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059篇 |
免费 | 6124篇 |
国内免费 | 461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23篇 |
儿科学 | 760篇 |
妇产科学 | 384篇 |
基础医学 | 5661篇 |
口腔科学 | 1220篇 |
临床医学 | 8054篇 |
内科学 | 8071篇 |
皮肤病学 | 462篇 |
神经病学 | 2577篇 |
特种医学 | 297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2篇 |
外科学 | 7569篇 |
综合类 | 16284篇 |
现状与发展 | 16篇 |
一般理论 | 3篇 |
预防医学 | 6109篇 |
眼科学 | 1391篇 |
药学 | 7276篇 |
65篇 | |
中国医学 | 4901篇 |
肿瘤学 | 44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9篇 |
2023年 | 741篇 |
2022年 | 1947篇 |
2021年 | 2483篇 |
2020年 | 2074篇 |
2019年 | 1688篇 |
2018年 | 1678篇 |
2017年 | 1851篇 |
2016年 | 1679篇 |
2015年 | 2771篇 |
2014年 | 3559篇 |
2013年 | 3985篇 |
2012年 | 5609篇 |
2011年 | 6007篇 |
2010年 | 4764篇 |
2009年 | 4216篇 |
2008年 | 4645篇 |
2007年 | 4543篇 |
2006年 | 4195篇 |
2005年 | 3620篇 |
2004年 | 3115篇 |
2003年 | 3438篇 |
2002年 | 2841篇 |
2001年 | 2171篇 |
2000年 | 1494篇 |
1999年 | 877篇 |
1998年 | 479篇 |
1997年 | 477篇 |
1996年 | 340篇 |
1995年 | 280篇 |
1994年 | 275篇 |
1993年 | 147篇 |
1992年 | 123篇 |
1991年 | 116篇 |
1990年 | 103篇 |
1989年 | 73篇 |
1988年 | 48篇 |
1987年 | 49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6篇 |
197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 :研究多种常见肿瘤组织芯片在观察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在病理档案材料中选取 10种常见恶性肿瘤及其癌旁或正常组织的石蜡包埋标本 ,HE染色切片定位穿刺部位 ,每一蜡块穿取直径 0 6mm大小组织柱 ,排布成 196点列阵的芯片 ;用ki 67、p5 3、rasp2 1、bcl 2和bax单抗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对各切片阳性细胞进行计数观察。结果 :组织芯片经染色后结构完整 ,在肿瘤组织中ki 67、p5 3和rasp2 1标记的阳性细胞比癌旁和正常组织明显增高 ;而大多数肿瘤中bcl 2和bax表达呈负相关 ,即bcl 2阴性或低表达者 ,则bax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 ,反之则相反。结论 :组织芯片技术可以同时用于评价多种不同类型肿瘤样本的增殖活性和凋亡状态 ,为临床预后判断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92.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痛43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进一步评价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疼痛的疗效、安全性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方法,对433例中、重度疼痛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进行观察,芬太尼的初始剂量是2.5mg或参照吗啡芬太尼折算表计算,贴膜每3日更换1次,在使用期间根据疼痛情况进行剂量调整,直到患者无痛或基本无痛.结果:可评价患者336例,其癌痛缓解率100%,41.6%的患者第1次使用后未再进行剂量调整,57.3%的患者调整过1~3次.芬太尼的中位剂量7.5mg,其中92.9%患者在2.5~10mg之内.不良反应轻,主要为恶心、便秘、头晕、呕吐、嗜睡、排尿困难等.治疗后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疼痛的疗效显著,使用方便,不良反应轻,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绝大多数患者的调整次数在3次以内,大多数患者的使用剂量在每3天2.5~10mg.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清热除湿合剂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用Supelcosil LC-18-DB(4.6mm×1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磷酸溶液(48:52:0.2),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0 nm。结果:黄芩苷在0.237~9.47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1.332×104 1.456×105C(r=0.999 9,n=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8%,RSD为1.06%。结论:本法测定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和分离度好,可用于清热除湿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5.
96.
为介绍一种新方法修复肩锁关节脱位。肩锁关节脱位整复后采用双重法(交叉克氏针及8字钢丝)固定肩锁关节。结果:16例肩锁关节脱位后无一复发,关节功能无影响。结论:该法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可早期行关节功能锻炼,可有效防止脱位复发。 相似文献
97.
目的为了观察正常灰鼠和卡铂(Carboplatin)耳中毒灰鼠耳蜗单个疆孔(habenulaperforata)内的神经纤维数量。方法12只灰鼠中6只按100mg/kg腹腔注射卡铂2次,6只作正常对照,3个月后处死,沿蜗轴平面作半薄切片,甲苯胺蓝-美蓝染色后光镜观察,组间统计学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正常灰鼠的神经纤维数量在耳蜗不同部位有所不同,其中在底回起始段每个疆孔中通过93.7±12.2(x±s,下同)根神经纤维,底回末段为181.5±30.4,第二回中段为129.7±27.8,顶回中段为75.8±13.2。应用加倍大剂量卡铂将内毛细胞和I型螺旋神经元全部破坏后,疆孔内残存的神经纤维数仅占正常值的七分之一。结论疆孔内七分之六的神经是支配内毛细胞的I型神经元。 相似文献
98.
乳腺癌肿瘤血管生成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肿瘤血管生成(TumorAngiogenesis,TA)是目前肿瘤研究的重要课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探讨TA的预后价值以及预测肿瘤对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反应。本文应用第八因子相关抗原多克隆抗体对6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以下简称乳腺癌)进行了微血管的定量研究。结果显示:腋下淋巴结阳性病例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129.7±44.9)明显高于腋下淋巴结阴性(NodeNegativeBreastCancer,NNBC)病例组的MVD(79.6±33.6),差异呈极显著性(P<0.001);发生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的病例的MVD均值高达145.3;以上结果提示乳腺癌MVD与肿瘤转移、复发均密切相关。我们认为乳腺癌MVD可反映其血供状态,MVD高的病例微血管丰富,肿瘤组织生长快,癌细胞易于进入微循环而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99.
支原体耐药性与抗菌药消耗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支原体耐药性与抗生素消耗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12份解脲支原体阳性标本进行9种抗菌药敏感性试验,统计2002~2003年有关药物的消耗量,分析解脲支原体耐药率与相应药品消耗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上年度相关药物成人剂型的消耗量是有显著性意义的相关因素(r=0.858,F=16.778,P〈0.01)。结论:支原体的耐药率主要与上一年度的相关药物消耗量相关。 相似文献
100.
枕下远外侧入路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枕下远外侧入路的相关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用 2 0例成人头颅湿标本进行显微解剖测量。应用枕下远外侧入路切除枕大孔区和前外侧肿瘤 10例。结果 枕骨髁为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 ,枕下三角为显露椎动脉的重要标志 ,枕下三角由三条肌肉形成 ,即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和头下斜肌。枕下三角内有椎动脉及肌支 ,椎静脉丛和颈 1神经。测量寰椎横突孔外缘至椎动脉入颅处距离 ,左侧 (16 .87± 2 .0 8)mm、右侧 (16 .79± 1.90 )mm。枕大孔区肿瘤 10例手术中 ,肿瘤全切 6例 ,次全切 3例 ,大部分切除 1例 ,无手术死亡。结论 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应了解枕大孔区的相关解剖参数和局部解剖结构 ,该入路优点能增加术野空间 ,最大程度上显露肿瘤组织 ,减少对脑干和重要血管神经牵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