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54篇 |
免费 | 1420篇 |
国内免费 | 73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4篇 |
儿科学 | 247篇 |
妇产科学 | 64篇 |
基础医学 | 867篇 |
口腔科学 | 247篇 |
临床医学 | 1461篇 |
内科学 | 1366篇 |
皮肤病学 | 101篇 |
神经病学 | 318篇 |
特种医学 | 48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036篇 |
综合类 | 2797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1088篇 |
眼科学 | 170篇 |
药学 | 1363篇 |
25篇 | |
中国医学 | 1269篇 |
肿瘤学 | 6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5篇 |
2023年 | 355篇 |
2022年 | 731篇 |
2021年 | 876篇 |
2020年 | 670篇 |
2019年 | 497篇 |
2018年 | 441篇 |
2017年 | 503篇 |
2016年 | 427篇 |
2015年 | 700篇 |
2014年 | 722篇 |
2013年 | 775篇 |
2012年 | 1083篇 |
2011年 | 1046篇 |
2010年 | 918篇 |
2009年 | 752篇 |
2008年 | 701篇 |
2007年 | 592篇 |
2006年 | 468篇 |
2005年 | 387篇 |
2004年 | 269篇 |
2003年 | 191篇 |
2002年 | 143篇 |
2001年 | 132篇 |
2000年 | 101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68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从1997年8月以来,笔者在临床上应用穴位注射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回顾性总结近20年来颧弓缩窄和下颌角截骨技术的演变及改进,通过比较各种手术方法,探索一套相对安全、有效、易操作的面部轮廓整形技术.方法 自1988年5月至2008年11月,对585例患者行颧弓缩窄术和下颌角截骨术.2002年之前采用文献报道的多种方法对颧弓及下颌角行截骨整形;2002年之后改进了截骨方法,采用楔形截颧骨法及斜形全厚下颌角和下颌下缘截骨法行面部轮廓整形.口内切口的颧骨复合体楔形截骨联合耳前颧弓不完全骨折截骨后,可将颧弓向内、向前移位,以达到缩窄中面部的目的 ;采用口内入路的下颌角和下颌下缘的斜彤全厚截骨,于下颌角截骨时,保持去除下颌角和下颌下缘的外板大于内板,以使术后面中下部轮廓较完美.并总结各类方法的手术指征、主要并发症等,比较改进后的楔形截颧骨法及斜形全厚下颌角和下颌下缘截骨法较之常规术式的优缺点.结果 口内切口入路在颧骨和下颌角整形中有明显的优势.楔形截颧骨法较常规的更有效、可靠.同时,接受斜形下颌角和下颌下缘截骨整形的患者获得了良好的疗效,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 楔形截颧骨法及斜形全厚下颌角和下颌下缘截骨手术是相对安全、有效且易掌握的改良的面部轮廓整形术式. 相似文献
63.
目的:依据颅眶创伤畸形诊断分类选择相应术式予以整复,并通过规范化治疗改善整复疗效。方法:81例创伤性颅眶畸形均经三维cT确诊为颅-眶-颧颌骨折和畸形。将其分为适合于选择手术术式的四类:①颅骨缺损;②眶壁爆裂骨折;③普通眶周骨折;④复杂眶周骨折。结果:①颅骨缺损12例(14.8%),采用自体肋骨或颅骨板移植获得良效;②眶壁爆裂骨折16例(19.7%),手术还纳眶内容、封闭疝孔、恢复眶腔容积和眼球位置;③普通眶周骨折21例(25.8%):以骨缺损形态体积相同的骨组织修复,无骨质缺损者则截骨,使骨折段复位固定;④复杂眶周骨折32例(39.5%):截断错位愈合的骨折线将眶-颧-颌复合体复位;眶粉碎者,应用CAD/CAM快速成型技术预制人工骨眶,手术效果良好。本组所有病例未出现植骨坏死、外露、畸形复发、眶内血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颅骨缺损的整复仍以自体骨移植、钛网修复效果较好。眶爆裂骨折晚期畸形以植入自体骨或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矫正复视、眼球复位为主。普通眶周骨折:采取截骨、植骨或生物材料植入修复的手术方案。复杂眶周骨折晚期畸形最有效的方法是截断错位愈合的骨折段,复位颅面骨结构形态。典型的Le Fort型骨折,宜采用Le FortⅠ~Ⅲ型截骨手术。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肝脏祖细胞标志物c-kit在人肝硬化及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30例肝硬化、40例肝细胞肝癌标本及3例正常组织标本进行常规组织学观察以及c-kit、CD45免疫组化染色,对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及肝硬化组织门静脉炎症程度进行分型和评分,分析c-kit表达与肝硬化及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结果正常肝脏中c-kit染色阴性。20/30例肝硬化中发现c-kit(+)细胞,位于门脉周围区域和纤维间隔内,个别阳性细胞整合到成熟胆管,肝硬化结节中没有发现c-kit(+)细胞。19/40例HCC组织中存在c-kit (+)肿瘤细胞,在肿瘤细胞之间或肿瘤结节周围分散分布。HBsAg及Anti-HBc在c-kit(+)与c-kit (-)HCC之间表达有显著性差异(χ^2=5.063,P〈0.05;χ^2=6.667,P〈0.05)。c-kit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紧密相关(χ^2=10.384,P〈0.05),分化程度越低,c-kit表达越高。结论骨髓来源的肝脏祖细胞参与了部分肝硬化病变过程中的肝再生及HCC的形成和发展,c-kit表达情况对于判断HCC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在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种植体骨整合过程中的变化及表达.方法 45只3个月龄SD健康雄性大鼠,将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25只和正常对照组20只.首先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DM组和DM种植组,每组10只.将20只正常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正常种植组,每组10只.分别于正常种植组和DM种植组的胫骨近骺端植入纯钛种植体,植入10周后于下腔静脉采血,保存所采集标本,用RF-5301PC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中AGEs含量的变化.硬组织标本采用不带种植体脱钙切片,以正常组为对照,HE染色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种植体周围RAGE的表达.结果 10周后,DM种植组和DM组与正常对照组和正常种植组相比,血清中AGEs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种植组和DM种植组与正常对照组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RAGE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DM种植组与DM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种植体骨组织愈合过程中AGEs和RAGE相互作用是影响2型糖尿病种植体骨结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深圳市福田区腹泻病例中病菌感染现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哨点医院采集门诊未使用抗生素腹泻监测患者的大便样本、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进行致病菌的分离培养,对阳性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结果福田区腹泻病例监测中肠道致病菌感染率为11.45(115/1004),检测出沙门菌、副溶血弧菌、EPEC、EIEC、ETEC,在不同年龄段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病例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EPEC、EIEC、ETEC感染季节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沙门菌、副溶血弧菌感染情况在不同季节有明显差异(P〈0.05),沙门菌、副溶血弧菌感染在夏季较多见;常住与暂住人群的感染构成比有显著差别(P〈0.01);男女性别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福田区要重点加强辖区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防治,在夏季要加强沙门菌、副溶血弧菌的监测与防治,注重暂住人群的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67.
目的:通过对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处理方法的改进,找出一种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理想替代材料。方法:取24只兔子,将兔左侧面神经上颊支切断以造成面神经缺损1.0cm的模型,根据修复方法不同,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为联合运用冻融法和化学法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组,对照组为自体面神倒置修复组,每组12只。术后3个月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有髓神经纤维计数以及电镜观察,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对面神经恢复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两组兔子均存活,切口愈合良好,兔面形基本对称;实验组与对照组左侧面神经上颊支传导速度分别为(55.74±10.56)m/s及(61.34±9.72)m/s,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移植体远端吻合口邻近4.0mm段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分别为(18173.62±918.38)n/mm2及(18601.21±982.31)n/mm2,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电镜检查结果相似。结论:联合运用冻融法和化学法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能满意修复一定长度的面神经缺损,可以作为自体神经的一种有效替代物。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后心包积液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2 462例患者临床资料,定义心包积液诊断标准.观察心包积液患者与无积液患者的临床表现,对症治疗,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509例(2.3%)患者有心包积液262例有临床特殊症状,其中51例有心包压塞的临床表现.有、无心包积液的患者年龄、性别、冠心病史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体重、瓣膜病、主动脉阻断和体外循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包积液的危险因素有大体重,术前心功能Ⅲ、Ⅳ级,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大血管疾病,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延长.超声引导下的心包积液穿刺引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9.
SD大鼠MSX-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功能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SD大鼠颅颌面发育相关基因MSX-2与PcDNA 3.1融合的高效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MSX-2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SD大鼠MSX-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采用PCR技术,扩增编码MSX-2基因,TA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再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的BamHI和Xhol位点.对该重组体进行酶切鉴定,以及测序验证.重组体转染HEK293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重组MSX-2基因的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SX-2经PCR扩增、酶切鉴定均显示有476bp左右的特异性基因片断,证明MSX-2基因正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中;碱基序列的测定证明重组质粒中含有SD大鼠的MSX-2基因序列.重组体转染HEK293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可检测到重组MSX-2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特异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SD大鼠MSX-2基因的高效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MSX-2基因的功能及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0.
改良"箭头"皮瓣法乳头乳晕再造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改良"箭头"皮瓣法乳头乳晕再造术的应用经验.方法 将"箭头"皮瓣法乳头乳晕再造术的设计经过凋整改进,为曾使用自体组织行乳房再造的患者再造乳头乳晕12例,其中2例采用改良"箭头"皮瓣法+薄中厚皮片移植乳头乳晕再造,4例采用改良"箭头"皮瓣法+自体肋软骨埋置+乳晕文身的乳头乳晕再造,6例采用"箭头"皮瓣法+乳晕文身的乳头乳晕再造.结果 再造乳头全部成活,其中2例术后1个月时再造乳头回缩完全变平,其余10例术后3个月时再造乳头回缩率约50%,跟踪随访6个月至1年,再造乳头大小稳定,与对侧基本对称.结论 本手术方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且无需另选供区,远期乳头突度维持也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