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642篇
  免费   12293篇
  国内免费   7886篇
耳鼻咽喉   1108篇
儿科学   1106篇
妇产科学   925篇
基础医学   11337篇
口腔科学   2292篇
临床医学   14512篇
内科学   13976篇
皮肤病学   1033篇
神经病学   4954篇
特种医学   44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8篇
外科学   11922篇
综合类   24093篇
现状与发展   27篇
一般理论   12篇
预防医学   9058篇
眼科学   2917篇
药学   12564篇
  167篇
中国医学   8237篇
肿瘤学   8123篇
  2024年   486篇
  2023年   1796篇
  2022年   4642篇
  2021年   6471篇
  2020年   5231篇
  2019年   3867篇
  2018年   3998篇
  2017年   4078篇
  2016年   3764篇
  2015年   5799篇
  2014年   7177篇
  2013年   7058篇
  2012年   10576篇
  2011年   10959篇
  2010年   7967篇
  2009年   6531篇
  2008年   7228篇
  2007年   6631篇
  2006年   5958篇
  2005年   5069篇
  2004年   3274篇
  2003年   2770篇
  2002年   2133篇
  2001年   1673篇
  2000年   1492篇
  1999年   1341篇
  1998年   739篇
  1997年   708篇
  1996年   584篇
  1995年   492篇
  1994年   407篇
  1993年   266篇
  1992年   263篇
  1991年   229篇
  1990年   225篇
  1989年   168篇
  1988年   155篇
  1987年   133篇
  1986年   112篇
  1985年   90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20篇
  1975年   11篇
  1974年   11篇
  196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41.
547例垂体腺瘤延迟诊断原因及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垂体腺瘤特别是微腺瘤早期影像诊断率。方法:通过对所搜集病史资料完整,经医学影像学确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547例垂体腺瘤(内有251例微腺瘤)延迟诊断原因的分析,找到影响垂体腺瘤早期诊断的因素。结果:296例垂体大腺瘤蝶鞍X线平片、CT、MR常规检查即可诊断。CT骨窗蝶鞍片有助于垂体微腺瘤的诊断,251例微腺瘤经高分辨力CT薄层冠状强化扫描和高场强MR薄层强化扫描得以明确诊断。结论:熟悉垂体腺瘤的首发症状,及时行CT、MR常规扫描可明确大腺瘤的诊断,CT骨窗片可发现垂体微腺瘤的佐证。高场强MR薄层强化扫描是目前诊断垂体微腺瘤的最佳方法,高分辨力CT冠状薄层强化扫描次之,结合神经内分泌学检查是提高垂体腺瘤影像学早期诊断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2.
CT导向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肾上腺恶性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29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行射频消融(RFA)治疗,研究其近期局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方法肾上腺肿瘤患者共29例,病灶总数31个,其中直径≤2.0cm的病灶共5个,2.1-4.0cm者18个,4.1-6.0cm者5个,≥6.1cm者3个,经RFA治疗1个月后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结果上述病灶经消融治疗后达到完全坏死者分别为5个、18个、3个、2个。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RFA治疗安全可靠,副作用小,是治疗肾上腺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3.
彭娜  向虹 《护理研究》2005,19(24):2176-2177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病人反复多次入院治疗时的心理状态,通过护理干预帮助病人更快投入治疗情境.[方法]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测验,随机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针对结果分别进行相应护理,1周后复查.[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的SAS评分差异显著.[结论]癌症病人多疗程入院的病人焦虑状况严重,实施焦虑的支持护理及心理辅助,可较好地促进病人进入治疗角色,减少弃治轻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将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神经干细胞(NSCs)单独及联合移植应用于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观察BDNF和NSCs移植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BDNF对内源性和外源性NSCs增殖、迁移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NSCs,BrdU标记.实验动物随机分为A组(MCAo组);B组(MCAo+BDNF组);C组(MCAo+NSCs组);D组(MCAo+BDNF+NSCs组),每组16只,移植后进行神经功能损害评分(NSS),用免疫组织化学行BrdU、nestin、BrdU/NSE检测,分析结果.结果 移植后的2、4周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A组5.3±0.5、5.3±0.5;B组4.0±0.8、3.8±0.5;C组3.5±0.6、3.5±0.6;D组2.0 ±0.8、1.8±1.0,D组显著好于其他3组(P<0.05),B组与c组显著好于A组(P<0.05).nes.tin阳性细胞数:A组1.24±1.13,B组2.59±1.44(P<0.05),BrdU阳性细胞数:A组0.52±0.68,B组1.65±1.10(P<0.05).BrdU阳性细胞数:C组6.08±1.52,D组10.26±1.96(P<0.05),BrdU/NSE双阳性细胞数:C组1.74±1.04,D组3.58±1.20(P<0.05).结论 BDNF和NSCs移植单独及联合应用对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均有作用,两者联合具有协同作用.BDNF对内源性NSCs的激活、增殖有促进作用,对外源性NSCs的增殖、迁移及分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探讨腮腺手术中耳大神经后支保留的可行性、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我们对48例腮腺肿瘤患者,按常规隐蔽切口腮腺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保留或不保留耳大神经后支。分别于术后10d及1、6、12个月进行随访,检测耳廓上部、耳垂、耳下区、耳前区和耳后区的触觉、痛觉,并观察其感觉变化情况。结果 48例中35例耳大神经后支保留,耳廓上部及耳后区感觉无减退。术后早期耳前、耳垂及耳下区感觉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以耳前区最明显,随着时间延长症状逐步好转,6个月时感觉接近正常。另13例耳大神经切断患者感觉减退症状更加明显,恢复时间延长。结论 腮腺手术中耳大神经后支保留是可行的,所采用的方法可靠,可减轻局部麻木感,提高患者术后早期生活质量,降低神经切断后产生局部永久性麻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2003年3月~2006年7月,我院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83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经尿道袖状电切患侧输尿管口周围1.5 cm范围膀胱壁达膀胱外脂肪组织,采用后腹腔镜切除肾及全长输尿管.术后留置导尿管7 d.11例术后辅助放疗. 结果 83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15~205 min,平均156 min.术中出血50~150 ml,平均80 ml.无术中并发症.术后住院7~11 d,平均8.5 d.病理报告:82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1例肾盂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术后随访3~38个月,平均10.8月.术后12个月内行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肿瘤6例,其中5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1例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左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2例肾盂肿瘤(pT3 G3和pT2 G3)于术后3个月肝转移.2例输尿管中段肿瘤(pT3 G3和pT3 G2~3)术后6个月原位复发并肺转移.1例输尿管下段肿瘤(pT3 G3)术后6个月骨转移.失访1例.其余71例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切口转移及远处转移. 结论 对于上尿路移行细胞癌,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行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套状切除具有创伤小、安全、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7.
Background: Preconditioning the brain with relatively safe drugs seems to be a viable option to reduce ischemic brain injury. The authors and others have shown that the volatile anesthetic isoflurane can precondition the brain against ischemia. Here, the authors determine whether isoflurane preconditioning improves long-term neurologic outcome after brain ischemia.

Methods: Six-day-old rats were exposed to 1.5% isoflurane for 30 min at 24 h before the brain hypoxia-ischemia that was induced by left common carotid arterial ligation and then exposure to 8% oxygen for 2 h. The neuropathology, motor coordination, and learning and memory functions were assayed 1 month after the brain ischemia. Wester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quantify the expression of the heat shock protein 70, Bcl-2, and survivin 24 h after isoflurane exposure.

Results: The mortality was 45% after brain hypoxia-ischemia. Isoflurane preconditioning did not affect this mortality. However, isoflurane preconditioning attenuated ischemia-induced loss of neurons and brain tissues, such as cerebral cortex and hippocampus in the survivors. Isoflurane also improved the motor coordination of rats at 1 month after ischemia. The learning and memory functions as measured by performance of Y-maze and social recognition tasks in the survivors were not affected by the brain hypoxia-ischemia or isoflurane preconditioning. The expression of Bcl-2, a well-known antiapoptotic protein, in the hippocampus is increased after isoflurane exposure. This increase was reduced by the inhibitors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hibition also abolished isoflurane preconditioning-induced neuroprotection.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检测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Pin1和周期素D1基因的表达,探讨Pin1在胰腺癌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收集27例胰腺肿瘤组织及其相应的肿瘤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Q RT-PCR)检测胰腺良恶性肿瘤及肿瘤旁组织中Pin1和周期素D1 mRNA 的表达,运用Fisher精确概率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临床分期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7例胰腺囊腺瘤中周期素D1和Pin1的表达与肿瘤旁组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20例胰腺癌中周期素D1和Pin1的表达明显高于肿瘤旁组织[(2.78±1.02)vs.(4.36±1.27)和(5.48±1.69) vs. (9.97±1.86),P<0.05)]。Pin1和周期素D1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无明显的相关(组间差异均为P>0.05),但Pin1与周期素D1的表达有关(P<0.01)。 结论:胰腺癌中Pin1的过表达可促进周期素D1表达,由此诱导了肿瘤的发生;Pin1可能在胰腺癌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9.
目的 研究兔角膜基质细胞在体外长期培养传代过程中,细胞增殖能力和胞外基质表达水平的改变。方法 取体外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由光镜对各代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进行观测。通过对各代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得出其各自的群体倍增时间;MTT法比较各代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RT-PCR和Western杂交检测各代细胞中Ⅰ、Ⅲ型胶原表达水平的改变;爱茜蓝法检测糖胺聚糖(GAG)的含量。结果 体外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随着传代的进程,逐渐显现衰老的形态特征。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由第7代起显著延长(P<0.01);MTT比色法的结果亦显示,第7代细胞的增殖能力开始大幅下降(P<0.01)。第9-11代时,Ⅰ、Ⅲ型胶原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都有明显减少(P<0.01),降至第1代细胞的30%左右;GAG的含量也降至40%左右。结论 兔角膜基质细胞经历长期体外培养后,细胞增殖能力和胞外基质表达水平显著下降,逐渐丧失原有的功能。但作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的种子细胞,在它的生物学特性未发生改变之前,经3次传代培养,获取的细胞量达到组织块消化所得细胞的240倍左右,已足以用于构建之用。  相似文献   
150.
尽管基因治疗在实验研究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实际上临床治疗成功的尚不多。现复习这一领域的近期文献 ,并讨论基因治疗的一些限制和潜在的问题 ,强调在心脏外科作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之前必须提请考虑的问题和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