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127篇
  免费   30055篇
  国内免费   17548篇
耳鼻咽喉   3173篇
儿科学   4965篇
妇产科学   1734篇
基础医学   17537篇
口腔科学   6134篇
临床医学   35570篇
内科学   24723篇
皮肤病学   3404篇
神经病学   6367篇
特种医学   12554篇
外科学   25194篇
综合类   85936篇
现状与发展   71篇
预防医学   34947篇
眼科学   3357篇
药学   37314篇
  506篇
中国医学   32104篇
肿瘤学   13140篇
  2024年   1248篇
  2023年   3873篇
  2022年   9885篇
  2021年   12227篇
  2020年   10534篇
  2019年   5515篇
  2018年   6202篇
  2017年   8568篇
  2016年   6521篇
  2015年   12019篇
  2014年   15300篇
  2013年   19763篇
  2012年   28300篇
  2011年   29925篇
  2010年   26968篇
  2009年   24281篇
  2008年   24847篇
  2007年   23661篇
  2006年   20796篇
  2005年   16182篇
  2004年   11267篇
  2003年   9096篇
  2002年   6818篇
  2001年   6414篇
  2000年   4603篇
  1999年   1671篇
  1998年   327篇
  1997年   285篇
  1996年   282篇
  1995年   209篇
  1994年   231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25篇
  1964年   9篇
  1959年   25篇
  1958年   28篇
  1957年   27篇
  1956年   17篇
  1955年   19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以便进一步研究VEGF-C基因在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根据人VEGF-C的cDNA序列,设计合成一对5′端分别含有EcoR I和BamH I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运用RT-PCR方法克隆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的VEGF-C cDNA(1.26Kb;回收PCR产物(1.28Kb),并将其连接至克隆载体pMDl8-T中;重组的pMDl8-T在大肠杆菌DH5α内扩增后,经质粒提取、EcoR I和BamH I酶切,筛选出阳性重组子,并进行基因测序鉴定;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含有VEGF-C cDNA全长的酶切片断(1.27Kb),然后在DNA连接酶作用下将其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重组质粒经EcoR I和BamH I酶切予以鉴定。结果:RT-PCR产物合有VEGF-C cDNA,基因测序显示重组的pMDl8-T中含有正确的人VEGF-C cDNA全长序列,重组的pcDNA3.1(-)中含有人VEGF-C cDNA全长序列。结论:成功构建了人类VEGF-C真核表达载体VEGF-C/pcDNA3.1(-)。  相似文献   
942.
目的 为提高额颞部除皱术的效果 ,延长有效时间 ,从理论与实际观察探讨额颞部老年化改变形成的原因 ,并采用相应的手术术式进行矫正。方法 肿胀麻醉下 ,通过颞部发际缘切口入路 ,在颞深筋膜浅面剥离 ,内达颞肌前缘及眶外缘 ,下达颧弓上缘 ,后达耳屏前线。额部切口入路在帽状腱膜下剥离 ,下达眶上缘外至颞线后至枕外隆突。口腔内上颊龈沟入路在颧骨及颧弓骨膜下剥离。上述各剥离区域相互贯通 ,最后将颞区皮瓣上提 ,并将颞浅筋膜与颞深筋膜缝合固定。结果 本组共 32例 ,术后眉外侧平均上提 8mm ,鼻唇沟变浅 ,获随访的 7例为术后 3~2 4个月 ,除皱效果满意。结论 本术式旨在通过广泛剥离解除了额颞部皮肤筋膜上提的羁绊 ,同时减少上面部降肌的作用 ,相对增强提肌的作用 ,再辅以筋膜及皮肤上提固定达到除皱的目的 ,效果确实、可靠、安全、持久。  相似文献   
943.
21世纪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医学科学从来就是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密切结合的一门学科。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学研究和医学实践,大大地促进了医学科学的发展,然而也呼唤着更多的医学人文精神的关怀。如何把医学科学知识与医学人文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我国医学院校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44.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成功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3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Shumway&Stanford方法对3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病人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其中1例伴有严重糖尿病和中度肺动脉高压,术前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1例极度肥胖,体重108kg(身高172cm);1例62岁高龄伴肾功能不全和中度肺动脉高压。供体均为脑死亡者,供心保护采用4℃改良StThomas液;术后免疫抑制治疗采用环孢素A、骁悉、强的松三联治疗,根据血环孢素浓度及心内膜活检调整环孢素A用量。结果:3例均康复,未发生术后超急性或急性排斥反应。例2术后出现一过性右心功能不全,经大量利尿和无创通气治疗,48h后完全恢复;例3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经连续肾脏替代(CRRT)和调整抗生素治疗痊愈。病人心功能均恢复正常。例1需长期胰岛素治疗糖尿病。3例均完全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2例已恢复手术前工作。结论: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45.
目的:观察口服减毒鼠伤寒杆菌活菌重组疫苗后小鼠的粘膜免疫应答状况。方法:将已构建成功的表达幽门螺杆菌(H.pylori)尿素酶B亚单位(UreB)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杆菌SL3261/pTC01-UreB口服免疫Balb/c小鼠,12周后检测肠液和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反应。结果:疫苗组小鼠的肠液和血清中可分别检测到针对UreB的特异性抗体IgA和IgG,病理学检查显示疫苗组小鼠较对照组小鼠胃粘膜炎症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表达H.pyloriUreB的减毒鼠伤寒杆菌SL3261/pTC01-UreB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抗H.pylori的粘膜免疫,可用作抗H.pylori感染的口服疫苗。  相似文献   
946.
扩大经额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扩大的经额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的临床应用.方法:1997年6月至2002年3月采用该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10例,肿瘤主要累及于鞍上、蝶筛窦及上斜坡区.结果:本组10例中,肿瘤全切6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发生颅神经麻痹4例,其中动眼神经障碍3例,外展神经障碍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影像学随访6~24个月,全切除肿瘤病例未见肿瘤复发,次全切除者无明显增大.结论:该入路可充分显露鞍区肿瘤,术野开阔,对脑组织损伤小,适用于已侵犯蝶筛窦区及上斜坡的侵袭性垂体瘤.  相似文献   
947.
低剂量阿司匹林在辅助生育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在进行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 IVF-ET)或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 ICSI)患者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对治疗结果的影响。 方法  IVF或 ICSI治疗的 3 2 4个 ET周期 ,分为是否服用阿司匹林两组 ,分别统计患者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h CG)时子宫内膜厚度及 ET胚胎数 ,比较两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两组在注射 h CG日内膜平均厚度、ET中优质胚胎的比率及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未服用阿司匹林组的 ET胚胎数明显多于服用组 ( P<0 .0 1 ) ,而前者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却明显低于后者 ( P<0 .0 1 )。 结论 低剂量阿司匹林在 IVF-ET或ICSI的辅助生殖治疗中能有效地提高胚胎种植率 ,增加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948.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及翼点入路在鞍区肿瘤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98例鞍区肿瘤患者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及翼点入路应用体会。方法:按照翼点入路各项操作步骤行鞍区肿瘤切除98例,介绍了操作方法并讨论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鞍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及不同部位肿瘤作相应手术操作调整的方法。结果:鞍区肿瘤应用翼点入路进行显微手术操作可良好显露鞍区及肿瘤各显微解剖结构以及手术操作平台,使其肿瘤全切率及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提高。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及翼点入路手术操作的掌握和熟练程度的提高是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关键及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949.
多发伤中四肢骨折早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明伟  廖小波 《中国骨伤》2003,16(3):163-164
1997- 2 0 0 0年 10月我科收治多发性损伤有四肢骨折 10 2例 ,早期作内固定的有 4 5例 ,现对其中4 5例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期探讨多发伤中四肢骨折早期内固定的必要性。1 临床资料  本组 4 5例 ,其中男 30例 ,女 15例 ,年龄 7~ 70岁 ,平均 37 5岁。受伤原因 :交通伤 2 2例 ,高处坠落伤 13例 ,压砸伤 5例 ,机器伤 5例。按肢体大骨折计算 ,胫腓骨骨折 2 8例 ,股骨骨折 13例 ,尺桡骨骨折2 0例 ,肱骨骨折 7例 ;开放性骨折 2 0例。合并伤 :合并颅脑损伤 2 5例 ,胸部损伤 17例 ,腹部脏器损伤 6例 ,血管神经损伤 2 1例 ,并发休克 2 0例…  相似文献   
950.
人体中氧氟沙星的立体选择性代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5名健康志愿者日服单剂300mg氧氟沙星[(±)-Of1]后,采用立体选择性的RP-HPLC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测定尿中S-(-)-Of1和R-(+)-Of1浓度结果显示Of1在人体内呈现立体选择性代谢。尿中排泄的S-(-)-Of1/R-(+)-Of1之比随时间变化。服药后2hS/R是0.875,24h增加到1.150.S-(-)-Of1的消除半衰期(t1/2)是4.57h;消除速率常数(k)是0.154h;药时曲线下的面积(AUC)为1.17mg·h-1.mL-1;R-(+)-Of1的t1/2为4.18h,k为0.168h-1,AUC是1.78mg·h-1·mL-1;经配对t检验这三对参数间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小于0.01,0.001和0.005.因此两对映体在人体内呈现立体选择性处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