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35篇
  免费   7059篇
  国内免费   4297篇
耳鼻咽喉   726篇
儿科学   1512篇
妇产科学   438篇
基础医学   4393篇
口腔科学   1181篇
临床医学   9529篇
内科学   6847篇
皮肤病学   914篇
神经病学   1551篇
特种医学   2979篇
外科学   6863篇
综合类   21185篇
现状与发展   31篇
预防医学   8330篇
眼科学   1130篇
药学   8817篇
  107篇
中国医学   6737篇
肿瘤学   3221篇
  2024年   252篇
  2023年   877篇
  2022年   2128篇
  2021年   2813篇
  2020年   2425篇
  2019年   1213篇
  2018年   1374篇
  2017年   1843篇
  2016年   1354篇
  2015年   2515篇
  2014年   3454篇
  2013年   4473篇
  2012年   6737篇
  2011年   7006篇
  2010年   6462篇
  2009年   6010篇
  2008年   6217篇
  2007年   6155篇
  2006年   5434篇
  2005年   4445篇
  2004年   3209篇
  2003年   2732篇
  2002年   2148篇
  2001年   2083篇
  2000年   1526篇
  1999年   594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3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11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01.
伴肝转移的Ⅳ期胃癌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伴肝转移的Ⅳ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4年间102例伴肝转移的Ⅳ期胃癌病例的手术方式,评价不同术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肝转移H1的胃癌病例行姑息切除后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9%、44%和6%,与改道手术、开腹探查术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肝转移H2的胃癌病例姑息切除术后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6%、13%和6%,与改道手术、开腹探查术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肝转移H3的胃癌病例行姑息切除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5%、13%和0,与改道手术、开腹探查术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有或无腹膜转移的病例,其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32)。结论肝转移H1的胃癌患者,无论伴与不伴腹膜转移,均应尽量行姑息性切除手术。肝转移H2、H3的Ⅳ期胃癌患者行切除性手术无益于预后。  相似文献   
102.
针对医学图像的模糊特点,结合模糊连接度,提出一种新的用模糊聚类分析检测圆弧的方法,它可以精确提取出圆弧.首先把曲线按一定长度进行分段处理,分别拟合出各段的圆心坐标和半径,通过模糊关系把具有一定相似性的聚为一类,把同一类中连续的段合在一起组成新段,再进行拟合,然后再对此段两端一定范围内寻找,直至找到最佳的圆弧.这种方法已应用到股骨头轮廓圆弧的提取.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SRY阳性的46,XX男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细胞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分析4例SRY阳性的46,XX男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SRY基因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等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4例患者社会性别均为男性,身材低于正常男性均值。均因不育就诊,双侧睾丸体积小、质地软,精液检查均为无精子症。阴茎发育正常。性激素检查示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不全。染色体核型均为46,XX,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示AZFa,b,c区域均缺失。SRY基因均存在,FISH结果3例患者显示SRY基因易位于X染色体短臂。结论:SRY阳性的46,XX男性综合征患者常为男性表型,但睾丸发育不良,多伴有身材矮小和不育。患者的男性表型是由于基因组中存在SRY基因。无精子表型是由于缺失AZF。Y染色体长臂上可能存在与身高相关的基因。深入进行细胞、分子遗传学研究有助于揭示46,XX男性综合征基因型-表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分析小颏畸形的颏部形态特征及其在颏部水平截骨整形手术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通过头颅正侧位X线头影测量分析12例小颏畸形患者的颏部形态,按测量值与正常值之间的差值,计算截骨段移动范围,手术采用颏部水平截骨整形手术方法。结果12例患者均按照术前预测值移动截骨段,术后头颅正侧位X线头影测量结果与术前预测值相近,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通过头颅正侧位X线头影测量分析小颏畸形的特点,精确计算截骨段的移动范围和方向,是保证颏部水平截骨整形术达到良好美容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评价制备的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在组织学方面的特性,为其修复皮肤缺损创面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高碘酸-希夫(PAS)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电镜,观察组织工程皮肤的组织学特征,包括表皮、真皮及两者的连接结构基底膜。结果制备的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表皮细胞增殖活跃,分层分化良好,厚约150μm,真皮层细胞生长正常,排列有序。PAS染色示真表皮间有均匀红染的条带出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Ⅳ型胶原、Ⅶ型胶原、层黏蛋白反应阳性,在电镜下可见角质形成细胞间大量桥粒,基底层内侧较多半桥粒,与机体皮肤结构相似。结论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组织结构良好,符合新型皮肤替代物在治疗皮肤缺损时的组织学要求。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不同剂量、用药方法对扩张组织的影响.方法以白色家猪为实验动物,采用持续恒压扩张技术,观察不同剂量和不同给药时间,bFGF和硫糖铝对扩张组织的影响及组织结构变化.结果扩张术同时每日2次局部应用bFGF 9AU/cm2 硫糖铝100μg/ml,共7 d,浸于明胶海绵上缓慢持续释放对扩张组织的影响最明显,效果最佳,扩张器内实际注液量、扩张所获得的皮肤净增面积明显增加,皮瓣回缩率降低.表皮细胞层数增多,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成纤维细胞密度和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增高.药量增加效果未随之增加.结论持续恒压扩张术时合用bF-GF 9AU/cm2 硫糖铝100μg/ml,每日2次注药浸入明胶海绵持续缓慢释放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针对肿瘤化学治疗所呈现的周期性规律,探索胃肠癌患者在化疗期间实施临床路径流程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有病理诊断的晚期胃肠癌患者14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流程,对照组实施传统流程,比较两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医疗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医疗费用明显降低(P<0.05),医疗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P<0.05)。结论 胃肠癌患者化疗期间实施临床路径流程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8.
在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病程中腔静脉滤器的应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Vena cava filter VCF)在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病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结合本组25例高危深静脉血栓一肺栓塞患者,对其中24例置放5种构型的永久型或临时型下腔静脉滤器(IVCF)26枚的临床疗效、影响病程与预后因素及病生理改变,复习文献分析讨论。结果:DVT有可能脱落导致PE或致死性肺栓塞;置放IVCF可有效预防肺栓塞,早期进行溶栓治疗,改变预后。结论:严格按适应证植入IVCF,对DVT—PE的早期治疗和预防致死性肺栓塞有重要意义,但其应用价值需进行综合评价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初次献血对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比色法分别检测50例符合献血条件的健康初次献血者献血前后的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初次献血者献血前后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分别为3.121±0.441和2.907±0.397 μmol.Pi/107 RBC.h,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初次献血对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无影响,献血不会造成红细胞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10.
女性腹膜原发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琦  石群立  吴波  孟奎  马恒辉  孙桂勤  陆珍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7):616-619,623,F004
目的:分析12例女性腹膜原发癌(FPCP)(10例浆液癌、1例黏液癌、1例子宫内膜样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以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方法:复习我院1992至2002年间12例FPCP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收集随访资料,记录大体标本所见,调出全部蜡块重新切片,并行PAS染色及细胞角蛋白(CK)7、CK20、ER、PR、牛血清清蛋白100(S-100)、卵巢癌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CD1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2例患者年龄在32—67(平均48.75)岁,10/11例患者血CA125明显增高。组化及免疫组化染色示阳性者:PAS为7/11,CK7为10/11,CK20为10/11,CD15为11/11,S-100为8/11,CA125为6/11,CEA为6/11,ER为4/11,PR为2/11。黏液性腹膜癌预后极差,其余类型与卵巢原发性上皮癌相似。结论:女性FPCP被认为起源于中肾旁管(Muller管),组织学上与同类型的卵巢癌一致,在排除卵巢原发癌的基础上可作出诊断,免疫组化有助于区分女性FPCP、腹膜间皮瘤和卵巢原发癌。本病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