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348篇 |
免费 | 1470篇 |
国内免费 | 90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5篇 |
儿科学 | 354篇 |
妇产科学 | 83篇 |
基础医学 | 906篇 |
口腔科学 | 375篇 |
临床医学 | 1811篇 |
内科学 | 1291篇 |
皮肤病学 | 142篇 |
神经病学 | 338篇 |
特种医学 | 668篇 |
外科学 | 1402篇 |
综合类 | 3975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2068篇 |
眼科学 | 176篇 |
药学 | 1747篇 |
25篇 | |
中国医学 | 1611篇 |
肿瘤学 | 6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6篇 |
2023年 | 202篇 |
2022年 | 487篇 |
2021年 | 653篇 |
2020年 | 552篇 |
2019年 | 302篇 |
2018年 | 280篇 |
2017年 | 421篇 |
2016年 | 324篇 |
2015年 | 578篇 |
2014年 | 762篇 |
2013年 | 1063篇 |
2012年 | 1462篇 |
2011年 | 1410篇 |
2010年 | 1335篇 |
2009年 | 1173篇 |
2008年 | 1221篇 |
2007年 | 1170篇 |
2006年 | 1011篇 |
2005年 | 835篇 |
2004年 | 593篇 |
2003年 | 466篇 |
2002年 | 371篇 |
2001年 | 378篇 |
2000年 | 295篇 |
1999年 | 116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8篇 |
1988年 | 5篇 |
1986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3篇 |
1963年 | 3篇 |
1962年 | 4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5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1948年 | 1篇 |
193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目的 评价气囊辅助内镜(BAE)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 方法 对168例临床疑似小肠肿瘤患者行BAE检查。其中100例和30例患者分别同时行腹部CT和胶囊内镜(CE)检查,最后进行汇总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168例患者最后经病理证实小肠肿瘤104例,其中BAE检出小肠肿瘤101例,BAE对小肠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12%、100.00%。100例腹部CT病变检出率为52%(52/100),确诊小肠肿瘤44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97%、78.95%。30例CE病变检出率为80%(24/30),确诊小肠肿瘤16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21%、27.27%。 结论 气囊辅助内镜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很好的安全性,可提高小肠肿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52.
目的 探讨早期肠道菌群干预对帕金森病(PD)患者肠道便秘症状及多巴丝肼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15月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初次诊断的PD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肠道菌群干预组(n=57)与对照组(n=57),两组均予多巴丝肼片常规初始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三联活菌制剂调理肠道菌群,采用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等评估患者便秘症状及满意度,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Ⅲ)等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症状及心理状态。结果 1干预组较治疗前及较对照组的PAC-QOL,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BSFS)评分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较治疗前UPDRS-Ⅲ运动评分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4周时UPDRS-Ⅲ评分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组较对照组治疗后医院焦虑量表(HAD-A)、医院抑郁量表(HAD-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道菌群干预能有效改善PD患者的便秘症状及焦虑睡眠等心理状态,可能有早期增强多巴丝肼制剂对运动症状的疗效,但远期影响仍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953.
目的探讨沙巴棕软胶囊联合特拉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7年6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睡前口服盐酸特拉唑嗪片,2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沙巴棕软胶囊,160 mg/次,2次/d。两组患者均经过3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Q_(max))、血清指标和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9.55%,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5.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均显著减小,而Q_(max)明显增加,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Bcl-2、白细胞介素-6(IL-6)、IL-17水平均明显降低,IL-2水平均明显增加,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P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的更显著(P0.05)。结论沙巴棕软胶囊联合盐酸特拉唑嗪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细胞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4.
955.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与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00例,按照奇偶法分为奥氮平组和帕罗西汀组,每组50例.帕罗西汀组予以帕罗西汀治疗,奥氮平组在帕罗西汀组基础上予以小剂量奥氮平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 相似文献
956.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月阜阳市肿瘤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43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脑心通胶囊,0.8 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D-二聚体和红细胞压积(HCT)水平,检测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搏出量(CO)水平。运用WHO生活质量量表(WHOQOL)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LVEF、CO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VEF、CO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D-二聚体显著降低,HCT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D-二聚体和HCT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WHOQOL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以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脑心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心功能,增强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57.
958.
目的 研究薄膜包衣的微观成膜过程,实现对包衣质量无损检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包衣材料对微晶纤维素片进行包衣,在包衣材料中加入罗丹明为示踪剂。测定包衣过程不同时间包衣增重和衣膜厚度,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系统和近红外光谱技术分别测定包衣片衣膜的微观结构和宏观图谱,最后采用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关联近红外图谱与衣膜质量,构建包衣过程的控制模型。结果 衣膜在片芯表面呈现非均匀分布,先分布于片芯两侧表面,后分布于片芯曲面,这种差异随包衣的进行逐渐降低,且在衣膜表面存有微小的孔隙结构。多元散色矫正预处理后的近红外光谱图形能够构建包衣质量的精确控制和预测模型。结论 激光共聚焦成像及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分别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增进对薄膜包衣过程的理解和控制,有助于促进薄膜包衣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59.
UV法及Weibull模型评价复方法莫替丁分散片的溶出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复方法莫替丁分散片在不同测定方法下的溶出特性。方法 :采用转篮法及桨法测定复方法莫替丁分散片的体外溶出度 ,溶液吸收度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实验数据采用Excel软件 ,以Weibull分布模型求算溶出参数并拟合回归直线 ,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采用转篮法及桨法测定本复方法莫替丁分散片的溶出度 ,其td 值分别为 1 30 6 3及 0 7931min ;直线斜率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 0 1)。结论 :本品溶出过程受测定方法影响较大 ,提示本品的体内溶出过程与胃肠运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60.
目的:研究甘露醇对小鼠和家兔外周血清胆碱酯酶的影响。方法:取小鼠36只、家兔32只均随机平分为4组。A组给予2.5%敌百虫500 mg·kg 1,小鼠用腹腔注射,家兔用耳缘静脉注射;B组给予20%甘露醇200 mg·kg 1,iv,C组给予10%甘露醇100 mg·kg 1;D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iv。A组于给药10 min,其他组静脉注射30 min后,采血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结果:B、C组的小鼠、家兔胆碱酯酶活性明显低于D组,但高于A组。结论:甘露醇可抑制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但抑制作用低于敌百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