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491篇 |
免费 | 9894篇 |
国内免费 | 726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27篇 |
儿科学 | 1053篇 |
妇产科学 | 880篇 |
基础医学 | 11354篇 |
口腔科学 | 1836篇 |
临床医学 | 13818篇 |
内科学 | 14266篇 |
皮肤病学 | 872篇 |
神经病学 | 5188篇 |
特种医学 | 403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9篇 |
外科学 | 10847篇 |
综合类 | 20835篇 |
现状与发展 | 25篇 |
一般理论 | 15篇 |
预防医学 | 7827篇 |
眼科学 | 2621篇 |
药学 | 11615篇 |
130篇 | |
中国医学 | 6955篇 |
肿瘤学 | 868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5篇 |
2024年 | 1522篇 |
2023年 | 2153篇 |
2022年 | 4320篇 |
2021年 | 5338篇 |
2020年 | 4378篇 |
2019年 | 3478篇 |
2018年 | 3478篇 |
2017年 | 3307篇 |
2016年 | 3100篇 |
2015年 | 4832篇 |
2014年 | 6011篇 |
2013年 | 5623篇 |
2012年 | 8301篇 |
2011年 | 9155篇 |
2010年 | 6039篇 |
2009年 | 5121篇 |
2008年 | 5884篇 |
2007年 | 5936篇 |
2006年 | 5658篇 |
2005年 | 5429篇 |
2004年 | 3621篇 |
2003年 | 3344篇 |
2002年 | 2843篇 |
2001年 | 2239篇 |
2000年 | 2165篇 |
1999年 | 1951篇 |
1998年 | 1301篇 |
1997年 | 1257篇 |
1996年 | 976篇 |
1995年 | 900篇 |
1994年 | 698篇 |
1993年 | 478篇 |
1992年 | 499篇 |
1991年 | 388篇 |
1990年 | 372篇 |
1989年 | 336篇 |
1988年 | 290篇 |
1987年 | 241篇 |
1986年 | 194篇 |
1985年 | 159篇 |
1984年 | 73篇 |
1983年 | 58篇 |
1982年 | 39篇 |
1981年 | 37篇 |
1980年 | 24篇 |
1979年 | 22篇 |
1973年 | 6篇 |
1972年 | 5篇 |
193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目的 建立白狼毒药材中月腺大戟素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 (4.6 mm× 1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55∶45,等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90 nm,柱温25℃,进样量20 μ上L,运行时间为20 min.结果 月腺大戟素A与周围干扰峰达到基线分离,线性范围为4.545~227.3 μg·mL-1,相关系数r=0.999 9;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2%;平均回收率为(99.1±3.4)%(n=6),狼毒大戟2个批次药材及月腺大戟对照药材中月腺大戟素A含量分别为(56.73±1.09)、(18.98±2.11)及(235.2±2.4) μg/g(n=6).结论 该法简便快捷、测定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白狼毒药材中月腺大戟素A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42.
目的:本文从DNA分子水平对Klinifelter综合征患者及双亲X染色体着丝粒区域的α-卫星DNA变异进行研究,探讨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X染色体不分离形成的原因.方法:采用(representative sampling of multiple repetitive units,rep)PCR方法,通过设计适当的引物,对-卫星DNA多个拷贝串联重复序列同时进行扩增,检测患者、双亲和正常人重复序列中变异发生.结果:(1)扩增产物中分别出现1774bp、570bp(由缺失产生)片段和1410bp、583bp(由缺失产生)、220bp(由缺失产生)片段,(2)患者组570bp和583bp产生率高于正常组,x2统计有显著性意义(P<0.05).(3)患者与患者双亲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及双亲的X染色体着丝粒区α-卫星DNA表现出较正常人具更多的变异.提示通过孕前或产前对双亲外周血X染色体着丝粒区域的α-卫星DNA变异分析,对Klinefelter综合征发生风险进行估计,为产前绒毛或羊水染色体检查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43.
944.
目的 研究重组长效人精氨酸酶对黑色素瘤、喉癌和肝癌等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探讨该酶作为抗癌药的应用前景.方法 以离体培养的6株肿瘤细胞(人黑色素瘤细胞MV3、 M14、A875、A375,喉癌细胞Hep2和人肝癌细胞HepG2)为实验对象,培养至90%汇片时收获细胞,转种到96孔板,加入不同浓度的重组长效人精氨酸酶共同培养72 h.采用MTT法,测定重组长效人精氨酸酶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情况.结果 所有被测细胞的活力随着该酶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且该酶对两株黑色素瘤细胞的IC50小于0.1 U/ml.被测药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IC50是0.835 U/ml,对人喉癌细胞Hep2的IC50是2.269 U/ml.结论 重组长效人精氨酸酶对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瘤、喉癌和肝癌细胞具有细胞毒性,是有潜力的抗癌药物候选物. 相似文献
945.
946.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对胶质瘤GL261细胞凋亡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方法 0、30、60、90μmol/L双氢青蒿素处理GL261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改变,CCK-8法检测处理后GL261细胞活力的改变,Annexin V PI法检测双氢青蒿素对GL261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双氢青蒿素处理后激活型Caspase-3的表达改变与亚细胞定位,Western blot检测激活型Caspase-3与抗凋亡蛋白Bcl-xL的表达变化。结果双氢青蒿素能有效诱导胶质瘤GL261细胞凋亡,抑制细胞活性,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30μmol/L双氢青蒿素作用12 h即可诱导Caspase-3激活并与细胞核共定位;双氢青蒿素能够下调Bcl-xL、上调激活型Caspase-3的表达水平,且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双氢青蒿素通过抑制抗凋亡蛋白Bcl-xL、诱导Caspase-3激活途径介导胶质瘤GL26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47.
探讨酒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使用甘露醇对疗效的影响。方法:50例酒后AOPP随即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均在传统抢救基础上应用甘露醇。治疗组中毒后2小时内应用甘露醇,对照组中毒后6小时内应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1.6%和76.9%(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分别为16.67%和34.6%(P<0.05),治疗组阿托品平均用量较对照组减少345mg(P<0.05),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3.8日(P<0.05)。结论:酒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应尽早使用甘露醇,使病人神志尽快恢复,减少中间综合症和呼吸衰竭发生,提高治愈率和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948.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研究宫颈鳞癌新辅助动脉化疗前后的差异表达蛋白,以期得到与宫颈癌化疗敏感性相关的蛋白质。方法选取巨块型宫颈鳞癌经新辅助动脉化疗有效的患者18例。其中8例通过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化疗前后的宫颈鳞癌组织的差异蛋白点,然后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在另外10例患者中用Western blot方法验证兴趣蛋白质Peroxiredoxin 1和Galectin-1在化疗前后的表达差异。结果建立了宫颈鳞癌有效组化疗前后蛋白差异表达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发现化疗前后存在3倍以上量差表达的蛋白点共有116个(P<0.05),其中31个差异蛋白点通过质谱分析和数据库的检索得到了鉴定,其中化疗后表达上调的蛋白点有15个,表达下调的蛋白点有16个。West-ern blot方法验证了两个兴趣蛋白在化疗前后的表达差异。结论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可寻找到宫颈鳞癌新辅助动脉化疗敏感性相关蛋白,从而实现在化疗前预测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使患者得到更加有效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949.
950.
以同月龄组大鼠作主动性吸烟实验,应用光镜、电镜、图象分析仪及形态测量学技术等,观察了吸烟引起肺肌型动脉(MPA)中膜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表明:中膜明显增厚,平滑肌细胞(SMC)增生肥大、形态变异,与合成功能有关的细胞器增多,并向内膜迁移,细胞外纤维组织和基质增多。虽然这些病变的功能意义尚不清楚,但其在吸烟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