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8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238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230篇
口腔科学   120篇
临床医学   572篇
内科学   297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187篇
外科学   409篇
综合类   1107篇
预防医学   343篇
眼科学   87篇
药学   402篇
  5篇
中国医学   422篇
肿瘤学   19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347篇
  2010年   342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270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传统上认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aldosterone system,RAS)在血压、体液、电解质平衡的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研究发现,除了循环系统中的RAS,局部RAS存在于各种组织。胰腺内源性RAS调节胰岛激素和导管离子分泌,并借此来调控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它在缺氧时上调、参与组织炎症发生、通过自由基直接或间接引起胰腺损害。现已有人研究RAS与胰腺炎病理生理机制的关系,并提出RAS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内膜中膜比和巨噬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正常组每天肌肉注射生理盐水,普通饲料喂养,对照组高脂喂养,1周后行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并每日肌肉注射生理盐水,小檗碱干预组高脂喂养,1周后行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并肌肉注射小檗碱,5周时取手术侧的颈动脉做弹力纤维染色,计算内膜中膜比;巨噬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巨噬细胞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变化,计算巨噬细胞的阳性率。结果对照组内膜厚度明显增加,中膜萎缩变薄,经计算I/M为1.20±0.007,小檗碱组的I/M为0.65±0.008。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巨噬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对照组内膜下和中膜有大量巨噬细胞,小檗碱干预组内膜和中膜下也可以见有巨噬细胞沉积,通过计算巨噬细胞阳性率,小檗碱干预组的巨噬细胞阳性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檗碱可以降低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血管内膜厚度、减少粥样斑块中的巨噬细胞数目,从而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1-40诱导THP-1细胞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方法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THP-1细胞iNOS表达,以Griess法测定细胞上清中NO的浓度。结果Aβ模型组iNOS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甙可明显减少THP-1细胞iNOS的表达和NO的产生(P<0.05)。随着人参皂甙剂量的增大,人参皂甙可引致THP-1细胞iNOS的表达和NO的产生明显减少(P<0.05),且有剂量依赖性。结论人参皂甙可抑制THP-1细胞iNOS的表达,进一步影响NO的产生。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控制性低压灌注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时磷酸化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p-ERK1/2)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日本大耳白兔36只,3月龄,体重2.0 ~ 2.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组)、脊髓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控制性低压灌注组(LP组).I/R组和LP组采用在肾动脉下水平阻断腹主动脉25min行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LP组再灌注10 min期间维持腹主动脉远端血压45~55 mm Hg.分别于再灌注1、3、7、28 d时进行后肢运动功能功能.每组于再灌注1d时处死动物,取脊髓组织,测定p-Akt、p-ERK1/2表达及神经元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电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降低,p-Akt和p-ERK1/2表达上调,凋亡指数升高(P<0.05);与I/R组比较,LP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升高,p-Akt和p-ERK1/2表达上调,凋亡指数降低(P<0.05).LP组脊髓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轻于I/R组.结论 控制性低压灌注减轻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激活Akt及ERK1/2,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不同的灭菌方法对聚羟基丁酸酯(PHB)可吸收缝线的降解性和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聚羟基丁酸酯(PHB)可吸收缝线进行酒精浸泡、环氧乙烷、紫外线照射三种方法进行灭菌处理后,用细菌培养检测灭菌效果,用粘度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从而观察缝线的降解性,用拉伸试验测定缝线的力学特性。结果:①酒精浸泡灭菌组有10%检出细菌,环氧乙烷及紫外线灭菌组未检出细菌;②紫外线照射灭菌和酒精浸泡灭菌组可使缝线黏度下降并具有显著性差异,环氧乙烷对缝线黏度下降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③经酒精和紫外线灭菌后缝线的断裂强度降低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经环氧乙烷灭菌后缝线的断裂强度降低无显著性差异。经紫外线灭菌后缝线的断裂伸长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经酒精和环氧乙烷灭菌后缝线的断裂伸长率无明显降低。结论:环氧乙烷灭菌对PHB可吸收缝线的降解性和力学特性影响较小,是PHB可吸收缝线较理想的灭菌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胆道肿瘤特异性的标志物,为胆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监测复发以及治疗等提供帮助,同时为进一步研究胆道肿瘤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收集经病理结果证实的胆道癌和胆囊癌患者的组织、胆汁标本以及良件胆道和胆囊疾病患者的组织、胆汁标本,应用双向电泳和MALDI-TOF-MS质谱技术检测出恶性和良性组织、恶性和良性病变患者胆汁之间差异表达的蛋白。对同时高表达于胆道癌、胆囊癌及恶性病变胆汁的蛋白Mrp14进行Western blot、免疫组化验证,RT-PCR监测基因表达水平。结果3组蛋白标本双向电泳后质谱成功鉴定出30个差异表达的蛋白,其中Mrp14同时在胆道癌、胆囊癌及恶性病变胆汁中高表达。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及RT-PCR验证其在蛋白和基因水平于恶性组织中高表达。结论 Mrp14在胆道系统恶变后表达增高,可能为胆道肿瘤发生、发展的候选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食道裂孔疝修补联合胆囊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腹腔镜食道裂孔疝修补联合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及中转开腹,术后4~7d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下食道裂孔疝修补联合胆囊切除术能安全有效的处理腹部多发病变,在掌握好手术适应证的条件下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8.
目的:构建并鉴定靶向Notch1基因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方法:根据Notch1基因cDNA序列,设计靶向目的基因的3个siRNA靶序列,将其插入U6启动子下游,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Gsensil中,并进行酶切鉴定和DNA测序鉴定。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构建好的3个siRNA表达载体分别转染T24人膀胱癌细胞中,荧光下观测转染效率。RT-PCR检测Notch1基因mRNA在转染前后的表达。结果:转染48h后3个siRNA表达载体均不同程度的抑制了Notch1 mRNA的表达。酶切鉴定及DNA测序结果显示插入片断正确。结论:成功构建的靶向Notch1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具有抑制Notch1基因mRNA表达的功能,可能为膀胱癌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RASSFlA(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1A)蛋白表达水平与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blot)检测10例正常膀胱组织和2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B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组织中RASSFlA蛋白表达水平;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正常膀胱组织,BTCC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RASSF1A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中全部表达,在BTCC组织中表达率为30.4%(7/23),二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肿瘤分期、病理分级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膀胱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未发生甲基化;在BTCC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为60.9%(14/23),二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4份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的BTCC标本中,13份同时伴有RASSFIA蛋白表达缺失或下调,两者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RASSFlA基因启动子在BTCC组织中发生异常甲基化,使RASSF1A蛋白表达缺失,推测RASSFIA基因启动子CPG岛异常甲基化导致RASSF1A基因失活从而引起肿瘤的发生,而与肿瘤的进展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40.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原位髋臼、股骨不截骨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可行性.方法 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32例35髋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患者.男6例7髋,女26例28髋;年龄28~72岁,平均53岁.按Crowe分型,Ⅰ型10例11髋,Ⅱ型14例15髋,ⅠⅡⅢ型5例6髋,Ⅳ型3例3髋.术前均存在严重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19例下肢短缩3~6 cm.术前Harris评分(41.19±10.13)分.采用软组织彻底松解、原位髋臼、股骨不截骨的方法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平均50 min,输血2~4 U.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32例均获随访12~60个月,平均24个月.无关节脱位、股骨干骨折、股神经及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无假体松动的临床和X线征象.术后下肢延长2~6 cm,基本恢复双下肢平衡.术后Harrs评分(84.71±9.3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良好方法,术中彻底松解可以下肢延长4~6 cm而无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