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280篇 |
免费 | 1976篇 |
国内免费 | 144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87篇 |
儿科学 | 271篇 |
妇产科学 | 119篇 |
基础医学 | 1221篇 |
口腔科学 | 486篇 |
临床医学 | 2463篇 |
内科学 | 1783篇 |
皮肤病学 | 199篇 |
神经病学 | 343篇 |
特种医学 | 833篇 |
外科学 | 2035篇 |
综合类 | 5531篇 |
现状与发展 | 3篇 |
预防医学 | 2276篇 |
眼科学 | 206篇 |
药学 | 2446篇 |
16篇 | |
中国医学 | 2247篇 |
肿瘤学 | 10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5篇 |
2023年 | 277篇 |
2022年 | 665篇 |
2021年 | 846篇 |
2020年 | 748篇 |
2019年 | 402篇 |
2018年 | 454篇 |
2017年 | 572篇 |
2016年 | 473篇 |
2015年 | 703篇 |
2014年 | 986篇 |
2013年 | 1236篇 |
2012年 | 1862篇 |
2011年 | 1981篇 |
2010年 | 1793篇 |
2009年 | 1612篇 |
2008年 | 1672篇 |
2007年 | 1607篇 |
2006年 | 1504篇 |
2005年 | 1080篇 |
2004年 | 753篇 |
2003年 | 616篇 |
2002年 | 521篇 |
2001年 | 503篇 |
2000年 | 383篇 |
1999年 | 124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58年 | 6篇 |
1957年 | 4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剖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引流术(OC+ECBD)3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89例分别采用OC+ECBD(O组)、LC+LCBDE(L组)和EST+LC(E组)治疗,其中O组132例、L组36例、E组121例,比较3组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结果 3种术式的结石残留率、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L、E组(P<0.01).结论 3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单纯胆总管结石,无明显胆管感染或急性胰腺炎者适合选择LC+LCBDE.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索减少自体脂肪颗粒隆乳术后移植脂肪吸收及提高隆乳效果的方法;总结30例施行脂肪抽吸减肥术联合脂肪颗粒注射隆乳术的手术方法及要点.方法 脂肪抽吸采用国内已普遍推行的肿胀法,抽出脂肪500~3 250 ml.将经过处理后的脂肪颗粒,注射于乳腺后间隙隆乳.其方法为以乳房下皱襞正中部或腋前线为注射进针点,行局部浸润麻醉,左手捏起乳房,将针头穿入乳腺后与胸大肌表面之间的间隙,右手用力将吸入注射器内的脂肪颗粒缓缓推入间隙内,在注射过程中不断变换方向,以利于乳房塑形.结果 脂肪抽吸部位减肥明显,效果满意;隆乳30例,随访6~10个月,乳房外形好,吸收少.结论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隆乳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用于预防全麻患者术中知晓的效果.方法 检索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Pubmed、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有关BIS监测与未应用BIS监测全麻患者术中知晓效果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应用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法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评价指标为术中知晓发生率.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项研究,包括34181例患者,其中应用BIS监测患者17432例,术中知晓发生率0.132%;未应用BIS监测患者16749例,术中知晓发生率0.245%,BIS监测组与未应用BIS监测组术中知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麻醉方式不同进一步分析:在吸入麻醉中,应用BIS监测患者13288例,术中知晓发生率0.128%,未应用BIS监测患者13202例,术中知晓发生率0.113%,BIS监测组与未应用BIS监测组术中知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凭静脉麻醉中,应用BIS监测患者4144例,术中知晓发生率0.145%,未应用BIS监测患者3547例,术中知晓发生率0.733%,BIS监测组术中知晓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应用BIS监测组(P<0.01).结论 监测BIS可预防全凭静脉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但不能预防吸入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KISS-1蛋白在肾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2、KISS-1蛋白在70例肾细胞癌组织及30例正常肾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肾细胞癌组织中MMP-2和KISS-1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5.71%和31.43%,两者表达呈负相关(P<0.05).两者表达水平均与肿瘤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结论 MMP-2与KISS-1可作为反映肾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一个半心室修补术在双心室修补术后急性右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2年6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5例先天性心脏病行双心室修补术后出现急性右心功能不全,急诊在非体外循环下加做双向Glenn手术(即转换手术方式为一个半心室修补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7~18个月;体重6~13 kg。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1例,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狭窄2例,法洛四联症合并三尖瓣狭窄2例。术后加强心肺功能维护,重点控制肺动脉压。结果急诊双向Glenn手术后72 h平均肺动脉压12~18 mm Hg。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3~182 h,ICU滞留时间2~13 d。住院期间死于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4例患者出院时静息不吸氧状态下经皮血氧饱和度为93%~99%,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地提高。随访4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3例,Ⅱ级1例。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通畅,无血栓形成。结论一个半心室修补术可作为双心室修补术后发生急性右心功能不全的补救手术。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 )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8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PFNA固定治疗,切开复位32例,闭合复位55例.比较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复位、内固定满意率、患肢部分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闭合复位组均明显短(少)于切开复位组(P〈0.01),骨折复位满意率闭合复位组高于切开复位组(P〈0.05).8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闭合复位组12~42个月,切开复位组12~48个月.部分负重时间闭合复位组明显早于切开复位组(P〈0.01).并发症:切开复位组发生率为22%,闭合复位组无严重并发症(P〈0.01).两组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闭合复位组高于切开复位组(P〈0.01).结论 与切开复位PFNA固定比较,闭合复位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操作简便,患者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107.
本文旨在探讨影响新疆低温乳消费市场的限制性因素及相应的对策。调研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走访相结合的方式,从乳制品消费结构、消费能力,低温奶认知、低温奶购买意愿、购买便利性、购买偏好及健康饮奶习惯等方面分析影响新疆低温乳消费市场的因素。结果显示:32.93%的消费者不了解乳中生物活性物质(如乳铁蛋白)的热敏性,39.97%的消费者不能区分各类液态乳产品,47.64%的消费者有煮沸巴氏杀菌乳后饮用的习惯;43.21%的消费者担心未消毒彻底,存在细菌,36.30%的消费者认为加热后可增加营养价值和香味;72.64%的消费者曾感到购买巴氏杀菌乳不方便;54.85%的消费者认为本地品牌更新鲜、更健康。结果启示:本地乳企应该充分利用在当地的良好品牌信誉度和牧场资源,尽早布局低温奶市场,通过研发高品质低温乳制品、普及科学饮奶理念、改善冷链物流能力、完善购物体验和精细化服务能力等手段,提高生产竞争力,抵御进口乳制品和常温乳对当地乳品市场的冲击,占领区域低温奶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08.
109.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造影在经腋静脉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术中导引和术后并发症诊断、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并经腋静脉近侧段植入TIVAP的34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静脉造影导引穿刺成功率、置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静脉造影在并发症诊断和预测中的作用。 结果 静脉造影导引下腋静脉穿刺成功率97.4%(76/78),所有患者TIVAP植入均获成功。误穿动脉3例,气胸1例。术前应用静脉造影预测夹闭综合征2例。术后应用静脉造影诊断导管阻塞3例,纤维蛋白鞘2例。随访确诊5例症状性静脉血栓,36例无症状性静脉血栓,发生率12%(41/34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栓弹力图(TEG)、腋静脉显影延迟、同侧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史与静脉血栓发生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VEF、腋静脉显影延迟、同侧PICC植入史是静脉血栓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静脉造影导引下经腋静脉近侧段植入TIVAP安全可行,静脉造影在并发症诊断和预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0.