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4篇
  免费   1742篇
  国内免费   469篇
耳鼻咽喉   90篇
儿科学   123篇
妇产科学   76篇
基础医学   549篇
口腔科学   146篇
临床医学   1134篇
内科学   743篇
皮肤病学   96篇
神经病学   262篇
特种医学   20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661篇
综合类   2025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642篇
眼科学   102篇
药学   1136篇
  39篇
中国医学   1355篇
肿瘤学   650篇
  2024年   165篇
  2023年   475篇
  2022年   1116篇
  2021年   1334篇
  2020年   1102篇
  2019年   575篇
  2018年   619篇
  2017年   657篇
  2016年   469篇
  2015年   656篇
  2014年   594篇
  2013年   436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353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卵巢肿瘤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卵巢肿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00年1月~2005年3月,我们对26例小儿卵巢肿瘤行腹腔镜手术。气管插管全麻或静脉复合麻醉,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或一侧附件切除术。对直径<5 cm的肿瘤,在肿瘤的外侧缘线形电凝囊肿包膜;直径>5 cm的肿瘤,在其中部或距基底部3 cm处环形电凝囊肿包膜,钝性分离肿瘤与囊壁,完整剥出肿瘤,残余囊壁创面彻底电凝止血,不缝合。卵巢冠囊肿切除。影响术野的大卵巢囊肿,先穿刺吸净囊液,帽状电凝卵巢囊肿包膜一周,再剥出肿瘤。结果所有患儿卵巢肿瘤手术都在腹腔镜下完成,肿瘤剥除术24例,一侧附件切除2例。手术时间(50±20)m in,术中出血量(30±10)m l,术后住院2~4 d,无手术并发症,无伤口感染。24例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卵巢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祛瘀消斑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对其血浆Fib和DD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 4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西药加祛瘀消斑胶囊治疗组 (治疗组 )和常规西药治疗组 (对照组 ) ,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2 0例。采用相应药物治疗 4周后 ,观察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及硝酸酯类药物的停减率 ,以及血浆Fib、DD水平变化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可显著改善心绞痛症状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及硝酸酯类药物减停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组降低Fib、DD水平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祛瘀消斑胶囊可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Fib、DD水平 ,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3.
宇宙射线斗子成像检测技术具有穿透力强、对高Z材料敏感等特点,特别适合检测特殊核材料,是监控核材料走私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搭建μ子成像检测硬件系统的同时,我们开发了一套针对实际硬件系统的模拟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开展斗子成像方法的研究。本文将介绍该模拟系统的有关情况,并给出利用该系统得到的仿真结果。相信这一工作将对实际宇宙射线μ子成像系统的设计给出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24.
Objective To develop and test a quantitative food frequency method for administration by telephone.Design A comparison study of telephone and face-to-face interviews was conducted among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the five major ethnic groups in Oahu, Hawaii. Two interviews were administered 4 to 6 months apart by trained interviewers using identical questionnaires and color photographs of food items showing three different portion sizes. The order of the interviewing methods was randomly assigned.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d 115 food items selected to estimate 80% or more of usual dietary intakes. Frequencies and quantities of each item consumed during the past year were obtained.Subjects/setting Subjects were recruited from the Health Surveillance Program of the Hawaii Stat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consisted of 167 men and 158 women, aged 45 to 74 years, who provided a telephone number. Eighty percent of the face-to-face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in the subjects’ homes and 20% were conducted at the workplace or the University of Hawaii Cancer Research Center, if requested.Statistical analyses The paired t test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mean daily intakes obtained by the telephone and face-to-face methods. Agreement was measured by the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weighted κ statistic.Results The means of energy and each nutrient were slightly higher in the first interview than the second, regardless of the interviewing method. Because of close correspondence among all 3 statistical measures of agreement, only the ICCs are reported. The ICCs ranged from .61 for protein and vitamin A to .69 for dietary cholesterol among men, and from .61 for vitamin C to .74 for saturated fat among women. Agreement wa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age, gender, ethnicity, order of interview, or educational level.Applications Telephone interviews to obtain quantitative food frequencies are cost-efficient methods for estimating usual dietary intakes among persons in widely scattered geographic areas. Photographs of the foods in 3 portion sizes mailed in advance help the respondents estimate amounts eaten. J Am Diet Assoc. 1998;98:44-48.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介绍了口腔修复学多媒体手册的设计与开发。阐述了多媒体手册开发过程中制作工具的选择、素材的加工、结构的安排,并且对多媒体手册在理论、实验和临床实习中教学应用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病房康复延伸护理对脑卒中迟缓性偏瘫患者三维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迟缓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A组,n=30)、病房康复延伸护理组(B组,n=30)两组,予以相应的方法治疗8周,评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三维步态时空参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步长、步幅、步速、步频、支撑相、双支撑相等参数及B组摆动相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 A组摆动相和步宽及B组步宽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A组比较,治疗后B组的步长、步幅、步速、步频、支撑相、双支撑相等参数改善较为明显(P<0.05),步宽和摆动相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房康复延伸护理能改善脑卒中迟缓性偏瘫患者三维步态时空参数,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7.
目的:在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中,比较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组与以多粘菌素B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各ICU内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组和多粘菌素B联合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诊断、住院时间等基本信息,比较疗效指标,包括细菌清除率、28 d病死率等,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55 例,其中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组25例,多粘菌素B联合组30例,两组之间基本指标、细菌清除率、28 d病死率、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组住院时间长于多粘菌素B联合组[49.0(34.0,78.0)vs. 26.0(15.8,40.5),P=0.001),在抗生素联合应用方面较多粘菌素B联合组少。结论:与多粘菌素B相比,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在临床治愈、细菌清除率方面效果相似,不良反应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增加了临床用药的选择,有助于减轻公共卫生事业压力。  相似文献   
28.
探讨髓芯减压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胶原基骨移植材料对兔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修复作用。方法 对24只SPF级家兔股骨头内注射无水乙醇建立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然后将家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A组)、髓芯减压+自体松质骨组(B组)、髓芯减压+胶原基骨修复材料组(C组)和髓芯减压+胶原基骨修复材料+VEGF组(D组),每组6只,共治疗12周。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切片形态。采用骨密度分析系统(QCT PRO V6.1)测量家兔股骨头骨密度(BMD)。Western blot检测VEGF、Collagen I、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Wnt-3a、β-catenin和GSK-3β的蛋白表达。结果 术后12周时,与B、C组比较,D组家兔股骨头骨小梁排列较整齐,骨髓中观察到大量微血管的形成,可见明显成骨,且坏死区基本被修复。与A组相比,B组、C组和D组家兔股骨头空骨陷窝比率均显著降低(P<0.05);D组家兔股骨头空骨陷窝比率小于B组和C组(P<0.05)。与A组相比,B组、C组和D组家兔股骨头的骨密度均显著升高(P<0.05);D组骨密度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与B组和C组相比,D组VEGF、Collagen I、RUNX2和OCN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B组和C组相比,D组Wnt-3a和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髓芯减压联合VEGF与胶原基骨移植材料对兔股骨头缺血坏死可有效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提高骨密度及成骨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29.
探讨香萱解郁方含药血清对血清剥夺致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损伤模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清剥夺培养HT22细胞建立神经损伤体外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中药组[中药组A(含药血清15%浓度)、中药组B(含药血清20%浓度)],各组血清剥夺12 h后,通过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确定15%浓度含药血清干预后细胞的存活率最高,设定为后续实验中药组的药物浓度。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微管蛋白(β-Tubulin Ⅲ)在各组中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及qPCR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及其mRNA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 在加药后培养12 h,中药组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模型组(P<0.001)。培养24 h,模型组细胞活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中药组较模型组明显提高(P<0.001)。培养36 h,模型组细胞活力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1),中药组较模型组明显提高(P<0.001)。模型组BDNF蛋白含量及 BDNF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0.001),模型组少数神经元长出突起;中药组BDNF蛋白含量及BDNF 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中药组HT22细胞轴突突起长度和分支增加,β-Tubulin Ⅲ阳性表达明显增多。结论 香萱解郁方含药血清对血清剥夺诱导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BDNF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分析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背景下,2016年4月—2022年3月国内深圳市和济南市流感流行特点,了解我国南北方地区流感流行差异。 方法 使用深圳市和济南市国家级哨点医院2016—2022监测年度流感样病例(ILI)和流感病原学监测资料,分析流感流行特征和趋势。 结果 2016—2022监测年度深圳市和济南市国家级哨点医院的门急诊病例中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分别为2.25%、3.45%。两地区ILI%最高的年份均为2021—2022监测年度。ILl年龄构成均以0~4岁为主(分别占40%、46%)。按月分析两地区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与ILI%变化的相关性,两者趋势均存在正相关(r=0.238,P<0.05;r=0.425,P<0.001)。两地区不同监测年度流感优势毒株型别均不相同,呈交替变化,但每年流行的型别及高峰期的优势毒株型别基本一致。 结论 2020—2021监测年度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初期,深圳市和济南市流感活跃程度明显低于往年平均水平且流行毒株型别单一,其余监测年度基本符合我国南、北方地区流感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