
眼科学   994篇
药学   8870篇
  116篇
中国医学   8385篇
肿瘤学   4288篇
  2024年   411篇
  2023年   1371篇
  2022年   2709篇
  2021年   3437篇
  2020年   3129篇
  2019年   1630篇
  2018年   2105篇
  2017年   2714篇
  2016年   2200篇
  2015年   3752篇
  2014年   4647篇
  2013年   6030篇
  2012年   7405篇
  2011年   7752篇
  2010年   7231篇
  2009年   6600篇
  2008年   6243篇
  2007年   5980篇
  2006年   5277篇
  2005年   4113篇
  2004年   2869篇
  2003年   2333篇
  2002年   1864篇
  2001年   1782篇
  2000年   1199篇
  1999年   596篇
  1998年   409篇
  1997年   415篇
  1996年   405篇
  1995年   330篇
  1994年   261篇
  1993年   248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119篇
  1989年   143篇
  1988年   125篇
  1987年   106篇
  1986年   109篇
  1985年   98篇
  1984年   77篇
  1983年   81篇
  1982年   64篇
  1981年   67篇
  1980年   45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25篇
  1977年   36篇
  1976年   32篇
  1954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1.
目的我们应用平衡法门控心血池显像技术对不同Killip分级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左室总体和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参数的对比分析。方法对照组15例(G0),前壁心肌梗死KillipⅠ级17例(G1),前壁心肌梗死KillipⅡⅢ级12例(G2)。利用平衡法门控心血池显像技术评价3组的左室总体和局部的收缩与舒张功能。结果①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在LVEF,ESC 2个参数中,G1比G0有显著差异(P<0.05),G2分别比G1和G0有显著差异(P<0.05)。在PER、1/3EF、1/3ER 3个参数中,G2分别比G1和G0显著下降(P<0.05)。②左室总体舒张功能,在PFR、1/3FF、1/3FR、EDC中,G1比G0有显著差异(P<0.05),G2分别比G1和G0有显著差异(P<0.05)。③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在以LVREF为参数时,G1在4个节段比G0显著差异(P<0.05),G2在所有6个节段中比G1和G0均显著下降(P<0.05)。④左室局部舒张功能,在以LVR1/3FF为参数时,G1在4个节段比G0显著下降(P<0.05),G2在所有6个节段比G0和G1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前壁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功能受损或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为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12.
目的应用显微手术夹闭、血管内栓塞和栓塞后手术夹闭3种治疗方法,探讨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方案。方法显微手术瘤颈夹闭30个动脉瘤,栓塞34个动脉瘤,栓塞后夹闭15个动脉瘤。结果夹闭组30个完全夹闭,无复发,死亡率6%(2/30)。栓塞组完全闭塞率70.6%(24/34),复发率17.6%(6/34),死亡率11.8%(4/34)。栓塞后手术组15个完全夹闭,无复发,死亡率6.7%(1/15)。治疗结束用GOS评价,1个月后3组良好率分别为80.0%、79.4%和80.0%;半年后良好率分别为90.0%、88.2%和86.7%。结论显微手术瘤颈夹闭术仍然是治疗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具有1次治疗彻底和复发率低的优势,并可作为栓塞失败的补救手段。  相似文献   
113.
三维超声对胎儿体表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成像在胎儿体表畸形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三维超声仪对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妊娠20~41周的3241例孕妇、共3277个胎儿进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统计并比较超声诊断与随访结果。结果:140例各种发育异常胎儿,其中体表畸形胎儿34例,二维超声诊断正确者21例,9例体表畸形胎儿二维超声检查不能作出明确诊断;三维超声进一步检查诊断正确者共30例;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误诊1例胎儿足内翻,生后证实正常,漏诊1例耳廓缺失、2例多指畸形,生后随访证实。三维超声对胎儿体表畸形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0.91%、99.97%、99.88%;二维超声对胎儿体表畸形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3.64%、99.97%、99.60%。结论:三维超声能直观显示胎儿体表结构,三维超声检查诊断胎儿体表畸形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高,是二维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与二维超声联合应用,可提高胎儿体表畸形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4.
自增强可吸收内固定治疗儿童肘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自增强可吸收内固定治疗儿童肘部骨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2年7月-2003年12月,25例儿童肘部骨折应用自增强可吸收内固定螺钉或棒固定,对其手术方法、骨折愈合、功能恢复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10-24个月)。所有骨折均于4周内达到临床愈合。1例肱骨髁上骨折因可吸收棒穿于皮下引起疼痛,妨碍关节活动,于术后6周拔除,恢复良好。1例肱骨内上髁骨折予可吸收螺钉固定,为保持骨折复位稳定,术后伸肘位石膏固定3周致关节僵硬,经CPM被动活动锻炼后肘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其余病例在最后一次随访时,均关节活动良好,无畸形发生,也未见局部无菌性反应。结论自增强可吸收内固定治疗儿童肘部骨折可靠有效,近期随访效果满意,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检测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肝组织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状况,TTV感染与肝组织炎症程度 及与血液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TTV,并经原位 杂交证实;对TTV阳性和阴性组的血液学生化指标,诸如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 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γ 球蛋白(γ G)、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进行了比较。 结果 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TTV抗原(TTVAg)阳性15例,检出率为28.8%;阳性物质主要定位于肝细 胞浆内,呈棕黄色细小颗粒,偶见肝细胞核内有表达;TTV阳性表达细胞呈单个、散在或片簇状分布;TTVAg阳性的 组织切片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可观察到病毒性肝炎的一些病理变化,如肝细胞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嗜酸 样变、灶性坏死、凋亡、小叶内及汇管区炎细胞浸润;从15例TTVAg阳性病例中任选10例进行TTV DNA原位杂交 检测,结果8例阳性,二者符合率80.0%;同时对5例免疫组化TTVAg阴性肝组织进行TTV DNA原位杂交检测,结 果5例均为阴性,二者符合率100%;TTVAg阳性组ALT、AST、TBIL、γ G均值均高于TTVAg阴性组,ALB、PTA 均值均低于TTVAg阴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16.
117.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快速的真菌DNA提取方法,提高真菌DNA提取效率,减少毒性和污染性,以适应临床研究需要。方法同时用溶细胞酶结合Biospin真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提取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净平滑念珠菌基因组DNA,用A260/A280的比值检测DNA的纯度并计算质量浓度,同时行聚合酶链反应(PCR)以评价其可靠性。结果溶细胞酶结合Biospin真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成功提取所用真菌基因组DNA,其纯度及质量浓度能满足PCR反应的要求。结论用溶细胞酶结合Biospin真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提取DNA,简单、快速、高效,可用于PCR反应。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前及住院期间卒中各危险因素的干预状况,发现临床实践与证据之间的差距,提高临床医生对卒中一级预防的认识,指导今后的临床治疗。方法 本调查为横断面调查研究,回顾性调查167例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前及住院期间对卒中主要危险因素的干预情况。结果 被调查的患者中,入院前有46.7%的患者有高血压;36.0%的患者有吸烟史;19.8%的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0.6%的患者有心房颤动;23.4%的患者有脂代谢异常。出院前有56.9%的患者被诊断高血压;81.4%的患者存在脂代谢异常。入院前与出院前对血压的药物干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5.6%及80.0%,P >0.05);入院前后的降脂治疗(分别为25.6%及69.1%,P <0.01)及降糖治疗(分别为82.0%及97.6%,P <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院前对危险因素干预的达标率较低,应加强2型糖尿病患者及临床医生对卒中一级预防的认识,提高卒中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率。  相似文献   
119.
120.
CT的分叶征表现在肺内孤立结节影像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CT的分叶征表现在肺内孤立结节影像诊断的价值以及CT多平面重组(MPR)对此征检出的意义。方法观察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137例及良性肺内结节45例,将结节的边缘分为4型。对28例肺癌、22例良性结节行MPR,考察其显示分叶征的作用。引入可能性比值(likelihood ratios,LR)以量化良恶性病变在形态学上存在重叠的表现。结果Ⅰ型边缘结节对良性病变的特异性为83.3%(20/24),敏感性为44.4%(20/45)。Ⅳ型边缘结节对周围型小肺癌的特异性为97.6%(83/85),敏感性为60.7%(83/137)。表明Ⅰ型边缘是良性病变的特点;而Ⅳ型边缘是恶性病变的特征。Ⅳ型边缘的结节恶性病变在MPR重组图像上的检出率为64.3%(18/28),与横断面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叶征对肺内孤立结节的诊断有价值,MPR配合横断面薄层图像有助于提高该征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