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427篇 |
免费 | 5266篇 |
国内免费 | 411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50篇 |
儿科学 | 484篇 |
妇产科学 | 567篇 |
基础医学 | 6547篇 |
口腔科学 | 1026篇 |
临床医学 | 7807篇 |
内科学 | 8046篇 |
皮肤病学 | 493篇 |
神经病学 | 2826篇 |
特种医学 | 204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2篇 |
外科学 | 5333篇 |
综合类 | 10356篇 |
现状与发展 | 19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3746篇 |
眼科学 | 1775篇 |
药学 | 6137篇 |
39篇 | |
中国医学 | 3498篇 |
肿瘤学 | 46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5篇 |
2023年 | 1032篇 |
2022年 | 2527篇 |
2021年 | 3254篇 |
2020年 | 2332篇 |
2019年 | 1887篇 |
2018年 | 2119篇 |
2017年 | 1791篇 |
2016年 | 1748篇 |
2015年 | 2729篇 |
2014年 | 3368篇 |
2013年 | 2772篇 |
2012年 | 4159篇 |
2011年 | 4665篇 |
2010年 | 2693篇 |
2009年 | 2240篇 |
2008年 | 2848篇 |
2007年 | 2856篇 |
2006年 | 2856篇 |
2005年 | 2849篇 |
2004年 | 1882篇 |
2003年 | 1748篇 |
2002年 | 1501篇 |
2001年 | 1201篇 |
2000年 | 1280篇 |
1999年 | 1338篇 |
1998年 | 898篇 |
1997年 | 844篇 |
1996年 | 656篇 |
1995年 | 613篇 |
1994年 | 515篇 |
1993年 | 317篇 |
1992年 | 393篇 |
1991年 | 312篇 |
1990年 | 289篇 |
1989年 | 241篇 |
1988年 | 225篇 |
1987年 | 172篇 |
1986年 | 143篇 |
1985年 | 105篇 |
1984年 | 46篇 |
1983年 | 42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15篇 |
1977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35年 | 4篇 |
191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阴道哑铃训练联合性行为疗法在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深圳市龙华中心医院诊治的80例产后性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和阴道哑铃训练及性行为疗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盆底肌肉锻炼,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阴道动态压力变化、盆底功能(PFDI-20评分、PFIQ-7评分)、负性情绪(SAS评分、SDS评分)、性功能(FSFI评分)和生活质量(SF-36评分)改善情况。结果①阴道动态压力:治疗后,两组患者阴道动态压力均比治疗前有所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②盆底功能:治疗后,两组患者PFDI-20评分、PFIQ-7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③负性情绪:治疗后,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④性功能:治疗后,两组患者FSFI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⑤生活质量: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和阴道哑铃训练联合性行为疗法可以有效增加患者阴道动态压力,改善盆底功能和负性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性功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究联合应用钬激光和光动力治疗面部鳞状细胞癌(SCC)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有效控制面部SCC的恶化乃至治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将48例面部SCC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光动力局部照射治疗)和试验组(光动力联合钬激光照射治疗),每组各24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5 min、30 min、60 min时鳞癌细胞温度的统计学差异,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的统计学差异。结果2组患者鳞癌细胞温度0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15 min、30 min、60 min时鳞癌细胞温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联合应用钬激光和光动力对面部SCC患者展开治疗,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皮损缩小以及消失的时间,同时增加鳞癌细胞温度,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单纯使用钬激光进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研究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deintegrin metalloproteinase,ADAM)17、Notch1及α-平滑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EMs病人异位内膜40例(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25例(在位内膜组),正常内膜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及半定量分析法分别检测ADAM17、Notch1、α-SMA在三组中的表达。分析异位内膜组织中ADAM17、Notch1、α-SMA的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ADAM17、Notch1、α-SMA在三组中的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ADAM17、Notch1、α-SMA在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组(4.77±1.35比3.24±1.09,4.40±1.24比3.44±0.96,4.42±1.30比3.36±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内膜组的表达高于正常内膜组(2.36±1...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服用磷结合剂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Morisky-8服药依从性量表对23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服磷结合剂进行调查。结果 232例患者服药依从性总分为(5.45±1.80)分。112例(48.28%)服药依从性良好,120例(51.72%)依从性差。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在职是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服磷结合剂的依从性不足,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筛查标准,完善随访管理制度,针对高龄、低收入、在职及婚姻状态不佳等高危人群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采用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联合或不联合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33例,其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21~57岁,平均37.5岁。根据术前脊髓神经损伤Frankel评定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2例,D级10例,E级18例,术前Cobb角为23.40±1.64°,椎体平均高度前缘32.02±2.99% 和后缘78.27±1.65%。结果 本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9h(3~5h),平均出血量为495mL(200~800mL),术后发生未伤口感染、血肿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经术后X线照片检查,未发现内固定材料断裂、松动以及胸腰椎骨折、移位。随访6~24个月,术后Cobb角为3.15±1.64°,椎体平均高度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0.15±1.72)%和后缘(98.09±1.14)%。神经功能恢复:A级1例,B级0例,C级1例,D级2例,E级29例。结论 后路钉棒系统手术相对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可靠,是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比较社工和护士两类不同个案管理员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佛山市两个不同城市社区共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社区分为两组,分别由精神专科护士(护士组)和社工(社工组)担任个案管理员,开展为期1年的个案管理研究。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第2版(WHO-DASⅡ)在入组时、入组第3、6、9、12月时测评两组康复情况,结束时采用自编服务满意度评价表测评服务满意度。结果个案管理后,护士组BPRS评分低于社工组(F=7.326,P0.05);两组WHO-DASⅡ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00,P0.05),护士组与他人相处分项评分低于社工组(F=6.189,P0.05),社工组家务活动分项评分低于护士组(F=4.173,P0.05),社工组社会参与分项评分低于护士组(F=4.065,P0.05);护士组和社工组患者疾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3%vs.10.41%,χ~2=0.123,P0.05)。护士组在服务满意度评估病情控制有效性上满意度更高(χ~2=9.216,P0.05),社工组在减轻家庭照看负担上满意度更高(χ~2=7.935,P0.05)。结论精神专科护士和社工作为个案管理员可能均有利于提升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筛选淋巴瘤患者血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发现淋巴瘤早期诊断与人群筛查的血清学特异性标志。方法 应用SELDI-TOF-MS技术检测96例淋巴瘤患者血清特异性标志物,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NHL)86例,霍奇金淋巴瘤(HL)10例,以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生物化学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β2-微球蛋白(β2-MG)和糖链抗原125(CA125)。结果 在质荷比(M/Z)为0.2~16.0间,NHL患者有15个蛋白质含量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M/Z为 6880、8564、8692和13 751的蛋白质低表达对淋巴瘤的敏感度与特异度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29 %和80.00 %、78.13 %和73.30 %、75.00 %和80.00 %、71.88 %和83.30 %。4个蛋白质对淋巴瘤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蛋白质联合检测淋巴瘤特异度达100.00 %,与LDH的灵敏度21.74 %、CA125的灵敏度56.80 %、β2-MG的灵敏度70.50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M/Z为6880、8564、8692和13 751的蛋白质行质谱检测,有望作为人群筛查、诊断淋巴瘤的血清学特异性标志。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Visual acu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ataract in Doumen County, China.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cataract surgery in achieving sight restoration and vision-related quality-of-life (QOL) in patients from rural southern China. DESIGN: Population-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PARTICIPANTS: A total of 109 cataract operated persons (152 eyes) and 654 unoperated persons. METHODS: Cluster sampling was used in identifying a random sample of 5342 persons 50 years of age and older for visual acuity and eye examinations. Visual functioning (VF) and QOL questionnaires were administered to aphakic and pseudophakic individuals, unoperated persons with presenting visual acuity less than 0.10 in either eye, and a sample of those with normal vision. MAIN OUTCOME MEASURES: Distance visual acuity, VF, and QOL questionnaire scores. RESULTS: Among the cataract operated participants, 43 (39.4%) were bilaterally operated on, 32.1% had presenting visual acuity less than 0.10 in both eyes with 8.3%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0.32 in both eyes. Of operated eyes, 52.6% presented with visual acuity less than 0.10, 23.7%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0.32; with best correction, the corresponding percentages were 21.1% and 42.1%. Uncorrectable aphakia due to surgical complications was common. In a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model, better visual acuity outcomes we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level surgeon practice settings and recent surgery. On a 0 to 100 scale, mean VF and QOL scores for the cataract operated population were 41.6 and 54.5, respectively. Mean scores ranged from 84.4 and 93.4, respectively, for the unoperated persons with normal vision, to 14.6 and 31.2, respectively, for those with visual acuity less than 0.05 in both eyes. The VF and QOL scores wer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presenting visual acuity in both cataract operated and unoperated populations (r = 0.49-0.64). Scores among the cataract operated population were not influenced by age, gender, or education level. Among the unoperated population, lack of educ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VF and QOL scores (P = 0.017 and P = 0.005, respectively), and older age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QOL scores (P < 0.001). CONCLUSION: Patients in rural southern China are not realizing the full sight-restoring potential of modern-day cataract surgery. Remedial efforts are neede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local eye surgeon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