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342篇
  免费   29810篇
  国内免费   17918篇
耳鼻咽喉   3172篇
儿科学   4962篇
妇产科学   1736篇
基础医学   17558篇
口腔科学   6141篇
临床医学   35596篇
内科学   24748篇
皮肤病学   3414篇
神经病学   6377篇
特种医学   12575篇
外科学   25254篇
综合类   85977篇
现状与发展   71篇
预防医学   36293篇
眼科学   3342篇
药学   37614篇
  520篇
中国医学   32448篇
肿瘤学   13272篇
  2024年   1644篇
  2023年   4046篇
  2022年   10121篇
  2021年   12515篇
  2020年   10854篇
  2019年   5886篇
  2018年   6349篇
  2017年   8654篇
  2016年   6670篇
  2015年   12125篇
  2014年   15354篇
  2013年   19816篇
  2012年   28316篇
  2011年   29883篇
  2010年   26972篇
  2009年   24301篇
  2008年   24835篇
  2007年   23623篇
  2006年   20776篇
  2005年   16144篇
  2004年   11253篇
  2003年   9090篇
  2002年   6861篇
  2001年   6417篇
  2000年   4604篇
  1999年   1680篇
  1998年   333篇
  1997年   295篇
  1996年   285篇
  1995年   215篇
  1994年   235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5篇
  1964年   9篇
  1959年   25篇
  1958年   28篇
  1957年   27篇
  1956年   17篇
  1955年   19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小脑延髓池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小脑延髓池的显微外科解剖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10%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头颈标本15例,显微镜下(5~25倍)模拟枕下极外侧入路、颈-乳突入路和耳前颞下窝入路的手术操作,分别自后、侧和前方显露小脑延髓池内结构,详细观测其神经血管结构的形态特征.结果小脑延髓池位于延髓外侧,上至桥延沟,下达枕骨大孔,侧方沿枕骨形成蛛网膜袖套进入颈静脉孔和舌下神经管.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的根丝自上而下起自橄榄体背侧、延髓和脊髓的后外侧沟,根丝逐级汇合后分别进入舌咽神经道和迷走神经道.椎动脉于小脑延髓池的下端入颅后经该池行向前上内进入延髓前池.小脑下后动脉(PICA)可分为延髓前段、延髓侧段、扁桃体延髓段、脉络膜扁桃体段和皮质段.主要的静脉有小脑延髓裂内静脉、延髓静脉、小脑岩面下组静脉和岩下桥静脉.结论小脑绒球和Luschka孔脉络丛复合体及颈静脉孔硬膜返折可作为辨认舌咽神经脑池段的解剖标志,深刻认识小脑延髓池的蛛网膜界限对手术处理累及小脑延髓池的不同性质病变,保护重要神经功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2.
斯氏狸殖吸虫感染多种动物及体内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不同数量斯氏狸殖吸虫囊蚴 ,分别感染大白鼠 ,小白鼠和豚鼠 ,定期解剖观察虫体。方法 :经1 5、30、45、60、75、90、1 1 0和 1 2 5d分别解剖观察虫体在实验动物体内发育 ,分布及虫体检出率。结果 :大鼠在感染 90d后虫体可以逐步发育成熟并产卵 ,而小白鼠和豚鼠体内只能查到童虫阶段。结论 :初步证实大白鼠是斯氏狸殖吸虫的适宜宿主 ,小白鼠和豚鼠体内的虫体全部处于滞育阶段 ,不能发育为成虫  相似文献   
43.
FⅧ-RAg VEGF在翼状胬肉中表达和微血管密度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探讨其在翼状胬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20例翼状胬肉、10例正常结膜中FⅧ-RAg和VEGF的表达,并检测MVD.结果 20例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20%.VEGF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Ⅷ-RAg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30%,FⅧ-RAg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中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45.85±11.06、23.64±6.8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VEGF、FⅧ-RAg在翼状胬肉中的高表达,MVD升高,提示有新生血管化的发生,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和术后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注射液合纳洛酮治疗急诊乙醇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9例我院接受的急诊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纳洛酮治疗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观察对比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联合用药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单独使用纳洛酮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其副作用表现也较少,两组在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诊乙醇中毒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5.
咽旁间隙原发性肿块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咽旁间隙原发性肿块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咽旁间隙原发性239例肿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良性肿瘤患病比为61.09%,其中上皮源性肿瘤患病比最高,占19.25%;神经源性肿瘤第二位,占17.57%。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患病比为35.15%,其中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患病比最高,占21.76%;恶性淋巴瘤第2位,占7.95%。炎症的患病比为3.77%,其中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最高。结论:咽旁间隙原发性肿块良性肿瘤的患病比最高,恶性肿瘤次之,炎症居第3位,比例约为17:9:1。  相似文献   
46.
通过检测对激素不同反应、不同病情的肾病综合征(NS)患者的血清及淋巴细胞内腺苷脱氨酶(ADA)的活性变化,观察ADA活性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47.
眼轴线后部眶容积增大与眼球内陷比值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量眼眶爆裂性骨折伴有眼眶扩大患者的后部眼眶容积、观察眼球内陷出现的时间及程度,研究后部眶容积扩大与眼球内陷的关系比值,为病情预测和眶内填充手术提供比较精确的参考数据。方法:将96例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早期病例组(60例、受伤时间1周以内)和晚期病例组(36例、受伤时间3个月以上),早期组除进行后部眼眶容积测量外,分别于1周、2周、3周测定眼球突出度(相差>1mm为阳性),记录眼球内陷出现时间,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晚期组测量后部眶容积增大值和眼球内陷量,对其相关性采用Pearson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结果:早期组60例患者中,(58.33%)例患者在1周内出现眼球内陷,4(880%)例在2周内出现内陷,3周时有5(388.33%)例呈现出内陷;2周时出现眼球内陷的例数与1周时有显著性差异(χ2=62.484,P<0.001),2周时出现眼球内陷例数与3周时无差异(χ2=1.563,P>0.05),1周时出现眼球内陷例数与3周时有显著差异(χ2=76.885,P<0.001),后部眶容积增大与眼球内陷的比值约为1.0,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994,P<0.001),即后部眶容积每增加1ml,产生1.0mm的眼球内陷。结论:眼球内陷通常于伤后2周~3周出现,3个月时趋向稳定;后部眶容积增大与眼球内陷产生比值为1.0,呈正相关;后部眶容积扩大与眼球内陷比值可预测发生眼球内陷的可能性和程度,为手术矫正眼球内陷提供可靠、精确的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
护士执业权是依法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以护士名义为社会提供护理服务的医务人员进行护理工作的权利和相关权益,是护士执业规则的核心内容,护士执业权属于公民劳动权益的范畴,是一种具有职业特权性质的特殊劳动权,应立法保护。本文试图通过对护士执业权的法理初步探讨,结合目前存在的侵害护士执业权的突出现象分析,提出保护该项权利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9.
射频消融术后尿潴留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86例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出现尿潴留的不同原因,包括不习惯床上排尿、精神因素、疼痛等。护理对策包括:减少卧床时间,心理护理,变换体位,物理诱导,术后多饮水等,结果81例患者排尿成功,只有5例(5.8%)男性前列腺肥大患者需要导尿。  相似文献   
50.
应付方式是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报道了119名中、高层企业管理人员的应对方式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