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3001篇 |
免费 | 29727篇 |
国内免费 | 1790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170篇 |
儿科学 | 4959篇 |
妇产科学 | 1734篇 |
基础医学 | 17526篇 |
口腔科学 | 6137篇 |
临床医学 | 35563篇 |
内科学 | 24696篇 |
皮肤病学 | 3412篇 |
神经病学 | 6365篇 |
特种医学 | 12561篇 |
外科学 | 25223篇 |
综合类 | 85912篇 |
现状与发展 | 71篇 |
预防医学 | 36294篇 |
眼科学 | 3338篇 |
药学 | 37534篇 |
518篇 | |
中国医学 | 32423篇 |
肿瘤学 | 132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34篇 |
2023年 | 4019篇 |
2022年 | 10060篇 |
2021年 | 12437篇 |
2020年 | 10823篇 |
2019年 | 5857篇 |
2018年 | 6323篇 |
2017年 | 8639篇 |
2016年 | 6651篇 |
2015年 | 12108篇 |
2014年 | 15343篇 |
2013年 | 19805篇 |
2012年 | 28313篇 |
2011年 | 29870篇 |
2010年 | 26977篇 |
2009年 | 24294篇 |
2008年 | 24835篇 |
2007年 | 23628篇 |
2006年 | 20770篇 |
2005年 | 16151篇 |
2004年 | 11249篇 |
2003年 | 9077篇 |
2002年 | 6850篇 |
2001年 | 6413篇 |
2000年 | 4598篇 |
1999年 | 1667篇 |
1998年 | 327篇 |
1997年 | 285篇 |
1996年 | 282篇 |
1995年 | 210篇 |
1994年 | 231篇 |
1993年 | 123篇 |
1992年 | 103篇 |
1991年 | 103篇 |
1990年 | 80篇 |
1989年 | 59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56篇 |
1986年 | 43篇 |
1985年 | 47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34篇 |
1982年 | 25篇 |
1964年 | 9篇 |
1959年 | 25篇 |
1958年 | 28篇 |
1957年 | 27篇 |
1956年 | 17篇 |
1955年 | 19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外源性Nurrl基因修饰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基因重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FGF8)和音猬因子(Shh)诱导下体外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情况。方法间充质干细胞被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Nurrl组)、C组(FGF8+Shh组)及D组(Nurrl+FGF8+Shh),采用脂质体法将pcDNA3.1-Ntrr1转染B、D组间充质干细胞,Western blot观察Nurr1基因表达情况,并在神经元条件培养液中进行增殖培养和诱导分化,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细胞性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巴胺含量。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后Nurr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A组和B组未发现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而C组和D组TH阳性细胞分别为10.12%±2.65%及25.36%±3.13%,多巴胺含量分别为(43.6±2.1)nmol/L及(83.2±3.5)nmol/L,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1)。结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FGF8和Shh诱导下可以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外源性Nurr1基因修饰后,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92.
老年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结构CT测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萎缩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开滦集团公司1063名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查体,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按分界值将本次研究对象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同时用CT线性测量脑的相关部位以诊断脑萎缩情况,并对各型脑萎缩与认知功能的相关系数及提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进行分析。结果1063名观察对象中符合入选标准并资料完整者共计511名,其中108名有认知功能障碍,髓质脑萎缩55名、皮质萎缩5名、混合型萎缩30名;认知功能正常者403名,髓质脑萎缩214名、皮质萎缩13名、混合型萎缩62名。认知功能障碍组脑萎缩的发病率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2组间颞叶海马钩回间距(26.86mm±3.73mmvs25.95mm±3.80mm)及海马钩回间距/大脑左右径的比值(0.21±0.02vs0.2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钩回间距、皮质脑萎缩、混合型脑萎缩与认知功能障碍呈负相关(分别为r=-0.094,P=0.034,r=-0.156,P≈0.000,r=-0.147,P≈0.000),以海马钩回间距20mm提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敏感度最高(98.14%),混合型脑萎缩的特异度(84.86%)、准确度最高(72.80%)。结论CT测量相关脑结构,判断脑萎缩类型可以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3.
年龄小于45岁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年轻患者临床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临床收治的41例52眼、年龄〈45岁、临床确诊为进展期或晚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病例进行抗青光眼显微手术处理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时间平均(32.50±5.08)个月;男16例,女25例;进展期28眼,晚期24眼;52眼均行抗青光眼手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眼轴长平均(22.40±1.63)mm,其中〈21mm占17.31%,小眼球占13.46%;前房深度平均(1.90±0.39)mm,其中〈1.9mm占61.46%;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高褶虹膜构型占59.62%,其中睫状突位置靠前者10眼;术前平均眼压(41.73±12.26)mmHg,末次术后平均眼压(12.03±4.57)mmHg,术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0,P〈0.001)。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浅前房,恶性青光眼。恶性青光眼手术处理方式包括玻璃体抽液、前段玻璃体切割以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4眼因眼压控制不理想,行二次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结论年轻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女性多见,多伴有眼轴短、前房浅等特点,抗青光眼复合式小梁手术治疗要注意防治术后浅前房、恶性青光眼的发生。术前详细检查、手术操作精细以及有效处理术后并发症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观察营养素食预防化疗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 选择128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常规正常饮食,观察组于化疗开始当天实施营养素食.连续7~10d,比较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及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便秘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两组化疗后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营养素食对化疗患者便秘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5.
96.
97.
99Tcm-MIBI动力学变化与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存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动力学变化评价心肌存活的价值.方法15只离体Krebs-Henseleit(KH)液灌注的鼠心脏,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5只),有葡萄糖的缺血-再灌注组(IR+G组,5只),无葡萄糖的缺血-再灌注组(IR-G组,5只).用含99Tcm-MIBI(14.8MBq)的KH液灌注,观察40min的摄取和清除.用肌酸激酶(CK)分析、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和透射电镜(TEM)分析研究心肌损伤程度,用放射自显影(ARG)观察99Tcm-MIBI在心肌内的分布.结果99Tcm-MIBI的摄取[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在IR+G组为(7.09±0.97)%ID/g,IR-G组为(6.64±0.68)%ID/g,对照组为(11.44±1.79)%ID/g,IR-G组与IR+G组相比摄取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IR-G组和IR+G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IR-G组99m-MIBI清除分数为(72.75±9.89)%,远高于对照组[(20.68±1.92)%]和IR+G组[(21.03±3.68)%,P均<0.05],对照组与IR+G组的差异无显著性.99Tcm-MIBI的40min清除末滞留率在IR-G组[(1.82±0.73)%ID/g]和IR+G组[(5.61±0.89)%ID/g]远小于对照组[(9.09±1.57)%ID/g,P<0.05],IR-G组也远小于IR+G组(P<0.001).CK分析、TFC染色和TEM分析证明IR-G组比IR+G组有更多的心肌损伤.通过TTC染色(r=0.84,P<0.05)和CK分析(r=-0.97,P<0.05)确定最终99Tcm-MIBI的活度与存活心肌量高度相关,通过ARG证实99Tcm-MIBI分布于鼠心肌细胞及间质内(光镜下).结论99Tcm-MIBI的清除对代谢状态敏感,可用于评价进行性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98.
微创穿刺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47
目的评价比较微创穿刺血肿粉碎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两种方法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25~40m l)的疗效异同。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42个参研医院共随机入选465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排除88例,其中资料不全者16例;不符合入选标准者72例,分别为Glasgow评分≤8分(64例)、术前出血量>40m l(7例)、从发病到达急诊室时间>72h(1例)。评价治疗14d时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3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3个月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最终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例数为377例,其中微创治疗组195例,对照组182例。微创治疗组患者于治疗14d时,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7.931,P=0.02);治疗3个月时达良好功能状态的患者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35.91%vs21.82%;χ2=8.294P=0.004)。微创治疗组病,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88%vs63.03%,χ2=16.948,P<0.01);两组病死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6.67%vs8.79%)。结论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相比,应用微创穿刺血肿粉碎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小血肿不增加病死率,并可明显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研究大肠癌的发病情况、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该院1987~2006年经大肠镜及病理检查确珍的大肠癌病例,对比性分析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前10年(1987~1996年)及后10年(1997~2006年)大肠癌发病特点。结果后10年大肠癌发病率显著上升,主要以老年组增高为主,非老年组增加不明显。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大肠癌的发病部位相同,依次为直肠、左半结肠、右半结肠,最好发的部位为直肠、乙状结肠。病理类型仍然为肿块型、溃疡型和浸润型。血便、黏液脓血便仍然是大肠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结论20年间大肠癌发病率迅速上升,前10年仅占26.2%,后10年占73.8%,老年组发病率明显增高。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其发病部位、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差异均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