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72篇
  免费   1490篇
  国内免费   881篇
耳鼻咽喉   99篇
儿科学   355篇
妇产科学   87篇
基础医学   919篇
口腔科学   378篇
临床医学   1842篇
内科学   1310篇
皮肤病学   146篇
神经病学   341篇
特种医学   673篇
外科学   1409篇
综合类   4030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998篇
眼科学   178篇
药学   1747篇
  24篇
中国医学   1622篇
肿瘤学   684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478篇
  2021年   656篇
  2020年   547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277篇
  2017年   430篇
  2016年   319篇
  2015年   580篇
  2014年   774篇
  2013年   1074篇
  2012年   1478篇
  2011年   1431篇
  2010年   1352篇
  2009年   1175篇
  2008年   1234篇
  2007年   1189篇
  2006年   1020篇
  2005年   839篇
  2004年   597篇
  2003年   472篇
  2002年   375篇
  2001年   382篇
  2000年   300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991.
本文研究( )-对烷氧基苯甲酸-对′2-甲基丁氧基苯酚类液晶的物理性质,其中烷基为C_8H_(17)—C_(12)H_(25)的液晶呈手性近晶C相(S_(m.c)~·),具有铁电性质,常称为铁电液晶。本文简述了S_(m.c)~·相出现铁电性的原因,测量了它们的电滞回线、自发极化强度P_s、居里温度T_c以及介电系数ε;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92.
基因治疗新策略——酶性DNA的设计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能够剪切RNA分子的酶性DNA的种类、结构、作用机制、动力学特征及其在用作新型基因治疗药物方面的优势、设计要点、应用现状与前景等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3.
我院1995年~2001年成人门诊用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我院成人门诊用药情况及趋势。方法 :对我院1995年~2001年成人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处方数量和金额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7 96 %和16 22 % ;国产、合资及进口药品的DDDs百分比分别为80 56 %、15 65 %及3 79 % ,而相应的金额百分比依次为41 43 %、47 65 %和10 92 % ;心血管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抗感染药物及治疗糖尿病药物的金额依次列前4位 ,其金额百分比依次为22 92 %、16 15 %、14 84 %和6 46 %。结论 :降低门诊药品费用必须提倡应用国产药  相似文献   
994.
BPB移植在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PB移植在急性ACL损伤的应用。方法:采用小切口行BPB移植重建急性ACL损伤8例。结果:随访10个月-4年,功能按Lyscholm标准,优6例,良2例。结论: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利用了自体骨-髌腱-骨组织重建,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95.
经皮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经皮撬拨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13例(14足)。术中侧位透视观察Bhler和Gissane角,Broden位观察后关节面的复位情况。围手术期常规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结果13例均获随访,时间3~12(5.6±2.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5~3.2(2.8±0.3)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9足,良4足,中1足。未发生皮缘坏死、伤口感染及腓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经皮撬拨复位+螺钉内固定技术,适用于骨折粉碎程度较轻,塌陷不严重的跟骨骨折,尤其是SandersⅡ型。具有术后伤口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996.
阿奇霉素治疗间日型猴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对疟原虫的杀灭作用及对疟原虫复燃的影响。方法健康和免疫缺陷的恒河猴(体重5 kg)各1只,血传感染食蟹猴疟原虫,待血液中疟原虫密度分别到达2 266.67个/μl和3 796.08个/μl时,每只猴每天口服阿奇霉素500 mg,健康猴和免疫缺陷猴分别连续服药12和19 d。每天采血镜检观察。结果健康猴感染后11 d,免疫缺陷猴感染后17 d血中疟原虫消失。两只猴连续7个月血检疟原虫均为阴性。结论单服阿奇霉素对间日型猴疟原虫具有直接杀灭作用,提示对间日型猴疟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97.
老年人ERC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中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应用情况,分析和探讨ERCP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2月,本中心进行ERCP操作的患者301例,按年龄分组,其中≥70岁的患者(老年组)102例,〈70岁的患者(年轻组)199例。记录患者ASA分级、基础疾病、ERCP操作以及并发症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1例患者进行了313次ERCP操作。老年组患者ASA分级比年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临床症状中黄疸和胆道感染占30.4%.年轻组患者非特异症状占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生化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CP操作成功率为96.7%(96.1%vs97.0%),取石成功率94.6%(94.8%vs94.4%),结石取尽率94.9%(94.5%vs95.1%).41例患者采用了预切开术(12.7%vs1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CP结果显示,胆总管结石是最常见的诊断(56.9%vs54.3%),恶性肿瘤(20.6%)和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37.3%)多见于老年患者。并发症14例,老年组5例(4.9%),年轻组9例(4.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进行ERCP操作能够取得和年轻人一样的疗效.尽管老年人ASA分级较高,但ERCP并发症并不高于年轻人。ERCP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8.
弱精子症患者精子线粒体MTCYB、MTATP6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精子线粒体MTCYB、MTATP6基因突变与弱精子症的关系。方法:提取80例成年男性弱精子症和20例活力正常者的精子mtDNA,设计PCR引物并扩增MTCYB、MTATP6基因,PCR产物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和BLAST序列比对。结果:在80例弱精子症样本中有60例同时扩增出MTCYB、MTATP6片段,16例仅扩增出MTATP6片段,4例仅扩增出MTCYB片段。在20例精子活力正常的样本中均同时扩增出MTCYB、MTATP6片段。弱精子症样本中MTCYB和MTATP6基因的缺失率分别为20%和5%。扩增片断的序列分析发现,在弱精子症样本中,MTATP6基因出现G8887A的点突变,突变率为20%,而MTCYB基因未见有规律的突变。精子活力正常的样本中MTCYB、MTATP6基因未检测到明显的点突变。结论:精子线粒体MTCYB和MTATP6的基因缺失以及MTATP6基因的G8887A突变可能影响成年男性的精子活力。  相似文献   
999.
我院骨外科和消化内科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研我院骨外科和消化内科药物利用情况。方法:数据来自我院电脑资源管理库,采用WHO推荐的处理方法。结果:分析了骨外科和消化内科80%~90%药物应用情况,并以DDDs进行比较。消化内科以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奥美拉唑为主,骨外科以迈之灵、复方骨肽和抗菌药物为主。结论:不同的科室有其用药特点,定期进行药物利用调研对促进药物合理应用,特别是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00.
神经病理性疼痛程度重、治疗效果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有创伤、压迫、神经毒性药物、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维生素缺乏等,模拟这些病因的神经病理疼痛动物模型已大部分建立起来,极大地促进了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既有外周神经敏化又有中枢神经系统敏化,除受损神经敏化,未受损神经以及胶质细胞也参与发病过程.现对近10年来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