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137篇
  免费   32878篇
  国内免费   19627篇
耳鼻咽喉   3492篇
儿科学   5291篇
妇产科学   2086篇
基础医学   20972篇
口腔科学   6637篇
临床医学   39350篇
内科学   28904篇
皮肤病学   3757篇
神经病学   7910篇
特种医学   136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27806篇
综合类   90523篇
现状与发展   78篇
一般理论   6篇
预防医学   36944篇
眼科学   4199篇
药学   40288篇
  526篇
中国医学   33762篇
肿瘤学   15493篇
  2024年   1501篇
  2023年   4284篇
  2022年   10917篇
  2021年   13701篇
  2020年   11664篇
  2019年   6543篇
  2018年   7249篇
  2017年   9590篇
  2016年   7474篇
  2015年   13313篇
  2014年   17001篇
  2013年   21293篇
  2012年   30488篇
  2011年   32221篇
  2010年   28351篇
  2009年   25381篇
  2008年   26343篇
  2007年   25138篇
  2006年   22172篇
  2005年   17531篇
  2004年   12212篇
  2003年   10002篇
  2002年   7605篇
  2001年   7047篇
  2000年   5173篇
  1999年   2257篇
  1998年   725篇
  1997年   644篇
  1996年   550篇
  1995年   489篇
  1994年   477篇
  1993年   300篇
  1992年   304篇
  1991年   289篇
  1990年   215篇
  1989年   197篇
  1988年   165篇
  1987年   155篇
  1986年   122篇
  1985年   108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76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17篇
  1979年   15篇
  1959年   25篇
  1958年   28篇
  1957年   27篇
  1956年   17篇
  1955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探讨保留肾脏的输尿管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2013年2月行保留肾脏的输尿管部分切除术的31例输尿管癌患者临床资料:12例患者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9例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随访14~171个月,观察术后尿路肿瘤复发率、患者总体生存率、肿瘤分期及病理分级方面分层生存率等情况。结果:术后尿路肿瘤复发率为19.35%(6/31);总体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41%、58.64%;低肿瘤分期组5年及10年生存率均为86.67%,高肿瘤分期组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74.93%和54.29%;低病理分级组5年及10年生存率均为76.00%,高病理分级组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26%和48.83%。结论:在严密随访下,输尿管部分切除术可以有效治疗低分期、低分级输尿管癌。  相似文献   
22.
目的以基因表达数据集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BCAN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在Oncomine数据库中挖掘BCAN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表达情况。从TCGA数据库中获取ccRCC患者临床资料和目的基因的表达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GEO数据库中GSE73731数据集的ccRCC样本进行基因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与BCAN相关的蛋白。结果BCAN低表达组的ccRCC患者在病理分期及T分期方面低于高表达组(P<0.001;P=0.001);N分期及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AN低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优于高表达组(P=0.033)。BCAN基因高表达组的样本主要富集在KRAS信号通路。结论BCAN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有望成为ccRCC不良预后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23.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交叉科学,通过综合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各种工具,来阐明和理解大量生物数据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随着基因组学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大量的生物学数据资源,从大数据中挖掘所蕴藏的生物学意义,已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主要归纳总结基于特征基因的肝癌风险预测模型,为肝癌的早期检测、预后和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新观点。  相似文献   
24.
脑卒中患者在面对复杂的治疗期、漫长的康复期及难以预测的病情变化时容易产生对疾病或疾病进展的恐惧。恐惧疾病进展会损害脑卒中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最终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从恐惧疾病进展的定义、测量工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护理人员深入了解脑卒中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现状、开展相关护理实践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究高糖饮食对小鼠真菌性角膜炎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无眼疾的雄性C57BL/6J小鼠78只,随机分为高糖饮食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36只,模型对照组给予正常饮用水,高糖饮食组给予含体积分数10%果糖溶液,每2 d测量两组小鼠体质量及血糖,10 d后建立真菌性角膜炎模型。造模后24 h、36 h、48 h、72 h、96 h、120 h、168 h裂隙灯显微镜下对角膜进行临床评分并拍照。处死小鼠后,取角膜组织进行HE染色和PAS染色;测定角膜内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体积。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小鼠角膜内的白细胞介素-1β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造模后 0~14 d,两组小鼠体质量与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造模后24 h、36 h、48 h、120 h、168 h,高糖饮食组小鼠角膜临床评分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糖饮食组小鼠角膜穿孔率79.5%,高于模型对照组的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造模后各时间点,高糖饮食组中性粒细胞浸润体积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造模后72 h、96 h、120 h、168 h,高糖饮食组巨噬细胞浸润体积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均为P=0.000)。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高糖饮食组炎症反应更重,角膜组织破坏更早且更为严重。造模后24 h、48 h高糖饮食组白细胞介素-1β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 高糖饮食加重了真菌性角膜炎感染的严重程度,增强了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趋化,促进了IL-1β的分泌。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深度增强(enhanced depth imaging 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 SD-OCT)观察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脉络膜厚度(choroidal thickness,CT)的变化及结构特点,探讨DME病变程度与CT的关系。方法 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共123例204眼,其中69眼诊断为DME(DME组),135眼无黄斑水肿为对照组。DME眼依据OCT形态学特点进一步分为视网膜弥漫性增厚(diffuse retinal thickness,DRT)型(34眼)、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型(19眼)和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erous retinal detachment,SRD)型(16眼),利用EDI-OCT分别测量黄斑中心凹下CT和以黄斑为中心上、下、鼻、颞500 μm、1000 μm、1500 μm、2000 μm处CT。结果 DME组黄斑中心凹下CT为(326.72±90.15)μm,对照组为(320.17±106.46)μm,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黄斑中心凹下CT与视网膜厚度间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270,P=0.025)。DME亚型CT分别为:DRT型(303.94±81.47)μm、CME型(304.42±73.98)μm和SRD型(401.63±88.80)μm,SRD型CT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5),此外,SRD型的周边CT同样呈现均匀一致的增厚;鼻侧CT从500 μm至2000 μm呈距离敏感性降低(P<0.05),但SRD型鼻侧CT降低幅度明显变缓(P=0.195)。结论 SRD型黄斑水肿患者CT在中心凹下及周边部均显著增厚,CT与DME病变程度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比较1.8 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与传统同轴3.0 mm小切口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收集2015年5月至10月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8例(48眼),将患者分为微切口组和小切口组。微切口组主切口长1.8 mm,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行直径约为5.0 mm的中央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后用劈核钩劈核,扭动模式超声乳化吸出术,自动灌注系统吸出残留皮质。小切口组角膜主切口大小为3.0 mm,术中植入常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术后行裂隙灯、眼底镜以及角膜地形图检查,电脑验光检查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结果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间手术源性散光比较,微切口组均明显低于小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在微切口组组内术后1个月和3个月手术源性散光无明显差异(P>0.05),微切口组手术源性散光在术后1个月保持稳定。在小切口组组内术后3个月手术源性散光明显低于术后1个月 (P<0.01)。微切口组术前角膜厚度为(567±27)μm,小切口组为(564±25)μ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3个月两组间角膜厚度变化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结论 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安全可靠,术后散光恢复快,可有效减少术后角膜手术源性散光。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D6S1043、D12S391基因座的基因多态性对主动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结合毛细管电泳法对114例男性主动攻击行为者(研究组)及120名健康男性(对照组)进行D6S1043、D12S391基因座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检测,分析D6S1043、D12S391基因座多态性与主动攻击行为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D6S1043基因座中12~19基因型频率(13.16%)明显高于对照组(1.67%)(P0.05);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D12S391基因座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6S1043基因座中12~19基因型可能主动攻击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情况与病原学特征,分析诱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合理且具备针对性的冲洗对策,为未来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预防提供合理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451例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病例资料,全部患者术后均定期取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参照相关标准判定患者尿路感染情况,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受教育程度等),同时记录患者糖尿病的疾病合并情况,将术后尿路感染可能的危险因素纳入初步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51例膀胱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第3天尿液中细菌培养阳性例数为80例,阳性率为17.74%,在使用抗菌药物后,患者尿液中细菌培养阳性率逐渐降低,各时点尿液细菌阳性培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证实,高龄、血糖水平控制不佳、术前留置导尿管、多发肿瘤是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80例术后尿液细菌培养阳性患者共分离出87株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6株占75.86%,革兰阳性球菌21株占24.14%。结论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患者有较高的尿路感染风险,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的感染病原菌,年龄、基础疾病、肿瘤位点、术前导尿管留置等是影响因素,这类患者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