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050篇
  免费   31199篇
  国内免费   18216篇
耳鼻咽喉   3067篇
儿科学   5623篇
妇产科学   2127篇
基础医学   19740篇
口腔科学   6028篇
临床医学   39670篇
内科学   28810篇
皮肤病学   3759篇
神经病学   7154篇
特种医学   114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29054篇
综合类   86510篇
现状与发展   89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36154篇
眼科学   4323篇
药学   39550篇
  430篇
中国医学   30231篇
肿瘤学   14663篇
  2024年   1136篇
  2023年   3979篇
  2022年   10021篇
  2021年   13171篇
  2020年   11509篇
  2019年   6313篇
  2018年   6686篇
  2017年   9119篇
  2016年   7006篇
  2015年   12464篇
  2014年   16570篇
  2013年   20436篇
  2012年   29098篇
  2011年   31076篇
  2010年   27454篇
  2009年   24728篇
  2008年   25425篇
  2007年   24242篇
  2006年   21782篇
  2005年   17810篇
  2004年   12261篇
  2003年   10004篇
  2002年   7637篇
  2001年   6775篇
  2000年   5305篇
  1999年   2190篇
  1998年   664篇
  1997年   610篇
  1996年   547篇
  1995年   465篇
  1994年   436篇
  1993年   250篇
  1992年   226篇
  1991年   143篇
  1990年   170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101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69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43篇
  1963年   17篇
  1962年   18篇
  1958年   13篇
  1956年   16篇
  1955年   16篇
  1954年   12篇
  194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102.
目的分析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主要致病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送检本院检验科的45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阴道分泌物标本分别进行细菌培养和PCR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出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主要致病菌分布,药敏试验观察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状况。结果细菌培养法和PCR法检出的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G~+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较高,而对头孢唑啉、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G-杆菌对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而对青霉素、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结论革兰氏阳性(G~+)球菌是细菌性阴道炎的主要致病菌;临床上应根据致病菌的耐药状况,慎重及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降低细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3.
104.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AIS)又称为睾丸女性化综合征(testicular feminization syndrome,TFS),是一种X连锁遗传病,是男性假两性畸形中较常见的类型,可分为完全型AIS和不完全型AIS,其原因主要是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的突变导致其对雄激素产生抵抗和不应答。本文回顾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2例C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以期能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知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评估非那雄胺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慢性CSC患者31例40眼,采用单臂试验对患者进行非那雄胺治疗。使用非那雄胺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retinal neuroepithelial layer,RNL)下积液状况,ETDRS视力以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进行检查。结果非那雄胺治疗后1个月,有10眼(25.0%)RNL下积液完全消退。持续治疗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分别有7眼(17.5%)、6眼(15.0%)、7眼(17.5%)、3眼(7.5%)及3眼(7.5%)RNL下积液消退,仅有4眼(10.0%)在治疗后6个月RNL下积液仍存在。患眼EDTRS视力非那雄胺治疗后1个月为(50.00±16.11)个字母,与治疗前(46.16±16.67)个字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13);治疗后2个月(53.39±14.67)个字母,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03);治疗后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分别为(57.39±12.76)个字母、(58.52±12.39)个字母、(59.13±10.76)个字母及(60.42±10.96)个字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1)。而患眼CFT自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分别为(274.10±22.74)μm、(273.00±17.22)μm、(263.50±12.81)μm、(263.90±10.62)μm、(259.70±12.48)μm及(252.60±11.00)μm,与治疗前(296.60±35.41)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患者均无服药后身体不适或并发症发生。结论非那雄胺对于慢性CSC的治疗安全且有效,有望成为慢性CSC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运用360度评价对我院住培学员的岗位胜任力进行评价,对学员岗位胜任力的现状进行探讨分析。方法使用问卷调查表分别从专业基地教学主任、学员指导教师、同专业学员及学员本人的角度,对2017级222名住培学员的岗位胜任力进行360度评价,利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连续两年的测评,住院学员8类岗位胜任力的自评和他评得分低于满分,学员在临床基本能力、医患沟通能力、掌握与运用医学知识、团队合作能力4项内容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学员在临床基本能力、医生职业精神与素质、医患沟通能力、掌握与运用医学知识、团队合作能力5项内容的评分较上一年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查结果提示360度评价可帮助住培学员提高岗位胜任力,后续培训应围绕调查结果和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来调整与设置,需增加人文属性内容的培训以及再量化培训测评内容、指标和进一步完善考评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建立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C57BL/6小鼠急性肝炎模型并对其感染特点进行分析及鉴定。方法:将24 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 =12)及病毒感染组(n =12),病毒感染组腹腔注射1.0×106 PFU(200 μL)MCMV悬液,阴性对照组注射等体积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悬液。于感染后第3天和第7天取外周血分离血清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同时进行肝组织病毒分离、组织病理学及MCMV IE和M55基因、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检测。结果:病毒感染组肝组织匀浆病毒分离均为阳性,肝炎发生率为100%。在感染后第3天即发生肝炎病理改变,病毒感染组血清ALT及AST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1);病毒感染组肝脏HE染色第3天可见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及肝脏点灶状坏死,持续至第7天,Ishak评分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1);在感染后第3天病毒感染组肝组织内可检测到MCMV IE及M55基因,且在感染后第7天仍可测得IE基因;感染后第3天及第7天病毒感染组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及IL-1β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5)。 结论:成功建立MCMV感染C57BL/6小鼠急性动物肝炎模型,其感染表现主要集中在急性感染前期。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夫西地酸乳膏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102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用夫西地酸乳膏和丙酸氟替卡松乳膏交替外涂于皮疹处,间隔时间约为1h,早、晚各一次。对照组50例,单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外搽,疗程14d。结果治疗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时有效率分别为50.00%为80.76%;对照组分别为46.00%和62.00%。仅治疗第14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未经特殊处理均于1~5d消失。结论夫西地酸乳膏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疹效果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8周基础军训(basic military training,BMT)对入伍新兵血像中红细胞及其相关指标的影响,为指导科学的军事训练提供参考。方法数据来自新疆边防部队2015年度入伍的50名男性新兵,分别在BMT前后测定并记录受试新兵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清铁蛋白等。结果经过8周的BMT,新兵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血清铁蛋白均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 8周BMT可能导致入伍新兵发生运动性贫血,铁缺乏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0.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患者生存率是评价恶性肿瘤诊治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描述以医院登记为基础的20万例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情况,以真实世界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之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为恶性肿瘤并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共计202 542例。通过患者复诊病史资料、电话随访及死因数据链接等方式收集生存随访信息,随访统计时间截至2019年11月30日。应用寿命表法估计各个病种1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以性别、年龄组、首次治疗时间分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绘制各病种的总体生存曲线。结果:患者总体的1年、3年、5年OS分别为89.8%、77.4%和71.0%;男性患者5年OS为58.8%,女性患者为78.7%。在常见的恶性肿瘤中,甲状腺癌患者的5年OS最高,为98.6%;胰腺癌患者最低,为11.4%。2013—2017年首次治疗的乳腺癌、肺癌和肾癌患者5年OS分别为90.0%、55.9%和80.7%,显著高于2008—2012年首次治疗患者,其他肿瘤未见显著上升。结论: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经规范诊治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预后,女性生存情况显著优于男性,乳腺癌和肺癌患者的生存改善可能归功于新的临床治疗和早诊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