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44篇
  免费   4546篇
  国内免费   2326篇
耳鼻咽喉   544篇
儿科学   604篇
妇产科学   260篇
基础医学   2505篇
口腔科学   735篇
临床医学   5533篇
内科学   3377篇
皮肤病学   412篇
神经病学   854篇
特种医学   1678篇
外科学   3653篇
综合类   12849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5620篇
眼科学   550篇
药学   6062篇
  58篇
中国医学   4917篇
肿瘤学   1997篇
  2024年   221篇
  2023年   599篇
  2022年   1455篇
  2021年   1704篇
  2020年   1610篇
  2019年   812篇
  2018年   821篇
  2017年   1227篇
  2016年   887篇
  2015年   1746篇
  2014年   2319篇
  2013年   3089篇
  2012年   4412篇
  2011年   4443篇
  2010年   4146篇
  2009年   3702篇
  2008年   3677篇
  2007年   3565篇
  2006年   3080篇
  2005年   2431篇
  2004年   1883篇
  2003年   1298篇
  2002年   918篇
  2001年   926篇
  2000年   607篇
  1999年   25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64年   8篇
  1963年   10篇
  1962年   7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洲趟声检查初诊为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20~85岁,平均年龄52岁。,均行3D—CEMRA检查.利用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对血栓信号进行判断,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所有病例于48h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溶栓治疗.对比3D—CEMRA与DSA对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及分析血栓分期与DSA溶栓效果.、结果100例中,MRA评估I级血管狭窄42支.Ⅳ级血管狭窄23支,与DSA基本吻合,灵敏度为100%;Ⅱ级血管狭窄53支.灵敏度为96.23%:Ⅲ级血管狭窄39支,灵敏度为92.31%。3D—CEMRA对Ⅱ、Ⅲ级血管狭窄的评价仔在岛估现象。MRI血栓分期:急性期47例,介入溶栓术后完全再通率为100%;业急性期35例,介入溶栓术后完全复通率为9l.43%;慢性期18例.介入溶术后栓完全复通率仅为61.11%。MRI血栓分型与DSA溶栓疗效有相关,3期溶柃率比较,差异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EMRA技术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前有效的量化指标。对临床治疗办案的选择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应用双侧扩张肩胛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儿童、青少年大面积颌颈部瘢痕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2018年8月—2020年12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小儿整形病区接受双侧背部扩张皮瓣治疗大面积颌颈部瘢痕的儿童、青少年患者7例。所有患者瘢痕累及范围包括颈部及下颌、前胸部,颈部瘢痕累及颈前区及一侧或双侧颈外侧区,存在不同程度的颈部活动障碍、下颌骨发育不良。手术分为两期,Ⅰ期在双侧背部设计旋肩胛动脉扩张穿支皮瓣并植入扩张器,并行6~14个月的扩张;Ⅱ期行颌颈部瘢痕切除、松解,扩张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吻合双侧面动、静脉与旋肩胛动脉及伴行静脉,供区创面直接缝合。结果: 7例患者中,出现扩张器植入后切口愈合不良、皮瓣破裂1例,经手术治疗后愈合并完成皮瓣扩张。注水壶堵塞1例,经注水壶外置后完成扩张。皮瓣移植后,1例患者出现皮瓣远端小面积缺血坏死,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2年,患者颌颈角恢复正常,颈部后伸、前屈、侧曲、旋转明显改善,功能改善满意。2例患者进行皮瓣修薄术及瘢痕条带松解术。结论: 旋肩胛动脉位置恒定,支配的背部皮肤面积大,经扩张后的双侧肩胛皮瓣游离移植可修复儿童、青少年颌颈部大面积瘢痕增生挛缩畸形,供区隐蔽、继发损伤小。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联合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UGIB)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住院治疗的86例溃疡性UGIB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于内镜下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止血时间、大便潜血转阴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OPP、MDA、血管升压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联合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溃疡性UGIB可获得理想的止血效果,缩短止血时间,改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上颌前磨牙牙根形态、三根管的发生率和根管解剖形态,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珠海市口腔医院412名患者,共779颗上颌第一前磨牙,728颗上颌第二前磨牙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数据,分析上颌前磨牙的牙根及根管形态,三根管的发生率、双侧对称性、根管分叉位置等。结果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管发生率为1.8%,上颌第二前磨牙三根管发生率为0.3%,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管发生率显著高于上颌第二前磨牙(X^2=8.304,P=0.004)。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管对称率为27.3%,上颌第二前磨牙无对称三根管结构出现。上颌前磨牙解剖形态可为单根、双牙根或三牙根,其内部根管形态复杂,存在七种Vertucci根管类型,上颌第一前磨牙以VertucciⅣ型为主,上颌第二前磨牙则以VertucciⅠ型常见。三根管上颌前磨牙的根管分叉位置多见于根中或根上1/3,16颗三根管上颌前磨牙都具有三个独立的根尖孔。结论上颌前磨牙根管形态复杂多变,CBCT对发现变异和额外根管具有重要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995.
梁潇  高文慧  李思颉 《护理学报》2021,28(19):26-29
目的 分析疫情防控背景下,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的管理策略,为后疫情时代脑卒中绿色通道管理和新发传染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在时间节点管理的基础上,对急诊科进行了区域布局调整,设置了专用隔离区、专用CT室。调整人员分配,设置分诊辅助岗筛查流行病学史;采用“并联式”流程改造,并严格进行感染防控。结果 优化后,脑卒中绿色通道患者从入院到医生接诊时间、入院到采血时间、入院到CT扫描时间的中位数较优化前均有所降低(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静脉溶栓患者的从入院到用药时间、入院到离室时间的中位数较优化前缩短(P<0.001)。结论 新冠疫情的爆发将新发传染病的防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优化绿色通道管理,可在保证传染病防控的同时,兼顾卒中绿色通道高效、畅通。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对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zoster-related neuralgia,ZRN)的短时程背根神经电刺激与脊髓电刺激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剂量、疗效及花费进行比较。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2例在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引导下使用短时程电刺激治疗的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其中64例采用背根神经电刺激,138例采用脊髓电刺激),记录手术操作时间及每一例手术的辐射剂量,术后病人的程控次数,术前及术后1、2、3月等各时间段病人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以及医疗耗材费等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3个月的随访期间,所有病人在两种方法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QSI)显著下降,而生活质量(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分显著上升(P<0.01),且两种方法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然而背根神经电刺激病人的手术时间和术中辐射量明显少于脊髓电刺激组(P<0.05);且术后平均程控次数以及医疗耗材费用也明显少于脊髓电刺激组(P<0.05)。结论:短时程背根神经电刺激和脊髓电刺激都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但背根神经电刺激具有程控次数少、覆盖好、花费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初诊肺结核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7(IL-37)及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0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57例、肺炎患者50例和健康对照40例。57例肺结核患者中菌阳肺结核31例,菌阴肺结核26例。57例肺结核按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及病变范围分为轻症组32例和重症组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IL-6,IL-17,IL-37及TIM-3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肺结核组血浆IL-6(41.37±13.50 pg/ml vs 26.28±9.16pg/ml,3.05±1.08 pg/ml),IL-17(62.50±10.73pg/ml vs 30.47±7.18pg/ml,16.13±5.86pg/ml),IL-37(14.63±4.18pg/ml vs 9.85±2.74pg/ml,4.10±1.02 pg/ml)及TIM-3(18.17±5.16ng/ml vs 11.80±3.52ng/ml,6.24±2.15 ng/ml)水平均明显高于肺炎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38~13.273,均P<0.001)。菌阳肺结核组血浆IL-6(52.60±15.71pg/ml vs 30.16±8.95 pg/ml),IL-17(72.35±15.20 pg/ml vs 46.52±9.13 pg/ml),IL-37(16.50±6.14 pg/ml vs 12.48±3.17 pg/ml)及TIM-3(21.70±7.93ng/ml vs 15.21±4.92 ng/ml)水平均明显高于菌阴肺结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472,10.161,6.925,9.106,均P<0.001)。重症组血浆IL-6(56.38±17.26pg/ml vs 25.84±9.27pg/ml),IL-17(79.50±16.38 pg/ml vs 48.20±8.74 pg/ml),IL-37(18.48±6.20 pg/ml vs 10.82±3.26pg/ml)及TIM-3(23.26±8.15ng/ml vs 13.90±4.71ng/ml)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642,14.513,10.205,13.172,均P<0.001)。结论 血浆IL-6,IL-17,IL-37及TIM-3水平在肺结核患者中明显升高,对判断肺结核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弱视儿童视功能检查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5月—2020年3月经检查收治的100例弱视患儿(200只眼)为研究对象,按照基础资料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50例(100眼)。对照组实施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常规远近视力检查及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虚拟现实技术,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视功能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在同时视功能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融合、立体视功能、动态立体视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弱视患儿视功能检查与治疗过程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可有效提升检查及治疗效果,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999.
采用常规钢板处理肱骨干骨折常存在一定限制。本研究采用层叠技术治疗粉碎性肱骨干骨折,取得了良好手术效果。该技术首先采用小钢板维持骨折块的复位并使其处于一定的稳定性,之后再使用常规钢板进行最终固定。术后随访发现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愈合及患肢功能均良好。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人乳腺珠蛋白(HMAM)、趋化因子CXCL16及CA153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50例女性体检者、134例良性乳腺肿瘤患者、129例乳腺癌患者和104例其他肿瘤患者外周血中HMAM mRNA,化学发光法检测CA153,ELISA检测CXCL16,分析三种标志物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组织学分期的关系、手术前后的差异及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结果乳腺癌组HMAM、CA153和CXCL16水平高于对照组和良性乳腺肿瘤组,HMAM和CA153水平高于其他肿瘤组(P<0.05)。乳腺癌组HMAM、CA153和CXCL16水平在手术后均下降,Ⅲ+Ⅳ期高于Ⅰ+Ⅱ期(P<0.05)。HMAM的检测特异性最强,CXCL16的检测灵敏度最高;CA153和CXCL16联合检测可提高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HMAM、CA153和CXCL16联合检测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高于CA153和CXCL16联合检测,HMAM、CA153和CXCL16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高于单一指标检测(P<0.05)。结论HMAM和CA153对乳腺癌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HMAM、CA153、和CXCL16对术后随访有意义,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乳腺癌诊断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